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項脊軒志 練習題

甲‧單一選擇題

1‧「百年老屋,塵泥滲漉,雨澤下注,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意謂(A)地處偏僻,塵土多而不適於居(B)屋舊破漏,難以棲身(C)屋壞不修,無法孝養親人(D)屋漏人多,不夠家人居住。

2‧「又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意謂(A)房屋狹窄(B)光線幽暗(C)牆垣太高(D)庭院太小。

3‧「前闢四窗,垣牆周庭,以當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意謂(A)高築牆垣,避免陽光直射(B)門戶洞開,行人往來者多(C)環以牆垣,避免偷窺(D)廣開窗牖,廣納陽光。

4‧「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意謂(A)晏安自得,讀書之樂(B)靜悄寂寥,從師向學(C)專志於學,執經請益(D)發憤讀書,廢寢忘食。

5‧「冥然兀坐,萬籟有聲。」意謂(A)獨自省思,不屑隨波逐流(B)深謀遠慮,自能左右逢源(C)靜悄已極,故能聲聲入耳(D)專心向學,不理喧擾之聲。

6‧「三五之夜,明月半牆,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意謂(A)讀書之樂(B)友好伴遊之樂(C)覽景之樂(D)觸景生情。

7‧「東犬西吠,客踰庖而宴,雞棲於廳。庭中始為籬,已為牆。」意謂(A)諸父異爨,門庭分割零亂(B)譇父共食,人多簇聚之苦(C)家道中道,彼此互爭家產之狀(D)屋漏破舊,難以棲身之狀。

8‧「汝姊在吾懷,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意謂母親(A)孝親之情(B)殷勤之情(C)恭謹之情(D)慈愛之情。

9‧「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意謂(A)勤於書本,不願講話(B)焚膏繼晷,足不出戶(C)感懷親情,不能自己(D)形影相依,備感孤苦。

10‧「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意謂(A)子孫不肖,盡棄書本而不學(B)讀書不得要領,故與功名絕緣(C)未獲功名已久,盼能揚眉吐氣(D)讀書未能修德,何須等待功名。

11‧「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意謂(A)望孫成龍(B)勸以儉德(C)為官必須清廉(D)在朝為官,必須造福鄉梓。

12‧「瞻顧遺跡,如在昨日,令人長號不自禁。」意謂(A)往者已矣,悲傷無濟於事(B)自傷未能繼志述事,有違先人遺訓(C)既已成為陳跡,何須過度悲傷(D)往事歷歷,撫物傷情。

13‧「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後秦始皇築女懷清臺」、「劉玄德與曹操爭天下,諸葛孔明起隴中。」意謂(A)由隱而顯,揚名天下(B)善於經營,天下莫不歸服(C)剷除暴政,人民群起擁戴(D)堅持操守,不願追求名利。

14‧「劉玄德與曹操爭天下,諸葛孔明起隴中。」意謂作者(A)以亮自比,盼能隱居山林(B)以亮自許,盼能有成(C)以亮自稱,不欲鑽名逐利(D)以亮自期,不願東山再起。

15‧「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意謂(A)默默無聞,日後難有成就(B)相距遙遠,世人無法知其面目(C)居住偏僻,無人知其事跡(D)雖處困厄,日後必能揚眉瞬目。

16‧「余區區處敗屋中,方揚眉瞬目,謂有奇景。」意謂(A)作者盼能與人一起觀賞景物(B)作者勸人坦然,不必過分計較(C)作者自信日後必能獲得功名(D)作者自慚形穢,不敢過分自誇。

17‧「人知之者,其謂與埳井之蛙何異!」此係作者(A)勵志向學之語(B)自嘲淺陋之語(C)譏人荒廢時光之語(D)贊嘆蜀清、孔明之語。

18‧「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意謂(A)人亡物存,悼念亡妻(B)觸景生情,追懷母妻(C)懷妻傷祖,三代俱悲(D)母妻俱逝,孤獨有如枇杷。

乙‧多重選擇題

1‧下列敘述,何者為正確(A)滲「漉」,水徐徐下滲(B)垣牆周庭,以「當」南日,擋也(C)「迨」諸父異爨,及也(D)「撫」之甚厚,獲也(E)踰「庖」,客廳。

2‧下列敘述,何者為正確(A)「扃牖」,門窗(B)「大母」過余,母親(C)家有老「嫗」,婢女(D)其「制」稍異於前,格局(E)項脊「軒」,小屋。

3‧下列敘述,何者為正確(A)珊珊,明潔優美的樣子(B)昧昧,不明的樣子(C)斑駁,喧囂吵鬧的樣子(D)亭亭,排列的樣子(E)區區,志得意滿的樣子。

4‧下列敘述,何者為正確(A)滲漉,滲漏(B)修葺,修補(C)洞然,空暇(D)兀坐,獨自端坐(E)束髮,十六歲。

5‧下列敘述,何者為正確(A)萬籟,靜寂貌(B)偃仰,遠近(C)異爨,分居各食(D)「比」去,及也(E)歸寧,已婚女子回娘家看望父母。

6‧下列成語解釋,何者為正確(A)冥然兀坐:嚴肅坐著(B)扃牖而居:關上窗戶,住在裡面(C)揚眉瞬目:形容誇大的樣子(D)埳井之蛙:比喻見識淺陋的人(E)序序如蓋:高高地直立著,像傘一樣。

7‧下列成語解釋,何者為正確(A)三五之夜:月初時候(B)偃仰嘯歌:意指晏安自得(C)塵泥滲漉:水混合著塵泥由孔隙下漏(D)萬籟有聲:意指靜悄已極,故能聲聲入耳(E)撫之甚厚:要求他很嚴格。

8‧下列成語解釋,何者為正確(A)諸父異爨:兄弟分居各食(B)東犬西吠:東家的狗對著西家叫,意指親族形同陌路(C)昧于一隅:功名未就,默默無聞(D)如在昨日:言其歷歷如在眼前(E)塵泥滲漉:塵土到處飛揚。

9‧「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後秦始皇築女懷清臺。劉玄德與曹操爭天下,諸葛孔明起隴中。」下列何者為是(A)自許身處困厄,日後必能有成(B)由隱而顯,揚名天下(C)作者以蜀清與孔明自許(D)蜀清與劉備為官清廉(E)與其仰人鼻息,不如自創格局。

10‧下列敘述,何者為正確(A)「諸父異爨,內外多置小門牆,往往而是」意謂伯父、叔父彼此爭鬥,各行其是(B)「語未畢,余泣,嫗亦泣」意謂撫物傷念祖母(C)「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意謂足不出戶,能辨來者(D)「百年老屋,塵泥滲漉,雨澤下注」意謂屋舊破漏之狀(E)「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意指「軒」也。

11‧下列「」中之定義,何者為兩兩相同(A)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瞻「顧」遺跡,如在昨日(B)娘以指「叩」門扉曰:兒寒乎;「叩」之寺僧,則史公可法也(C)余稍「為」修葺,使不上漏;余既「為」此志,後五年,吾妻來歸(D)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庭中「始」為籬,已為牆(E)某所,「而」母立於茲;吾兒,久不見「若」影。

12‧下列「」中之字義,何者兩兩相同(A)一日,大母「過」余曰:吾兒,久不見若影;人往,從軒前「過」(B)「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嫗「每」謂余曰:某所,而母立於茲(C)庭中始為籬,「已」為牆;「頃」之;持一象笏至(D)後五年,吾妻來「歸」;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E)乳二世,先母撫「之」甚厚;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

13‧下列何者為無義的助詞(A)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B)內外多置小門牆,往往「而」是(C)頃「之」,持一象笏至(D)某所,「而」母立於茲(E)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

14‧歸有光(A)明代中葉唐宋派古文的代表(B)清桐城派方苞、袁枚等文甚為推崇(C)字熙甫,世稱震川先生(D)會試八次不第,六十歲始成進士(E)著有望溪文集。

15‧歸有光(A)謀篇遣詞,明淨有法度(B)不作八股文,專以唐宋之文為宗(C)喜讀司馬遷、王安石、蘇軾之文(D)文章疏淡自然,情感真摯(E)文步唐宋之後,與劉基其稱於世。

16‧歸有光(A)寫家庭瑣事,委婉傳神(B)反對前後七子模擬唐宋的作風(C)明江蘇崑山人,與顧炎武藉地相同(D)後人以為直承唐宋八大家之後,明代唯有歸有光一人(E)除震川先生文集之外,另著有隨園詩話一書。

17‧項脊軒志(A)項脊,係因作者居於太倉州之項脊涇,而有是名(B)計分前後兩部; 前為正文,後為後記,非一時之作(C)追憶祖母、母親與妻子三代親人之事(D)志,記也。軒,小屋也(E)文以項脊軒為明線,將不相連屬的瑣事串連起來。

18‧項脊軒志、桃花源記(A)前者為記敘文,後者屬於贈序(B)前者既敘昔盛今衰,又嘆物在人亡;後者純以寫實之筆記眼前之景(C)前者借屋懷人、借屋明志;後者以寓言方式敘其自由安樂之社會(D)前者取材自於家庭瑣事,後者則為理想之烏托邦(E)前者藉史記筆法論贊,後者藉晉書有傳之人,加強文章的真實性。

19‧歸有光、劉基比較(A)歸文講義法,主張言有物、言有序;劉基與宋濂、李善長訂明朝開國制度(B)歸擅長駢文,不作八股文;劉曾為明太祖陳時務十八策(C)歸謀篇遣詞,明淨有法度;劉詩與高啟齊名(D)歸文疏淡自然,情感真摯;劉與宋濂同為明初文宗(E)歸世稱震川先生,劉封誠意伯。

20‧明清作者(A)劉基詩與宋濂齊名,文與高啟同為明中葉唐宋派古文的代表(B)歸有光會試八次不第,但其文疏淡自然,情感真摯(C)顧炎武學者稱為亭林先生,曾與吳其 沆、歸莊抗清,又與鄭成功交通(D)方苞主張思想、考據、詞章三者並重,為桐城派的初祖(E)劉鶚筆名洪都百鍊生,著有老殘遊記一書。

21‧史記(A)西漢司馬遷撰,屬於首部正史(B)紀傳體、通史之祖(C)史記本史書之通稱,隋唐以後,才以史記為遷書之專名(D)其文雄深雅健,善敘事理(E)記西漢一代之事,後代散文家奉為圭臬,並推為文史之大宗師。

22‧項脊軒志(A)敘昔盛今衰、物在人亡,貧士失意、悼念亡妻四大主題(B)以軒為主線,追憶祖母與妻女三代之事(C)文分兩部,後部記悼妻之事,所作時間與前部不同(D)以蜀清與諸葛亮自比,自信日後必能揚眉瞬目(E)曾仿漢書論贊的筆法,以抒懷明志。

23‧章法修辭(A)項脊軒志以「多可喜,亦多可悲」句承上啟下,做為連接上下文字的橋樑(B)陶花源記從「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可知秦時即來此地(C)司馬季主論卜, 以卜者說明占卜不可信,一切貴在人為(D)始得西山宴遊記,敘作者貶居柳州,往遊西山之事(E)廉恥一文雖然廉恥並列,但作者側重在於「廉」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vid394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