左忠毅公軼事 練習題

甲‧單一選擇題 

1‧「廡下一生伏案臥,文方成草。公閱畢,即解貂覆生,為掩戶,叩之寺僧,則史公可法 也」。左忠毅公「解貂覆生」,是出於(A)憐憫之心(B)愛才之心(C)同情之心  (D)感慨之心(E)慈悲之心。

2‧「吾諸兒碌碌,他日繼吾志事,惟此生耳。」左公此語,重點在(A)歎息自己兒女無 能(B)希望史可法繼任自己官職(C)感慨天下志士,已僅存史可法一人(D)期許史 可法能繼己之志述己之事(E)表示為國家選拔人才,應大公無私。

3‧「史公治兵,往來桐城,必躬造左公第。」「躬造左公第」意謂(A)盡力建造左公的 府第(B)親自監造左公的府第(C)恭敬地編造左公神位排列的次第(D)親自到左公 的府第。

4‧「從數騎出,微行,入古寺」句中「從數騎出,微行」之意是(A)跟從數騎人馬,潛 逃出去(B)帶領數名騎著馬者出城巡視,間道而行(C)尾隨騎兵之後,行蹤隱密(D) 帶領數名騎馬侍從隨行,輕裝簡從,以避眾目。

5‧「吾師肺肝,皆鐵石所鑄造也。」是謂左公(A)公而忘私,不為師生之情所動(B) 激勵可法,以天下自任,勿輕入險地(C)心志堅定,不為酷刑所屈(D)冷酷峻刻忍人 之不能忍。

6‧「庸奴!此何地也,而汝來前!國家之事,糜爛至此,老夫已矣!汝復輕身而昧大義, 天下事誰可支拄者?不速去,無俟姦人構陷,吾今即撲殺汝!」此段記(A)左公知人之 明與愛士之切(B)左公鐵面無私,大義滅親(C)左公之烈行苦心(D)左公之忠肝義 膽,堅忍不屈。

7‧「侯太公,太母起居。」意謂(A)關照左忠毅公父母之作息(B)照顧左忠毅公父母 之生活(C)向左忠毅公之父母請安(D)侍奉左忠毅公之父母。

8‧「老夫已矣,汝復輕身而昧大義,天下事誰可支拄者」意謂左公(A)對史公表示失望 (B)力勸史公當為國效命(C)抱有斡旋天地的氣概(D)訓誨史公當為國珍重。

9‧「吾諸兒碌碌,他日繼吾志事,惟此生耳」意謂(A)教導子女以義,不慕榮利(B) 畢生志業,全仗史公肩承(C)內舉避親,兒女不是最佳人選(D)史公彬彬有禮,處事 必能處處合宜。

10‧「從數騎出,微行,入古寺」意謂(A)帶著騎馬的侍從,穿著便服出巡,進入古廟 之中(B)跟著士兵出外訪查嫌犯,不知不覺來到古廟之中(C)騎著幾匹馬,跑到古廟 之中(D)讓馬匹自由馳騁,自己卻進入古寺之中。

11‧「廡下一生伏案臥,文方成草。公閱畢,即解貂覆生,為掩戶」意謂(A)左公心存  悲憫,可憐史公境況窘迫(B)左公心胸寬闊,喜好施與、照顧他人(C)左公督察學政, 有責任照顧學子(D)史公才高,左公愛才惜才深切。

12‧「及試,史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視。呈卷,即面署第一」意謂(A)剛愎自用,不採眾議(B)果斷英明,明辨好壞(C)愛才殷切,盼為國用(D)培植後進,聚為黨羽。

13‧「一日,使史公更敝衣草履,背筐,手長鑱,為除不潔者」意謂(A)偽裝清除穢的 人,盼能探獄左公(B)天欲降以大任,必先苦其心志(C)挫其志氣,使能剛忍堅毅 (D)獄卒刁難,探獄不易,只好偽裝掩人耳目。

14‧「汝復輕身而昧大義」意謂(A)犧牲小我,完成大我(B)捨生取義,忠心體國(C) 自縊輕生,不顧道義(D)輕棄生命,不明大義。

15‧「因摸地上刑械,作投擊勢,史噤不敢發聲,趨而出」意謂(A)懾於威勢,不敢出  聲(B)翻臉甚快,六親不認(C)故弄玄虛,以免史公遇害(D)盼其惜生,以為國家  效命。

16‧「吾師肺肝,皆鐵石所鑄造也」意謂左公(A)冷酷無情(B)大公無私(C)隨遇  而安(D)忍私以求全公。

17‧「史公治兵,往來桐城,必躬造左公第,侯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於堂上」意謂(A) 阿諛奉承,迎媚他人(B)處事圓融,卑以下人(C)尊敬老人,照顧起居(D)師門 情深,移愛家人。

18‧「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鏗然有聲」意謂(A)任重道遠,事必即刻  辦理(B)寒夜靜悄,刀劍聲音清脆(C)與士兵同甘共苦,盼能激發士氣(D)衣上結  冰,必須清除始能入睡。

19‧「吾上恐負朝廷,下死愧吾師也」意謂(A)忠孝自古難以兩全(B)朝廷重託,盼  能建立功業(C)操節清廉,時時修己自持(D)惟恐有負朝廷與師長的隆恩。

20‧「余宗老塗山,左公甥也,與先君子善,謂獄中語乃親得之於史公云」意謂(A)左公軼事,由來已久(B)左公軼事,名聞遐邇,遠近皆知(C)左公軼事本為道聽塗說(D) 左忠毅公軼事,由來有其根據在。

21‧「鄉先輩左忠毅公視學京畿」意謂(A)同鄉前輩在京師近郊督察學政(B)同鄉父  親探望兒女就讀學校(C)國中先進主持講學(D)文壇巨擘領導學術主流。

22‧「漏鼓移,則番代」意謂(A)戰鼓響起,則必出戰(B)每過一更,輪流替代(C) 鼎移權易,改朝換代(D)移開破甕,重換新器。

23‧「以指撥眥,目光如炬」意謂(A)用手指撥開眼眶,眼睛明亮有神(B)用手揉揉  眼眶,眼睛凜烈逼人(C)用手撫摸眼睛,眼睛更為幽邃(D)用手清潔眼睛,視野更為  遼闊。

24‧「噤不敢發聲,趨而出」意謂(A)不敢出聲慢慢走了出來(B)不說一句話,生氣  的叫了起來(C)不敢說話,快步走了出來(D)不動聲色,輕輕地走了出來。

25‧「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意謂(A)兩人蹲在地上,背部互相靠著(B)兩人蹲在地  上,面對面地防守著(C)兩人坐在地上,背部靠在椅上(D)兩人盤在地上,背部相靠。

26‧「無俟姦人構陷」意謂(A)不須等到別人讒言(B)不求他人給予計謀(C)不願 壞人坐大(D)不必等到小人設計陷害。

27‧「每有警,輒數月不就寢」意謂(A)每次遇到警報,時常好幾個月不上床睡覺(B) 每次遇到警戒,好幾個月規定不淮休息(C)時常存有警覺心,睡覺如同未睡一般(D) 每次警告他人,使之數月未能入睡。

乙‧多重選擇題

1‧「智者□□□□,洞察世變,故能決天下之大疑,去天下之大惑。」缺空的成語可以是 (A)甘之如飴(B)樂山樂水(C)目光如炬(D)高瞻遠矚(E)見識深遠。

2‧「今舉事壹不當,而全軀保妻子之臣,隨而媒孽其短,僕誠私心痛之」加記號 的詞語,可換為(A)構陷(B)讒佞(C)謾侮(D)欺謾(E)譏刺。

3‧「自坐幄幕外,擇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則番代。」加△記號的 詞語,可換為(A)輪替(B)交流(C)變置(D)轉移(E)取代。

4‧古文家(A)韓愈,諡曰文,後人稱韓文公,居唐宋八大家之首(B)柳宗元、酈道元 ,擅長寫景,亦以古文名家(C)歐陽修,號醉翁,諡文忠。力尊韓文,嘗知貢舉,扭轉 文風(D)王安石,號半山,有才略,嘗創行新法,工為文,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E) 方苞,號望溪,精古文,為清代桐城派古文家之祖。

5‧有關於古文運動、桐城派(A)所謂古文,對八代之文而言,為韓愈所提倡載道之散文 (B)韓愈力主以群經子史為文學典範,提倡古文運動,當時即獲得全面成功,自此,古 文遂為文章之正宗(C)「唐宋八大家」之稱始於兩宋(D)方苞、劉大櫆、姚鼐同為桐 城派之初祖(E)桐城派乃上承唐、宋文學復古運動餘緒而成之新文學派係,論文主義理 、詞章、考據三者並重。

6‧下列五句並有「微」字,選出「微」字意義相同之文句(A)噫!「微」斯人,吾誰與 歸(B)「微」管仲,吾其髮左衽矣(C)猥以「微」賤,當侍東官,非臣隕首,所能上 報(D)為除不潔者,引入,「微」指左公處(E)子犯請擊之,公曰:不可,「微」夫 人之力不及此。

7‧下列五句並有「少」字,選出「少」字意義相同之文句(A)或勸以「少」休,公曰: 吾上恐負朝廷,下恐愧吾師也(B)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C)母微笑曰:病 「少」差矣(D)「少」苦操勞,中苦饑乏(E)俟怒「少」解,復力爭之。

8‧下列成語,何者可用來比喻「早晚將死,命在須臾」(A)無出其右(B)旦夕且死 (C)如火如荼(D)形將就木(E)日薄崦嵫。

9‧下列成語,何者可用來比喻「衣著襤褸」(A)鶉衣百結(B)短褐不完(C)敝衣草 履(D)體無完膚(E)栖栖皇皇。

10‧下列那一組詞義相反(A)「鐵石肺肝」與」菩薩心腸」(B)「不愧不怍」與「靦然 視息」(C)「緣木求魚」與「徒勞無功」(D)「山高水長」與「高風亮潔」(E)「無中生有」與「言而有徵」。

11‧下列那一組是同義詞(A)「微行」與「散步」(B)「瞿然」與「突然」(C)「碌碌」與「忙碌」(D)「糜爛」與「敗壞」(E)「支拄」與「支持」。

12‧下列那一組是同義詞(A)「構陷」與「過失」(B)「番代」與「輪替」(C)「迸落」  與「散落」(D)「躬造」與「親至」(E)「姦人」與「惡人」。  

13‧左光斗(A)字遺直(B)明桐城東鄉人(C)與楊漣協力排斥宦官,為劉瑾所構陷 (D)弘光諡為忠毅(E)提拔劉基、宋濂等人。

14‧方苞(A)字鳳九,號靈皋,晚號望溪(B)初學時文,後專力於古文(C)安徽桐 城人(B)姚鼐譽為「望溪先生之古文,為我朝文章之冠」(E)生當康、雍、乾三朝。

15‧方苞之文學(A)並重義理、詞章、考據(B)與劉大櫆、姚鼐並稱桐城三傑(C)論學以宋儒為宗,推衍程朱之說(D)文學韓歐,嚴標義法(E)文章平實謹嚴,以「雅 潔」著稱。

16‧方苞學術思想(A)思想推本六經、論孟(B)文步左傳、史記而唐宋八大家(C) 學行繼程朱之後(D)非闡道翼教,有益人心之文不苟作(E)文章介三蘇之間。

17‧左光斗、方苞(A)左字遺直,方字鳳九(B)兩者俱為桐城人(C)左氏明人,方 氏清人(D)左諡忠毅,方諡忠正(E)左官左僉都御史,方官禮部侍郎。

18‧方苞、全祖望(A)方論學以宋儒為宗,全源於家學(B)方說經則推程朱之說,全  精研經史,服膺黃宗羲(C)方致力於三禮及春秋,全致力於史記(D)方有春秋通論,  全有經史答問(E)方為桐城之祖,全極力表彰節義。

19‧文天祥、史可法(A)文南宋人,史明末人(B)文字履善,號文山;史字憲之,號 道鄰(C)文抗元,兵敗被俘,不屈而死;史抗清,揚州城陷遇害(D)文諡忠正,史   封信國公(E)文有指南錄,史有吟嘯集。

20‧左光斗、史可法(A)俱屬明人且為師生關係(B)史河南祥符人,左桐城東鄉人(C) 史抗清遇害,左與楊漣排斥宦官死獄中(D)史諡忠烈,左諡忠毅(E)史殉揚州,左 死獄中。

21‧朱熹(A)學者稱為紫陽先生(B)南宋徽州婺源人(C)曾任禮部侍郎(D)主敬 以立其本(E)著有詩集傳。

22‧陸九淵(A)字子靜(B)學者稱為象山先生(C)官至荊門軍(D)主張反躬以踐 其實(E)著有易本義。

23‧朱熹、陸九淵(A)朱主窮理以致其知,陸主學苟知本,六經皆我注腳(B)朱主尊 德性,陸道問學(C)朱字元晦,陸字子靜(D)朱為考亭先生,陸為象山先生(E)朱 主理在氣先,陸主心即是理。

24‧程顥(A)宋洛陽人(B)字伯淳,世稱明道先生(C)曾受學於周敦頤先生(D) 其學獨尊儒術(E)為學以識仁為主。

25‧程頤(A)字正叔,世稱伊川先生(B)治學以四書為標指(C)著有易傳(D)與 朱熹並稱程朱(E)嘗與陸九淵論辯於鵝湖。

26‧二程比較(A)程顥為弟,程頤為兄(B)顥性寬宏,頤性剛方(C)顥為明道先生, 頤為伊川先生(D)顥字伯淳,頤字正叔(E)兩人俱受學於周敦頤。

27‧二程學說比較(A)顥主於氣,頤主於理(B)顥主張心即理,明心見性;頤重格物 致知,以窮理為本(C)顥學泛涉諸家,出入老釋而返求之於六經;頤以四書為標指而達 於六經(D)顥重身體力行,頤講學三十餘年(E)陸九淵承顥之緒而集大成,朱熹承頤 之緒而集大成。

28‧大學、中庸(A)大學相傳曾子所作,中庸相傳閔子騫所作(B)大學以明明德、親 民、止於至善為綱,中庸以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為綱(C)大學為初學 入德之門,中庸為孔門心法要籍(D)大學本為禮記四十二章,中庸本為儀禮三十一章(E) 大學經一章、傳十章,中庸三十三章。

29‧桐城派(A)方苞、劉大櫆、姚鼐均為桐城人(B)方苞可以說是桐城派的初祖(C) 提倡學習先秦、兩漢、唐宋八家文(D)主張義理、考據、詞章合而為一(E)為文講求 言有物─法與言有序─義。

30‧桐城派、陽湖派、湘鄉派比較(A)創始者桐城為方苞、陽湖為錢伯坰、湘鄉為曾國 藩(B)陽湖為桐城嫡係,湘鄉為桐城別支(C)錢伯坰學於劉大櫆,曾國藩文由姚鼐  入手(D)桐城文學先秦、兩漢、唐宋八家,陽湖取法六經、唐宋八家,兼取子史雜家,湘鄉探揚雄、司馬相如之文,而宗法於韓愈(E)桐城筆勢放縱、詞意深厚,陽湖作品 以典雅、凝鍊見稱,湘鄉於桐城古文有匡濟之功。

31‧國學常識(A)桐城派提倡學習先秦、兩漢及唐宋八大家之散文(B)陽湖派長才, 為策士之文 C‧湘鄉派力矯桐城文章空疏之弊 D‧程顥重格物致知,以窮理為本而主  於理(E)程頤其學出入老、釋而返求之於六經。

32‧句法及修辭(A)「庸奴!此何地也,而汝來前!國家之事,糜爛至此」句,屬倒裝 句(B)事不見於史傳,謂之軼事(C)左忠毅公軼事採敘史可法以襯左公之法鋪寫(D) 本文係作者述其父所言之左公行誼(E)本文師門情誼,懇摯感人。

33‧句法與修辭(A)方苞為闡揚史傳失載之左光斗行誼,而撰左忠毅公軼事,為記敘文 (B)永遠與自然同在係追念其師蔡元培之作(C)赴義前稟父書可以視為絕筆之文(D) 左忠毅公軼事「吾師肺肝,皆鐵石所鑄造」句為夸飾格(E)左忠毅公軼事、永遠與自 然同在兩文均屬追敘之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vid394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