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縱囚論 練習題

甲‧單一選擇題

1‧「其囚及期,而卒自歸,無後者。」意謂(A)囚犯受刑已畢,兵卒各自散去(B)囚 犯以刑期將屆,各自逃歸(C)囚犯如約自行歸案(D)囚犯自行歸案,無人爭先恐後。

2‧「錄大辟囚三百餘人,縱使還家,約其自歸以就死。」「縱使」二句意謂(A)即使囚 犯逃歸,亦必促回處死(B)如果囚犯逃歸,就讓他們在家中自殺(C)放囚犯回家,約 定他們在家中等候處死(D)放囚犯回家,約定他們回獄就死。

3‧「然安知夫縱之去也,不意其必來以冀免,所以縱之乎?」其意為(A)囚犯揣摩太宗 有必然赦免之心(B)太宗揣摩囚犯必有冀免之意(C)二者互相揣摩投機(D)雙方明 知而故犯。

4‧「不立異以為高,不逆情以干譽。」意謂(A)為政以德,不可隨心所欲(B)聖王之 治,以不嗜殺為尚(C)尊仁安義,乃治國之道(D)聖王之治,必本於人情。

5‧「縱囚論」一文的立論重點,何者為非(A)太宗之德化足以勝殘去殺(B)太宗之縱 囚乃出於矯情以干譽(C)立法宜合常情,縱囚不可為常法(D)縱囚一事乃以君子之難 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

6‧「不立異以為高,不逆情以干譽。」意謂(A)不矯俗干名(B)不矜持儼整(C)不 放縱妄為(D)不苟合世俗。

7‧「意其必來而縱之,是上賊下之情也」意謂(A)猜想必定歸來而釋放,是上位揣度下 屬的心情(B)留意必將回來而後釋放,是上位殘害下屬的手段(C)猜想事情將至而後 逃逸,是上位不能照顧下屬的情形(D)考慮回來之後才釋放他們,是上位對於下屬的情 感。

8‧「以君子之難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意謂(A)以君子難以做到的,要求最壞的(A)小人一定要做到(B)以君子的困難,交付小人一定要做到(C)以君子未能完成的,希 望小人盡力做到(D)以君子高尚的品行,期使小人都能受到感化。

9‧「不意其必來以冀免」意謂(A)不料他們為了希求免死卻一定會回來(B)不是因為 早已料到他們一定會回來布求赦罪(C)沒想到他們會回來請求赦罪(D)沒料到他們為 了希求赦罪,居然都回來了。

10‧「意其必免而復來,是下賊上之心也。」「意其必免而復來」意謂(A)預料自己必定會獲得赦免,因而才回來(B)想到自己本來是無罪的,必可獲得釋放,才又回來(C) 想到非回來不可,所以只得回來了(D)想到大恩大德,所以就回來了。

11‧「不立異以為高,不逆情以干譽。」「不逆情以干譽」意謂(A)不違背本性以屈就高位(B)不卑恭屈膝以求取美名(C)不違背常情以求其美名(D)不違背自己個性以追 求美名。

12‧「方唐太宗之六年,錄大辟囚三百餘人,縱使還家,約其自歸以就死。」「錄大辟囚」 意謂(A)登記為假釋的囚犯(B)登記為判死刑的囚犯(C)監禁著的死囚犯(D)已 被定讞為死刑的囚犯。

13‧「吾見上下交相賊,以成此名也,烏有所謂施恩德與夫知信義者哉?」「上下交相賊」 意謂(A)上凌下,下欺上(B)上下互相欺騙對方(C)上下朋比為奸(D)上下互相 以不正當之居心揣摩對方。

14‧「寧以義死,不苟幸生,而視死如歸」意謂(A)立異為高(B)逆情干譽(C)舍生取義(D)仁德感化。

15‧「一日之恩,能使視死如歸,而存信義」意謂(A)深入感化,迅速改過遷善(B)出生入死,但求捨生取義(C)居仁由義,心在家國之上(D)果斷明快,為義奮不顧身。

16‧「信義行於君子,而刑戮施於小人」意謂(A)信義刑戮是為言行準則(B)義刑戮可以辨別好、壞人(C)信義刑戮由人自取(D)信義刑戮可以感化君子與小人。

17‧「縱而來歸而赦之,可偶一為之爾」意謂(A)縱囚只能偶而做做(B)赦罪偶而可使他人前來歸附(C)囚期已至,便可不定時遣送回去(D)歸附者給予赦免,只能權宜運 用。

18‧「不可為常者,其聖人之法乎」意謂(A)不能時常遵循,那能合於聖王之法(B)不能做為不易的常則,那是聖人的法度(C)不可時常親自去做,那能了解聖人之法(D) 不能常存於心,那能合於聖人的遺訓。

乙‧多重選擇題

1‧「先生是一位堅守原則的人,□□□□,□□□□。」缺空的成語可以是(A)寧以義 死,不苟幸生(B)始作俑者,其無後乎(C)人心不同,各如其面(D)己所不欲,勿 施於人(E)寧為雞口,無為牛後。

2‧「不立異以為高,不□□以干譽。」缺空的詞語可以是(A)抒情(B)背情(C)逆 情(D)飾非(E)矯情。

3‧歐陽修(A)幼時家貧,以荻畫地學書(B)提倡古文,以明道致用為主(C)喜獎掖 後進,范仲淹、司馬光皆蒙提攜(D)與宋祁合撰舊唐書,又獨纂新五代史(E)晚年放 情詩酒,自號放翁。

4‧「為人處事當以平實、誠實為貴,不可□□□□。」缺空的詞語可以是(A)逆情干譽 (B)向聲背實(C)聲聞過情(D)文過飾非(E)循名責實。

5‧經書與史書(A)「禮記」本不是經,在漢代認為是附於「禮」的「記」(B)「尚書」 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史書(C)十三經中經文最短的是「孝經」(D)歐陽修私撰「新唐 書」,乃取「春秋」義法,寓褎貶之微旨(E)宋濂撰「元史」,於諸正史中,體例完整 ,疏失甚少。

6‧歐陽修與蘇軾(A)兩人都是宋朝有名之古文家(B)兩人均長於詩,文、詞之寫作  (C)兩人皆幼年喪父孤苦力學而有成者(D)前者之詞清新婉約,後者之詞則雄壯豪放  (E)兩人死後皆諡為父忠。

7‧下列敘述,何者為正確(A)「方」唐太宗之六年,當也(B)「錄」大辟囚三百餘人 ,登記(C)大「辟」囚,罪也(D)其囚及期,而「卒」自歸,突然(E)「移」人之 速,改變。

8‧下列敘述,何者為正確(A)不「意」其自歸而必獲免,要脅(B)不逆情以「干」譽 ,求也(C)上「賊」下之情也,以不正當之居心,揣摩對方之心意(D)及施恩德以「 臨」之,加也(E)「縱」使還家,拘囚。

9‧下列成語解釋,何者為正確(A)宇內承平:天下太平(B)明道致用:闡明正道,切 合實用(C)逆情干譽:違背常情,求取美譽(D)故事陳言:虛偽不實之語(E)死有 餘辜:死得冤枉。

10‧下列成語解釋,何者為正確(A)不苟幸生:愛惜生命(B)立異為高:標立新奇,以示清高(C)一日之恩:短時間的恩惠(D)擢髮難數:景況淒清(E)口碑載道:受人 唾棄。

11‧下列敘述,何者為正確(A)「入人」,陷害別人(B)「逆情」,違背常情(C)「干譽」,求取美名(D)「閔閔」,憂貌(E)「魚鱗」,喻稀疏也。

12‧下列敘述,何者為正確(A)「餘功」,公餘之暇(B)「會計」,指公務之處理(C) 「移人」,使人性行改變(D)「騁騖」,任意驅馳,角逐戰鬥(E)「不意」,不理 想。

13‧下列敘述,何者為正確(A)「一日之恩」意謂永懷恩澤(B)「必本於人情」意謂一 定以人的常情為根本(C)「不意其自歸而必獲免」意謂不是猜想回來一定可以得到赦免 (D)「上下交相賊」意謂以不法的手段互相政擊(E)「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意謂這 又是小人中最壞的。

14‧下列五句並有「乃」意,選出「乃」字意義相同之文句(A)刑入於死者,「乃」罪大惡極(B)時窮節「乃」見(C)「乃」若其情,則可以為善矣(D)「乃」至蛇虺蚊蚋 ,雖有甚稀(E)謂獄中語「乃」親得之於史公云。

15‧下列五句並有「爾」意,選出「爾」字意義相同之文句(A)若夫縱而來歸而赦之,可偶一為之「爾」(B)曾子戒曰: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C)先生奓戶 入,聞兩童子音琅琅,不覺莞「爾」(D)其在宗廟、朝廷,便便言,唯謹「爾」(E) 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間,於茲二年矣,幸而無恙,是殆有養致然「爾」。

16‧下列五句「 」內的字,何者與「是以君子之難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之「期 」字意義相同(A)夫養不必豐,「要」於孝(B)天下「其」有不亂(C)便「要」還        家,設酒、殺雞、作食(D)非所以「要」譽於鄉黨(E)屯聚之兵,陵壓百姓,而「邀」 其上。

17‧下列成語,何者可用來形容「罪大惡極」(A)罄竹難書(B)握髮難數(C)口若懸河(D)滔滔不絕(E)死有餘辜。

18‧下列成語,何者可用來形容「故違世俗,求取美名」(A)譁眾取寵(B)沽名釣譽  (C)金相玉質(D)矯俗干名(E)公孫布被。 E

19‧下列成語,何者可用來形容「不恤生死」(A)湯池百步(B)視死如歸(C)湯火不避(D)水深火熱(E)生靈塗炭。

20‧下列那一組是同義詞(A)「殊途同歸」與「萬眾一心」(B)「洗手奉職」與「問心無愧」(C)「歷歷落落」與「參差不齊」(D)「不苟幸生」與「視死如歸」(E)「 故事陳言」與「陳腔濫調」。

21‧下列那一組詞義相同(A)「苦心探索」與「用心鑽研」(B)「槁木死灰」與「一敗 塗地」(C)「大辟囚」與「死刑犯」(D)「移山填海」與「反掌折技」(E)「焚琴 煮鶴」與「大煞風景」。

22‧下列那一組詞義相反(A)「視死如歸」與「湯火不避」(B)「故事陳言」與「陳腔爛調」(C)「標新立異」與「實事求是」(D)「河清海晏」與「烽火連天」(E)「 口碑載道」與「駑馬十駕」。

23‧下列那一組詞義相反(A)「敲冰求火」與「徒勞無功」(B)「文不加點」與「文思敏捷」(C)「數黃道黑」與「信口胡說」(D)「末學膚受」與「莫名其妙」(E)「 一日之恩」與「大恩大德」。

24‧就下列成語中選出正確無誤者(A)苦心探瑣(B)罪不容銖(C)頌美不絕(D)眾口稱譽(E)窮凶極惡。

25‧就下列成語中選出正確無誤者(A)不苟幸生(B)故事陳言(C)陳腔泛調(D)老生常談(E)湯火不避。

26‧就下列成語中選出正確無誤者(A)逆情干譽(B)宇內承平(C)罪惡滔天(D)罪無可囿(E)罄書難竹。

27‧下列那一組是同義詞(A)「逆情」與「交分」(B)「干譽」與「求名」(C)「大 辟」與「小人」(D)「翕然」與「契合」(E)「不意」與「不料」。

28‧下列那一組是同義詞(A)「入人」與「感人」(B)「魚鱗」與「繁密」(C)「閔 閔」與「喜貌」(D)「闐然」與「強壯」(E)「麾下」與「部下」。

29‧下列詞語,何者可用來形容「求名」之意(A)干譽(B)沽名(C)要名(D)正名(E)譽稱。

30‧下列詞語,何者可用來形容「料想不到」(A)不意(B)不臆(C)不料(D)不圖(E)不苟。

31‧下列詞語,何者可用來形容「退休歸田」之意(A)致仕(B)解組(C)待罪(D) 當路(E)有司。

32‧下列那一組詞義相反(A)「翕然」與「扞格」(B)「遠引」「歸隱」(C)「徜徉」與「遊戲」(D)「大恚」與「大怒」(E)「易姓」與「移鼎」。

33‧下列那一組詞義相反(A)「獎掖」與「提拔」(B)「病革」與「病差」(C)「呶 呶」與「緘口」(D)「茁壯」與「闐然」(E)「承平」與「郅治」。

34‧歐陽修生平(A)排抑華而不實之文(B)倡為古文,使古文成為文章之正宗(C)因與王安石不合,致仕歸隱許州(D)曾拔取蘇軾、曾鞏等人(E)曾獎掖蘇洵父子。

35‧歐陽修文學(A)造語平易,情韻綿邈(B)善敘事,常用故事陳言(C)詩詞纏綿悱惻(D)與宋祁合纂新唐書(E)著有毛詩本義等書。

36‧韓愈、歐陽修(A)古文運動韓氏失敗,歐陽氏成功(B)歐陽氏早年讀昌黎文集,遂倡為古文(C)韓愈主張文以載道,歐陽氏文以明道致用為主(D)韓氏詩多險怪之字, 歐陽氏詩詞清新婉約(E)韓歐早年俱皆喪父,韓由嫂氏撫養,歐由母氏荻畫學書。

37‧昭明文選(A)凡三十卷(B)事出於於沈思、義歸於翰藻是為選文標準(C)按時代先後編排(D)現有最大之文學總集(E)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著。 D

38‧昭明文選(A)原名叫文選(B)選錄秦漢至齊梁間之詩文(C)唐李善與五臣為之注,以五臣注音訓最詳,最富盛名(D)為古今最早的一本文學總集(E)南朝梁昭明太子 蕭統所著。

39‧荀子(A)原名孫卿新書(B)唐楊倞首先作注(C)以性惡為首篇(D)有勸學篇代表古代儒家的教育想(E)有正名篇,認為名實亂則是非之形不明。

40‧孟子、荀子比較(A)皆春秋時人(B)孟子曾受教於孔子(C)孟子主張法先王,荀子主張法後王(D)孟子重仁,荀子重義(E)教育方式孟子為提善去惡,荀子為化性起 偽。

41‧句法與修辭(A)留侯論為蘇軾史論之一,旨在說明張良能助成漢業,全使圯上老人 編書(B)黽錯著論貴粟疏,主張重農抑商(C)歐陽修撰縱囚論,認為宋太宗之縱囚出 於矯情干譽,不足為常法(D)曹丕性好文學,其典論一書,專為論文而作(E)賈誼過 秦論旨在評論秦之過失,本分三篇,一論始皇,一論二世,一論子嬰。

42‧國學常識(A)韓愈倡導以散文代替駢文(B)歐陽修繼起,古文遂為文章正宗(C) 古文以樸實無華、蘊含教化為主(D)歐氏力尊韓文,並拔取蘇軾、曾鞏等人,文風遂為 大變(E)古文亦稱四六之文。

43‧駢文(A)語句講求對偶(B)一般用四字句和六字句,故稱四六文(C)平仄不必講究(D)以用典為工(E)注重藻飾。

44‧新五代史(A)唐太宗時薛居正撰(B)凡七十五卷(C)記梁、唐、晉、漢、周事  (D)敘事祖述史記(E)四庫提惜其缺禮樂等志。

45‧新舊五代史比較(A)新由薛居正撰,舊由歐陽修撰(B)新為官修史書,舊為私人編(C)新成於北宋仁宗之時,舊成於北宋太宗之時(D)新嚴於褎貶,舊詳於史書(E) 新體例有本紀、攷、十國世家年譜、列傳、四夷附錄;舊體例有紀、志、傳、目錄。

46‧留侯論、六國論、縱囚論比較(A)留侯論、縱囚論兩篇,均屬翻案文章(B)六國論主旨在於諷諫北宋賂敵契丹之退怯政策(C)縱囚論主張為政必須本於人情(D)留侯論 .是蘇軾史論之一(E)六國論文出蘇洵之嘉祐集。

47‧國學常識(A)昭明文選全書分三十八類,為今現存最大之文學總集(B)舊五代史文體卑弱,時有繁冗之弊(C)新五代史敘事祖述春秋,為唐後唯一私修史書(D)劉向校 訂荀子之書為孫卿新書三十二篇(E)樂府詩集為清姚鼐編,言樂府者奉為圭臬。

48‧駢文與散文(A)駢文為韻文,散文為非韻文(B)周秦之文,應屬散文(C)散文名「古文」,始於唐韓愈(D)散文蘊含教化,樸實無華,駢文則主「務采色,夸聲音」  (E)駢文多以四言、六言相偶;散文則不專用對偶,亦不必用韻。

49‧句法與修辭(A)縱囚論為典型的翻案文章(B)本文旨在駁斥唐太宗縱囚以干名的不對(C)本文提出治國須以「常」道(D)「信義行於君子,而刑戮施於小人」為排比之 法(E)本文以前部立論,後部駁斥、並提出治國之法做為全文的結構。

50‧章法與修辭(A)縱囚論運用君子、小人對比之法,敘寫為政須以「常」法,故能在駁斥之後提出建設性之主張(B)留侯論採前後翻案,中間舉例、議論之法構篇(C)與元 微之書前後各以三泰抒陳目前處境,中間加入彼此離闊的悽楚之情(D)翡冷翠山居閒話 文中運用排比、類疊之法甚多,故文章寫來氣盛而辭華(E)義田記以﹁民胞物與﹂之博 愛精神,贊頌范仲淹一視同仁,施予賑濟之偉大襟懷。

51‧下列句子,何者運用「映襯」之修辭手法?(A)「長鋏歸來乎,食無魚。」(B)「信義行於君子,而刑戮施於小人。」(C)「好兒子!爾他日何以報爾母?」(D)「少 苦操勞,中苦飢乏,老苦疾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vid394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