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通史序 練習題

甲‧單一選擇題

1‧下列何者是「國家藏書之所」(A)風雨名山(B)金匱石室(C)韋編三絕(D)上庠之所。  B

2‧下列何者喻「所見之小」(A)以蠡測海(B)刻意穿鑿(C)釣玄提要(D)瞠目而視。  A

3‧「喋血山河,藉言恢復」之「喋血」意謂(A)忍辱負重,盼能完成任務(B)家難國仇,誓言報復(C)以血為誓,奮發圖強(D)殺人眾多,踏血而行。  D

4‧「開物成務」之「成務」意謂(A)成立各種事務機關(B)建立各種制度(C)確立事務的性質(D)奠立辦事的基礎。  B

5‧「侷促一隅」之「侷促」意謂(A)急促(B)緊張(C)狹小(D)堆積。  C

6‧「半付祝融」之「祝融」意謂(A)土神(B)穀神(C)社神(D)火神。  D

7‧「朱林以下,輒啟兵戎」之「輒」字,其正確解釋應為(A)時常(B)發動(C)互相(D)急速。  A

8‧「僅隸有清一朝」之「有」字,其正確解釋應為(A)又(B)屬(C)於(D)助詞。  D

9‧「我先王先民之景命,實式憑之」之「式」字,其正確解釋應為(A)依託(B)從(C)於是(D)語詞。  A

10‧臺灣通史序:「欲取金匱石室之書,以成風雨名山之業。」「風雨名山之業」指(A)顯揚聖道之著作(B)亂世不朽之著作(C)裨益世道之著作(D)喚醒人心之著作。  B

11‧臺灣通史序:「老成凋謝,莫可諮詢;巷議街譚,事多不實:則考獻難。」意在感慨(A)缺少熟悉掌故之耆宿(B)缺少有志撰史之學者(C)缺乏金匱石室之書(D)缺乏金匱石室之書(D)缺乏刊刻精良之書。  A

12‧「古人有言:『國可滅而史不可滅。』是以郢書燕說,猶存其名;晉乘楚杌,語多可採。」「國可滅而史不可滅」意謂(A)寧可國家滅亡,也不可讓歷史消滅(B)滅他人之國,不應該再滅他國的歷史(C)能滅亡他人之國,但不能消滅其歷史(D)滅國容易,修史艱難(E)國家興亡,史臣有責。  C

13‧「苟欲以二三陳編而知臺灣大勢,是猶以管窺天,以蠡測海,其被囿也亦巨矣。」「以管窺天,以蠡測海」意喻(A)所見狹小(B)胸襟狹窄(C)學非所用(D)貪小失大(E)大才小用。  A

14‧「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意謂(A)開拓之艱辛(B)資源之豐富(C)生活之困苦(D)山林之茂密。  A

15‧「郭公夏五,疑信相參。」意謂(A)經書不可盡信(B)古書文字有脫誤(C)二人互相猜疑(D)二人友誼不終。  B

16‧「勵精圖治,誓師北伐,□□□□,何敢自遑?」缺空的成語可以是(A)開物成務(B)夤緣取祿(C)牽攣乖隔(D)兢兢業業。  D

17‧臺灣通史序:「郢書燕說,猶存其名;晉乘楚杌,語多可採。」此句強調(A)野史多為穿鑿附會之說(B)保存史料的重要(C)考證史料不容易(D)對於檔案資料之蒐集有困難。  B

18‧「斷簡殘編,蒐羅匪易;郭公夏五,疑信相參。」乃言(A)考證史料典籍的困難(B)史料應當重整,並加以珍藏(C)請教遺賢故老的困難(D)稗官野史穿鑿附會之情形。  A

19‧「郭公夏五,疑信相參。」意謂(A)經書不可信(B)二人互相猜疑(C)二人友誼不好(D)古書上文字有脫誤。  D

20‧「發誓述作,兢兢業業,莫敢自遑」意謂不敢(A)掉以輕心(B)推諉塞責(C)惶恐戒慎(C)操之過急。  A

21‧「朱林以下,輒啟兵戎,喋血山河」意謂(A)風起雲湧,前仆後繼(B)戰事頻仍,犧牲慘烈(C)兵燹息止,死傷枕藉(D)損失慘重,山河殘破。  B

22‧「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意謂(A)生活困苦,工作勤奮(B)前人種樹,後人納涼(C)始創事業,艱難締造(D)創業維艱,守成不易。  C

23‧「洪維我祖先,渡大海,入荒陬,以拓殖斯土,為子孫萬年之業者,其功偉矣!追懷先德,眷顧前途,若涉深淵,彌自儆惕」意謂(A)緬懷先賢開國之功,應善於克盡厥職(B)追思祖先偉蹟,心中感慨萬千(C)趨隨先人步伐,以開拓版圖為職志(D)緬懷祖先開闢之功,並戒慎小心以繼志述事。  D

24‧「郢書燕說,猶存其名,晉乘楚杌,語多可採」意謂(A)斷簡殘篇,蒐羅匪易(B)史書記載,鉅細靡遺(C)保存史料之重要(D)穿鑿附會之說,空有其名,只有正史才足採信。  C

25‧「改隸之際,兵馬倥傯」意謂(A)改朝換代之時,輒啟兵戎,喋血山河(B)臺灣建省之時,臺胞強烈反抗,時起兵戎(C)臺灣改建行省之時,頭緒多端,戰事迫促紛亂 (D)臺灣割讓日本之時,戰事迫促紛亂。  D

26‧「惟仁惟孝,義勇奉公,以發揚種性:此則不佞之幟也」意謂(A)仁愛孝順、正義勇敢,是國人的目標(B)發揚仁愛孝順、正義勇敢的固有民族性,是我的義務(C)成一家之言,是我作臺灣通史的目的(D)發揚民族精神,是國人所期盼的目標。  B

27‧「金匱石室之書」意謂(A)不傳世的秘笈(B)私家珍藏的書籍(C)秘藏壁中的珍貴典籍(D)國家珍藏的書籍。  D

28‧「風雨名山之業」意謂(A)篳路藍縷,以啟山林之業(B)亂世中不朽之德業(C)雞鳴不已於風雨的操守(D)亂世不朽的著作。  D

29‧「斷簡殘篇,蒐羅匪易,郭公夏五,疑信相參」意謂(A)臺灣不可無史(B)臺灣舊有志書之缺失(C)請教於耆老之不易(D)考證史料之困難。  D

30‧「舊志誤謬,文采不彰」意謂(A)臺灣舊有府志脫漏誤謬甚多,行文亦隱晦不顯(B)臺灣舊有府縣諸志,記事立意失真,文詞不明暢優美(C)舊有的臺灣通史,記事立意誤謬百出,文采亦頗售倔聱牙(D)臺灣府志誤謬太多,立意晦澀難讀。  B

31‧「臺、鳳、彰、淡諸志,雖有續修,侷促一隅,無關全局」意謂(A)舊志書誤謬,文采不彰(B)新修臺灣府志內容簡略(C)臺、鳳、彰、淡諸志,內容以偏概全(D)舊志書範圍狹小。  D

32‧「夫史者,民族之精神,而人群之龜鑑也」意謂(A)歷史可以寄託民族之精神,可以鑑往知來(B)歷史可以維繫人心,可以懲善罰惡(C)歷史可以收攬人心,可以移風易俗(D)歷史可以教化人民,可以增強民族意識。  A

33‧「我先王先民之景命,實式憑之」意謂(A)聖王、祖先偉大的使命,寄託於這島嶼上(B)聖王、先王崇高的人格,足供後人憑弔(C)聖王、先民高潔的風範,可為後人的典範(D)聖王、先民懇切叮嚀的遺命,後人須得謹識不忘。  A

34‧「郭公夏五,疑信相參」意謂(A)史書殘缺,疑信相難(B)文字脫漏,真假莫辨(C)資料殘缺,搜尋不易(D)真假相間,史料可疑。  B

35‧「老成凋謝,莫可諮詢」意謂(A)年老穩重的人已死,無從尋找(B)年老閱歷豐者已死,無從請教(C)年老可憐的人已死,無從救濟(D)年老有成就的人已死,無從請教。  B

36‧有關「臺灣通史序」一文之敘述,下列何者正確(A)「修史固難,修臺之史更難,以今日修之尤難」主因乃在於舊志誤謬,文采不彰,所記多闕而弗錄(B)「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意謂生活之困苦(C)「風雨名山之業」意指揚名亂世之宏著(D)「金匱石室」皆國家藏書之處。  D

乙‧多重選擇題

1‧「余發憤述作,兢兢業業,莫敢自□。」缺空的詞語可以是(A)逸(B)豫(C)惕(D)遑(E)顧。  ABD

2‧下列成語,何者可用來形容「謹慎小心」(A)邯鄲學步(B)戰戰兢兢(C)兢兢業業(D)師心自用(E)臨深履薄。  BCE

3‧「人類之有文明,乃無數先民□□□□,慘澹經營之結果。」缺空的成語可以是(A)櫛風沐雨(B)胼手胝足(C)淋漓盡致(D)夙興夜寐(E)篳路藍縷。  ABDE

4‧「治學要能廣收資料,多方求證,纔可避免□□□□之譏。」缺空的成語可以是(A)管窺蠡測(B)孤陋寡聞(C)坐井觀天(D)執迷不悟(E)公孫布被。  ABC

5‧「他最初聽到這些傳言,不肯相信;但聽多了,也不禁要□□□□了。」缺空的成語可以是(A)自媚於眾(B)察納雅言(C)疑信相參(D)耿耿於懷(E)三復斯言。  CD

6‧「如果一切公私作為,□□□□,就是不合現代科學方法。」缺空的成語可以是(A)有始無終(B)本末倒置(C)戰戰兢兢(D)顛倒錯亂(E)留連忘返。  ABD

7‧「老成凋謝,莫可□□,巷議街譚,事多不實。」缺空的詞語可以是(A)卜問(B)蒐羅(C)覶縷(D)庇賴(E)諮詢。  E

8‧「史書是前人經驗的記錄,也是民族精神文化之所寄,可為後世之□□。」缺空的詞語可以是(A)鑒戒(B)龜鑑(C)明鑑(D)殷鑑(E)借鏡。  ABCDE

9‧「前事不亡,後事之師,我們應該以歷史為□□。」缺空的詞語可以是(A)龜鑑(B)殷鑑(C)鑑戒(D)綱目(E)大觀。  ABC

10‧就下列成語中選出正確無誤者(A)矯柔造作(B)以蠡測海(C)故步自封(D)開務成物(E)按部就班。  BCE

11‧史(A)連橫以史為民族之精神,人群之龜鑑(B)晉之史書為乘(C)楚之史書為檮杌(D)魯之史書為春秋(E)我國正史有通史與斷代史之別,前者如漢書,後者如史記。  ABCD

12‧史書(A)資治通鑑敘事,上起三家分晉,下迄五代之末(B)通典、通志、史通,合稱「三通」(C)連橫所撰臺灣通史,一名臺灣府志(D)三國志裴松之注、水經酈道元注、漢書顏師古注,皆極有價值(E)舊唐書、新五代史,皆歐陽修所撰。  AD

13‧「臺灣今天經濟繁榮,生活富裕,外人稱之為奇蹟,但今日之成就乃我先民及今日國人□□□□,戮力同心,慘澹經營之結果。」缺空的成語可以是(A)恫瘝在抱(B)胼手胝足(E)篳路藍縷(D)夙興夜寐(E)沐雨櫛風。  BCDE

14‧史書(A)紀傳體創於史記(B)編年體創始於資治通鑑(C)國別史創始於戰國策(D)紀事本末體創始於南未袁樞的通鑑紀事本末(E)史評創始於唐代劉知幾的史通。  ADE

15‧下列敘述,何者為正確(A)「丕」基,大也(B)僅隸「有」清一朝,又也(C)其被「囿」也亦臣矣,限制(D)西力東「漸」,浸入(E)「輒」啟兵戎,就也。  ACD

16‧下列敘述,何者為正確(A)「蒐羅」之「蒐」,搜也(B)「諮詢」之「諮」,詢也(C)「莫敢自遑」之「遑」,矜也(D)「荒陬」之「陬」,偏僻之地(E)「實式憑之」之「式」,依託。  ABDE

17‧下列成語解釋,何者為正確(A)開物成務:開發各種物資,建立各種制度(B)西力東漸:西方劫力漸漸離去(C)草澤群雄:鄉野間起義,捍衛國土之英雄(D)輒起兵戎:每引起戰爭(E)郢書燕說:機詐欺瞞之言。  ACD

18‧下列成語解釋,何者為正確(A)郭公夏五:喻文章拙劣(B)巷議街譚:民間傳說(C)半付祝融:書籍殘缺不全(D)兢兢業業:戒慎恐懼(E)若涉深淵:如徒步渡過深水時,所懷謹慎恐懼之心。  BDE

19‧下列成語解釋,何者為正確(A)不佞之幟:不小的志向(B)實式憑之:實依託於此(C)老成凋謝:年老而閱歷豐富、通曉事理者大多逝死(D)風雨雞鳴:喻君子處亂世而不改其操節(E)以蠡測海:用竹管量海,喻所見之小。  BCD

20‧下列敘述,何者為正確(A)「侷促」,狹小(B)「草澤群雄」之「草澤」,鄉野民間(C)「喋血」,殺人眾多,踏血而行(D)「藉言恢復」之「藉言」,訛言(E)「龜鑑」,鑑察、參考。  ABCE

21‧下列敘述,何者為正確(A)「老成」,年老而體衰者(B)「考獻」,請教於熟悉掌故之耆者(C)「倥傯」,政治修明之時(D)「荒陬」,荒遠偏僻之地(E)「婆娑」,盤旋舞蹈貌。  BDE

22‧下列敘述,何者為正確(A)「金匱石室之書」意謂亂世不朽之著作(B)「風雨名山之業」意謂國家珍藏之書籍(C)「以管窺天,以蠡測海」意指所見之小(D)「興土宜」意謂因土地之所宜,興辦各種農產事業(E)「國可滅而史不可滅」意謂能滅他人之國而不能滅其歷史。  CDE

23‧下列何者在文章中屬自謙之詞(A)「猥」以微賤,當侍東宮(B)「顧」尚有未盡表章者(C)「竊」以為與君實游處相好之日久(D)若亡鄭而有益於君,「敢」以煩執事(E)凡我多士,及我友朋,惟仁惟孝,義勇奉公,以發揚種性,此則「不佞」之幟也。  ACDE

24‧下列五句並有「惟」字,選出「惟」字意義相同之文句(A)洪「惟」我祖先,渡大海,入荒陬(B)「惟」我皇考崇公(C)知之非艱,行之「惟」艱(D)無恆產而有恆心者,「惟」士為能(E)追「惟」一、二,彷彿如昨。  AE

25‧(甲)「比」見晨光,天涯若「比」鄰。(乙)「與」人為善,平生好施「與」。(丙)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洪「惟」我祖先。(丁)以為鬼物,亦「已」過矣。其書又「已」舊。(戊)「率」日不得一食。獎「率」三軍。(己)夜「分」寒甚。終論平生交「分」。(庚)府君「數」頷之。會「數」而禮勤。(辛)外祖母「瀕」危。母哭「瀕」死者十餘次。(壬)有「所」不能忍。老父衣褐,至良「所」。(癸)「乘」瑕抵隙,晉「乘」楚杌。以上十組句中,括弧內之字意兩兩相同者有(A)乙戊(B)丁庚(C)丙壬(D)己癸(E)丙辛。  E

26‧下列成語,何者可用來形容「文字形誤或脫誤」(A)郭公夏五(B)魯魚帝虎(C)烏焉成馬(D)三豕渡河(E)郢書燕說。  ABCD

27‧下列成語,何者可用來形容「所見甚狹」(A)以蠡測海(B)見獵心喜(C)窺豹一斑(D)以管窺天(E)坐井觀天。  ACDE

28‧下列成語何者含有「多」的意思(A)流血漂櫓(B)比肩疊跡(C)金城千里(D)履舄交錯(E)罄竹難書。  ABDE

29‧下列那一組是同義詞(A)「鼓盆之戚」與「西河之痛」(B)「螳臂當車」與「蚍蜉撼樹」(C)「短綆汲深」與「買櫝還珠」(D)「管窺蠡測」與「蜀犬吠日」(E)「濯纓濯足」與「激濁揚清」。  BD

30‧下列敘何何者正確(A)「宵旱勤勞」義同「枵腹從公」(B)「篳路藍縷」可寫成「篳路襤褸(C)「郭公夏五」無異「斷爛朝報」(D)「肉袒牽羊」義近「負荊請罪」(E)「以力假仁」異乎「以德行仁」。  ABDE

31‧下列那一組是同義詞(A)「喋血山河」與「殺人盈野」(B)「郢書燕說」與「穿鑿附會(C)「兢兢業業」與「虎尾春冰」(D)「廣夏細旃」與「夏日炎炎」(E)「庖丁解牛」與「弄巧成拙」。  ABC

32‧下列那一組詞義相反(A)「鏤塵吹影」與「緣木求魚」(B)「魯魚亥豕」與「別風淮雨」(C)「枕戈待旦」與「偃旗息鼓」(D)「下里巴人」與「陽春白雪」(E)「一丘之貉」與「沆瀣一氣」。  CD

33‧下列那一組詞義相反(A)「若涉深淵」與「荒忽怠惰」(B)「郭公夏五」與「斷簡殘編」(C)「兵馬倥傯」與「河清海晏」(D)「以管窺天」與「埳井之蛙」(E)「篳路藍縷」與「乘堅策肥」。  ACE

34‧下列那一組詞義相反(A)「披沙簡金」與「呼風喚雨」(B)「綱舉目張」與「治絲而棼」(C)「分道揚鑣」與「三心兩意」(D)「風雨雞鳴」與「閹然媚世」(E)「捕風捉影」與「無事生非」。  BD

35‧就下列成語中選出正確無誤者(A)言近指遠(B)虎視耽耽(C)兢兢業業(D)敝車羸馬(E)削足是履。  ACD

36‧就下列成語中選出正確無誤者(A)以管窺天(B)郢書雁說(C)坐天觀井(D)篳路藍縷(E)穿鑿附會。  ADE

37‧就下列成語中選出正確無誤者(A)開務成物(B)烏馬成焉(C)兵馬倥傯(D)巷議街譚(E)韋編三絕。  CDE

38‧下列那一組是同義詞(A)「管窺」與「蠡測」(B)「運會」與「時勢」(C)「喋血」與「蹀血」(D)「尋釁」與「生事」(E)「倥傯」與「呶呶」。  ABCD

39‧下列那一組是同義詞(A)「零丁」與「危弱」(B)「兢兢」與「業業」(C)「金匱」與「石室」(D)「祝融」與「先人」(E)「荒陬」與「近郊」。  ABC

40‧下列那一組是同義詞(A)「婆娑」與「娉婷」(B)「矜愍」與「憐憫」(C)「結草」與「維生」(D)「盤桓」與「徘徊」(E)「隕首」與「犧牲」。  BDE

41‧下列詞語,何者可用來形容「戰爭」之意(A)干戈(B)烽火(C)兵戎(D)行陣(E)後列。  ABC

42‧下列詞語,何者可用來形容「偏遠之地」(A)州牧(B)海澨(C)荒陬(D)膏腴(E)六合。  BC

43‧下列詞語,何者可用來形容「不才」之意(A)不矜(B)不伐(C)不佞(D)不妨(E)不肖。  CE

44‧下列那一組詞義相反(A)「龜鑑」與「參考」(B)「凋謝」與「物故」(C)「睥睨」與「謙牧」(D)「騁騖」與「驅逐」(E)「餘功」與「暇逸」。  C

45‧下列那一組詞義相反(A)「付梓」與「付印」(B)「緣由」與「原故」(C)「崛起」與「匿跡」(D)「誤謬」與「的當」(E)「嘔心」與「疏忽」。  CDE

46‧史(A)臺灣通史屬紀傳體(B)漢書屬斷代史(C)史記屬記事本末體(D)春秋與左均屬編年體(E)資治通鑑為通史。  ABDE

47‧國學常識(A)史記、前漢書、後漢書、三國志為四史(B)通常漢書一名專指班固所作,但其中部分為其妹昭所補(C)通常漢書一名專指班固之前漢書而言(D)後漢書的作者為范密(E)三國志即三國演義。  ABC

48‧臺灣通史(A)為連雅堂所作(B)連氏以十年時間撰著此書(C)此書起自唐代,終於割讓,故謂之通史(D)清代臺灣府志即據此書寫成(E)作者對史料之去取,史事之論評,在在可見其民族意識之充溢。  ABE

49‧史記(A)本紀十二、世家三十、列傳七十、表十、書八(B)載自黃帝至於漢武帝太初年間(C)通史之祖(D)魏晉以後,史記二字方為遷書專名(E)其文凝鍊嚴謹,氣勢暢盛。  ABCD

50‧史記、漢書比較(A)史記通史之祖,漢書斷代史之祖(B)史記紀傳體,漢書為編年體(C)史記記西漢之事,漢書記東漢之事(D)史記雄深雅健,漢書言皆精鍊(E)史記一百三十卷,漢書一百卷。  AD

51‧班固與漢書(A)班固續父彪而著漢書,悉依其體例(B)馬融為馬續之兄,助班昭完成漢書(C)漢書共一百篇,八表及天文志最後完成(D)班彪與馬續均扶風人(E)漢書注本最佳的是唐顏師古注,清末王先謙有書補注。  CDE

52‧韓非(A)戰國韓之諸公子(B)與李同事鬼谷子(C)喜刑名法術之學(D)為人口吃,不善道說,而能著書(E)後為李斯所害。  ACDE

53‧國學常識(A)古時右史記言,左史記事;事為春秋,言為尚書(B)周禮經秦火之後,亡失冬官一篇(C)儀禮述冠、婚、喪、祭、射、鄉、朝、聘八禮(D)今本十三經注疏採小戴記為禮記(E)左丘明撰左傳,明孔子不以空言立說也。  ABCDE

54‧左傳(A)又稱左氏春秋、春秋內傳(B)目的在於明孔子不以空言立說也(C)編年紀事體(D)起自魯隱公,迄於魯定公(E)以魯史為中心,旁及諸之國。  ABCE

55‧鄭玄(A)東漢時大儒(B)師事孔融,盡傳其學(C)曾受東漢黨錮之禍(D)所注(D)所注經書有周易、尚書、毛詩、儀禮等(E)其有關毛詩之注釋,學者稱「鄭箋」。  ACDE

56‧說文解字(A)是東漢許行所撰(B)依部首排列,分五百四十部首(C)推究六經之義(D)所採之字以大篆為主(E)清段玉裁之注最精博。  BE

57‧爾雅、說文解字(A)都成書於漢代(B)都是研究文字的工具書(C)爾雅為訓詁學家所宗本(D)說文解字為小學家所宗本(E)說文是最早的訓詁書,爾雅是最古的字典。  ABCD

58‧國學常識(A)韓非子主張法、術、勢並重,為法家之集大成者(B)說文解字以隸書為主,字義解釋,皆本六書(C)鄭玄通古今文,平息經學今古文家之爭(D)漢書中之列傳由馬續完成(E)書經為我國最古之史料。  ACE

59‧史書(A)正史凡廿五率皆紀傳體(B)史記、漢書合稱「史漢」,又與後漢書、三國志演義合稱「四史」(C)左傳、國語、戰國策屬編年體史書(D)資治通鑑之名,取義於鑑戒得失,裨益治道(E)不限一代,貫通古今之史書稱通史,惟臺灣通史專記地理,有別於此,應歸於雜史。  AD

60‧句法與修辭(A)通史,為通貫古今各代之史書(B)臺灣通史起自隋代,終於割讓,故名通史(C)凡抉其精義所在,列於著作之卷首或卷後者為序(D)臺灣通史序屬自序(E)韓愈師說一文,就其內容看為書序。  ABCD

61‧章法與修辭(A)臺灣通史序文中頗用排比、散筆相間的方式敘議成文(B)黃花岡烈士事略序前以抑筆敘寫犧牲之慘烈,後以揚筆感歎烈士之墓無人整修(C)與元微之書既傷琶女遭遇,復寄己身際遇(D)馮諼客孟君以「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為臣」辭退孟氏,為婉約修辭法(E)稼說送張琥一文,屬於贈人以言之贈序。  ADE

62‧句法與修辭(A)「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為譬喻格中之「借喻」(B)「不速去,無俟姦人構陷,吾今即撲殺汝」為跳脫中之「突接」(C)「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為「錯綜句法」(D)「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為映襯法中之「對襯」(E)「私家收拾,半付祝融」屬於借代格。  ABCD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vid394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