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儉示康 練習題

甲‧單一選擇題

1‧「鏤簋朱紘,山楶藻梲」意謂(A)儉約(B)吝嗇(C)傲慢(D)奢靡。  D2‧「同年曰:君賜不可違也」之「同年」意謂(A)同年紀之人(B)同時代之人(C)同在朝廷仕宦之人(D)同榜登科之人。  D

3‧「今人乃以儉相詬病」之「詬病」意謂(A)爭論(B)恥辱(C)避免(D)標榜。 B

4‧「故就酒家觴之」之「觴之」意謂(A)舉酒乾杯(B)進酒款客(C)釀造美酒(D)擺設酒宴。  B

5‧「孔子鄙其小器」之「小器」意謂(A)器量狹小(B)用途不廣(C)謀略不遠(D)學業不精。  A

6‧「汝非徒身當服行」之「服行」意謂(A)穿戴整齊(B)實踐(C)勤勉(D)言行儉約。  B

7‧「公叔文子享衛靈公,史知其及禍」之「享」字,其正確解釋應為(A)以酒食款客(B)當(C)接受官職(D)事奉於側。  A

8‧「走卒類士服」之「類」字,其正確解釋應為(A)似(B)著(C)比(D)輩。  A

9‧「枉道速禍」意謂(A)走邪路很快有禍(B)彎曲的道路容易肇禍(C)亂說話很快有禍(D)枉曲正道,召致災禍(E)曲意辯解,招致災禍。  D

10‧「昔正考父饘粥以餬口,孟僖子知其後必有達人。」「饘粥以餬口」意謂正考父(A)清心寡欲(B)貧而無怨(C)自奉儉約(D)含辛菇苦(E)施粥賑貧。  C

11‧「二十忝科名,聞喜宴獨不戴花。」意謂─司馬光二十歲時(A)即絕意仕進,聞皇帝賜宴,亦不戴花參加(B)即不喜逢迎,聞長者有喜事,亦不加金銀華美之服(C)中進士,以不喜華靡,赴皇帝賜宴獨不戴花(D)中進士,以不喜華靡,參加同年遊宴,獨不戴花。  C

12‧「眾人皆以奢靡為榮,吾心獨以儉素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為病。」「人皆」二句,意謂(A)大家都因為我簡陋寒酸而看不起我,我也不在乎(B)大家都笑我簡陋寒酸,我也不在乎(C)大家都因為我保守頑固而看不起我,我也不在乎(D)大家都笑我保守頑固,我也不在乎。  B

13‧「管仲鏤簋朱紘,山楶藻梲。」意謂(A)管仲很講究生活品質(B)管仲生活很奢侈(C)管仲藝術修養很高(D)管仲能雕刻繪畫,喜愛遊山玩水。  B

14‧「公雖自信清約,外人頗有公孫布被之譏,公宜少從眾」「公孫布被之譏」意謂(A)公孫哥兒譏諷,泰然處之(C)外人以為公孫弘故示儉樸,實則盜取虛名而已(D)外人以為公孫弘生活儉樸,雖受譏刺,仍不改常度。  C

15‧「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矯俗干名」意謂(A)一切但順本性(B)不願爭論長短(C)儉是德業之基(D)生活貧苦儉約。  A

16‧「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敝以□□□□,但順吾性而已。」缺空的成語可以是(A)好高騖遠(B)別出心裁(C)矯俗干名(D)遊談無根(E)目中無人。  C

17‧「吾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地,雖饘粥餬口,亦已足矣,復何□□□□為?」缺空的成語可以是(A)忠信樂易(B)錦衣玉食(C)菽水之養(D)藉卉飲宴(E)甘旨之養。  B

18‧「汝非徒身當服行,當以訓汝子孫,使知前輩之風俗云。」加△記號的詞語,可換為(A)伏事(B)踐履(C)服從(D)役使。  B

19‧「公雖自信清約,外人頗有公孫布被之譏」意謂譏其(A)固執不通(B)矯俗干名(C)一貧如洗(D)自律甚嚴。  B

20‧「管仲鏤簋朱紘,山楶藻梲,孔子鄙其小器」意謂(A)管仲僭越奢侈(B)管仲以儉立名(C)管仲不役於物(D)管仲處事不公。  A

21‧「夫儉則寡欲:君子寡欲,則不役於物,可以直道而行」意謂(A)儉可養廉(B)儉則知恥(C)儉則富家(D)儉則欲少。  D

22‧「居第當傳子孫,此為宰相廳事誠隘,為太祝奉禮廳事已寬矣。」意謂(A)子孫官小,不必奢侈建造大屋(B)暫居之地,不必過於講究(C)他日升遷之後,才再擴建(D)禮數有定,不得任意增損。  A

23‧「昔正考金饘粥以餬口,孟僖子知其後必有達人」意謂(A)前輩儉約,子孫必然顯達(B)困苦之中,才能激發鬥志(C)士志於道,不恥惡衣惡食(D)恬淡安適,日後必能顯達。  A

24‧「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內法,果肴非遠方珍異,食非多品,器皿非滿案,不敢會賓友,常數月營聚,然後敢發書」意謂(A)士大夫家待客殷勤(B)士大夫家交游廣闊(C)士大夫家人情味濃(D)士大夫家崇尚奢靡。  D

25‧「會數而禮勤,物薄而情厚」意謂(A)物少聚多,人情味濃(B)熙熙攘攘,競尚奢華(C)待客殷勤,餚饌豐盛(D)周旋酬應,彼此寒暄。  A

26‧「先父為群牧判官,客至未嘗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過七行。」意謂(A)好客(B)尚儉(C)篤厚(D)殷勤。  B

27‧「治居第於封丘門內,廳事前僅容旋馬」意謂(A)屋宅寬敞(B)屋宅狹隘(C)屋宅豪華(D)屋宅適中。  B

28‧「公叔文子享衛靈公,史緧知其及禍」意謂(A)驕奢誇人,災禍必降(B)宴君無禮,進退無節(C)臣富君貧,君上難堪(D)宴享不豐,君怒臣陋。  A

29‧「一旦異於今日,家人習奢已久,不能頓儉,必致失所」意謂(A)奢侈易使傾家蕩產(B)奢侈難於人定居(C)不改奢侈,易失常度(D)由儉入奢甚易。  C

30‧「君子寡欲,則不役於物,可以直道而行」意謂(A)欲少則能依循正道做事(B)欲少則能深謀遠慮(C)欲少則能施展抱負(D)欲少則能蒙君重用。  A

31‧「小人寡欲,則能謹身節用,遠罪豐家」意謂(A)奸邪小人欲少則免刑罰降身(B)一般百姓欲少則能離罪富家(C)地方胥欲少則能秉公領取俸祿(D)讀書士人欲少則能儉以養廉。  B

32‧「與其不遜也寧固」,「不遜」意謂(A)祭品很多,但卻不合禮數(B)祭品雖多,但卻未能由衰(C)祭品不潔,對神無禮(D)祭祀不能按時舉行。  A

33‧在「訓儉示康」一文中,作者「不敢服垢弊以矯俗干名」,是因為(A)恐人嗤其固陋(B)以約失之者鮮矣(C)與其不遜也寧固(D)但順吾性而已。  D

34‧「風俗頹弊如是,居位者雖不能禁,忍助之乎」意謂(A)本身已經節儉,要求別人也如此(B)本身奢侈,等於助長風氣(C)本身奢侈,卻要求別人節儉(D)只要自身節儉,不管他人奢侈。  B

35‧「以約失之者鮮矣」意謂(A)信守約諾,朋友必然很多(B)與人相處,不因小信而不守做人原則(C)以儉約做事的人很少(D)以儉約立身而犯過失者很少。  D

36‧「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意謂(A)生活享受,士人不與人討論(B)有關生活細節,士人不想與人爭議(C)士人以粗衣粗飯為恥,不值與之論道(D)生活貧苦,未能與之論道。  C

乙‧多重選擇題

1‧訓儉示康(A)「二十忝科名」,「忝」為自謙之詞(B)「卿為清望官,奈何飲於酒肆」,「清望官」此指諫官(C)「酒非內法,不敢會賓友」、「內法」指官酒(D)「廳事前僅容旋馬」,謂客廳狹隘(E)「日食萬錢,猶云無下箸處」者,是石崇。  ABCD

2‧訓儉示康(A)「昔正考父饘粥以餬口,孟僖子知其後必有達人」,意謂子能承父業(B)「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寒家」謂貧儉之家,係指少時斷虀畫粥之生活(C)「聞喜宴獨不戴花」,「聞喜宴」指朝廷賜新科進士之宴(D)「儉,德之共也」,意謂有德者皆由儉而來(E)「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馬不食粟」,君子以「儉」稱之。  CD

3‧訓儉示康(A)「管仲鏤簋朱紘,山楶藻梲」,極言管仲之奢侈(B)「以約失之者,鮮矣」,意謂寡過在於能謹守儉約(C)「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清白相承」謂以清操傳家(D)「一旦異於今日,家人習奢已久,不能頓儉,必致失所」,意謂「由奢入儉難」(E)「張文節為相,自奉養如為河陽掌書記」,意謂張文節矯俗干名,頗有公孫布被之嫌。ABCD

4‧訓儉示康(A)「公雖自信清約,外人頗有公孫布被之譏。公宜少從眾」,意謂外人以欺世盜名相譏,宜委蛇隨眾為是(B)「公叔文子享衛靈公,史遒知其及禍」,意謂史遒預知公叔文子將以驕溢而傾家(C)「管仲鏤簋朱紘,山楶藻梲」意謂管仲衣著靡麗,居室華奢(D)「居官必賄,居鄉必盜」,乃肇因於世風日下,人心不古(E)「君子寡欲,則不役於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則能謹身節用,遠罪豐家」,意謂「儉,德之共也」。AE

5‧訓儉示康(A)「公雖自信清約,外人頗有公孫布被之譏」,意謂外人譏其矯俗干名(B)「相三君,妾不衣帛,馬不食粟,君子以為忠」的人,是公叔文子(C)「汝非徒身當以訓汝子孫,使知前輩之風俗云」之「前輩之風俗」,係指清白之家風(D)「嗚呼!大賢之深謀慮,豈庸人所及哉」之「深謀遠慮」,係指「儉以立名」之事(E)「居位者雖不能禁,忍助之乎」之「之」,是指侈靡之風俗。  ACE

6‧以節儉立名者(A)司馬光饘粥以餬口(B)范仲淹身無以為斂(C)晏嬰敝車羸馬(D)張夢得蓬戶甕牖,無所不快(E)顏回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  BC

7‧下列所指人物,何者為正確(A)「嗚呼!大賢之深謀遠慮,豈庸人所及哉」之「大賢」,指李文靖(B)「昔正考父饘粥以餬口,孟僖子知其後必有達人」之「達人」,指孔子(C)「蒼顏白髮,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之「太守」,指歐陽修(D)「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溼」之「江州司馬」,指白居易(E)「向河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之「故人」,指李陵。  BCD

8‧司馬光訓儉示康一文,舉了許多「以儉立名」,「以侈致敗」的例子。請問下列諸人,那些是「以侈致敗」的呢?(A)石崇(B)季文子(C)公叔文子(D)何曾(E)正考父。  ACD

9‧下列何者為「因奢致敗」之例(A)走卒類士服,農夫躡絲履(B)張文節自信清約,而予人公孫布被之譏(C)何曾日食萬錢,至孫以驕溢傾家(D)魯宗道飲於洒肆,為宋真宗所召問(E)石崇以奢靡誇人,卒以此死東市。  CE

10‧下列何者屬於排比句型(A)禮、義,治人之大法;廉、恥,立人之大節(B)汝之詩,吾已付梓;汝之女,吾已代嫁;汝之生平,吾已作傳(C)眾人皆以奢靡為榮,吾心獨以儉素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為病(D)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E)振長策而馭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ABE

11‧下列引號中的詞語,讀音兩兩相同的選項是(A)敗家「喪」身;「喪」言不文(B)農夫「躡」絲履;杌「隉」之象(C)「矯」俗干名;舞幽壑之潛「蛟」(D)「嗤」吾固陋;有五六峰,參「差」互出(E)酒「酤」於市;鴘「鴣」聲住,杜鵑聲切。  BE

12‧下列引號中的詞語,讀音兩兩相異的選項是(A)「饘」粥餬口;乃「簪」一花(B)馬不「食」粟;犀「兕」有皮,而色資丹漆(C)農夫躡絲「履」;更敝衣草「履」(D)為宰相廳事誠「隘」;有私淑「艾」者(E)二十「忝」科名;倨傲鮮「腆」。  ACD

13‧下列引號中的詞語,詞義兩兩相同的選項是(A)「矯」俗干名;起「矯」命以責賜諸民(B)酒「酤」於市;求善賈而「沽」諸(C)「卿」為清望官,奈何飲於酒肆;我才不及「卿」,乃覺三十里(D)公宜「少」從眾;屏氣凝神,不敢「少」動(E)廳事前僅容「旋」馬;「旋」聞女子殷勤聲。  CD

14‧下列敘述,何者為正確(A)「今人乃以儉相詬病」之「病」,義同於「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之「病」(B)「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之「惡」、「衣錦褧衣,惡文太章」之「惡」,音同而義異(C)「儉,德之共也」之「共」、「誰共我,醉明月」之「共」、「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之「共」,其義皆異(D)「故就酒家觴之」之「觴」,義同於「以晏子之觴而觴桓子」之下「觴」字(E)「孔子鄙其小器」之「鄙」、「輕霜露而狎風雨」之「狎」,皆有「輕視」之意。  CE

15‧「矯俗干名」之「干」,義同於(A)「是你老太太的主意,央我來勸你的」之「央」(B)「丐序於予」之「丐」(C)「涕泣謀於禁迕」之「謀」(D)「乞為囚虜之不暇」之「乞」(E)「屬予作文以記之」之「屬」。  ABCD

16‧下列「固」字,當「執意」解的選項是(A)與其不遜也,寧「固」(B)梁使三反,孟嘗加「固」辭不往也(C)尚書「固」負若屬耶(D)毋意毋必,毋「固」毋我(E)及過,泚「固」致大綾三百匹。  BE

17‧下列「遠」字,何者音義皆同(A)「遠」罪豐家(B)恭近於禮,「遠」恥辱也(C)君子之「遠」其子也(D)是以區區,不能廢「遠」(E)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ABD

18‧下列「云」字,何者當無意義的助詞(A)使知前輩之風俗「云」(B)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群聚而笑之(C)獨高其義,因以遺於世「云」(D)餘習所牽,便成三韻「云」(E)由是狂名振一時,至比之王鐵鎗「云」。  ACDE

19‧下列各選項中的詞語,音同而義異的是(A)枉道「速」禍;今日非「速」君飲,欲稍吐胸中不平氣耳(B)豪侈「冠」一時;丈夫之「冠」也,父命之(C)妾不所;倉腐寄「頓」,陳陳逼人(E)以「約」失之者,鮮矣;為情者要「約」而寫真。  ABE

20‧下列「焉」字,與「乃簪一花」之「乃」字同義的選項是(A)語「焉」不詳(B)若不闕秦,將「焉」取之(C)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D)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D

21‧下列各組「 」中的字、詞,詞性相同的選項是(A)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數十年之後,甲兵「頓敝」(B)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為病;吾諸兒「碌碌」,他日繼吾志事,惟此生耳(C)「顧」自海通以來,西力東漸,運會之趨,莫可阻遏;汝父為吏,嘗夜「燭」治官書,屢廢而歎(D)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後人「尚」之如此,況仁人莊士之遺風餘思,被於來世者如何哉;嗚呼!汪氏節母,此焉其墓,更百苦以保其後,後之人「尚」保其封樹。  B

22‧下列引號中的詞語,詞性兩兩相同的選項是(A)饘粥以「餬」口;今人乃以儉相詬「病」(B)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禹,吾無「閒」然矣(C)會「數」而禮勤;五性發而為辭章,神理之「數」也(D)非徒身當「服」行;日「服」湯劑,而傅以善藥(E)酒「酤」於市;故就酒家「觴」之。  ABDE

23‧下列有關通同字的敘述,何者為正確(A)「與其不遜也,寧固」之「遜」,通「孫」,通「孫」(B)「饘粥以餬口」之「餬」,通「糊」(C)「公叔文子享衛靈公」之「享」,同「饗」(D)「酒酤於市」之「酤」,同「沽」(E)「山楶藻梲」之「楶」,同「節」。  ACD

24‧下列詞語解釋,何者為正確(A)「管仲鏤簋朱紘,山楶藻梲,孔子鄙其小器」之「小器」,指心胸狹隘(B)「饘粥以餬口」之「餬」,飼養(C)「枉道速禍」之「速」,即「召」(D)「故就酒家觴之」之「觴」,是酒器(E)「肴止於脯醢」之「脯」,指肉醬。  BC

25‧下列詞語解釋,何者為正確(A)「公叔文子享衛靈公」之「享」,謂忤逆也(B)「外人頗有公孫布被之譏」之「公孫」,指漢人公孫衍(C)「同年曰:君賜不可違也」之「同年」,指同榜登科之人(D)「二十忝科名」之「忝」,即「辱」(E)「古人以儉為美德,今人乃以儉相詬病。嘻,異哉」之「嘻」,是表示喜悅的聲音。  CD

26‧下列引號中的詞語,詞義兩兩相同的選項是(A)「先公」為群牧判官;「先君子」嘗言:鄉先輩左忠毅公視學京畿(B)「同年」曰:君賜不可違也;魏好古又約了一班「同案」的朋友,彼此來往(C)「走卒」類士服;戒「候卒」,擊柝衛太尉(D)汝「非徒」身當服行;「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E)李文靖公為相,治「居第」於封丘門內;「邸第」之雄,車輿之飾。  AD

27‧下列敘述,何者為正確(A)「苟或不然,人爭非之」之「苟或」,義同於「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疏士而不用」之「向使」(B)「居位者雖不能禁,忍助之乎」之「居位者」,義同於「君子寡欲,則不役於物」之「君子」(C)「自為乳兒,長者君以金銀華美之服,輒羞赧棄去之」之「乳兒」、「傴僂提攜」之「傴僂」,其義相反(D)「大賢之深謀遠慮,豈庸人所及哉」之「庸人」、「孟僖子知後必有達人」之「達人」,其義相反(E)「以如司農治事堂,妻之梁木上」之「治事堂」,義同於「廳事」。  ABCE

28‧下列引號中的詞語,何者為謙詞(A)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B)二十「忝」科名(C)「楚囚」纓其冠,傳車送窮北(D)庶竭「駑鈍」,攘除姦凶(E)「猥」以微賤,當侍東宮。  BDE

29‧下列君子與小人,何者是就所處地位而言(A)「君子」寡欲,則不役於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則能謹身節用,遠罪豐家(B)「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C)信義行於「君子」,而刑戮施於「小人」(D)「君子」懷刑,「小人」懷惠(E)「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  ABE

30‧「一旦異於今日,家人習奢已久,不能頓儉」之「一旦」,義同於(A)「一旦」出身而蹈死地,則其為患必有所不測(B)君子有終身之憂,無「一朝」之患也(C)「一朝」蒙霧露,分作溝中瘠(D)「一日」之恩,能使視死如歸,而存信義(E)夫無故而動民,雖有小恐,然孰與夫「一旦」之危哉。  AC

31‧下列引號中的詞語,何者為同義複詞(A)非徒身當「服行」(B)「饘粥」以餬口(C)平原忽兮路「超遠」(D)哀哀父母,生我「勞瘁」(E)我先王先民之景命,實「式憑」之。  ACDE

32‧下列何者為同義詞(A)「走卒」與「禁卒」(B)「三行」與「三驅」(C)「寒家」與「寒門」(D)「詬病」與「批評」(E)「布被」與「布衣」。  CD

33‧「士志於道,雖□□□□,誠甘樂之。」缺空的詞語可以是(A)惡衣惡食(B)饘粥餬口(C)簞食瓢飲(D)豆飯藜羹(E)鐘鳴鼎食。  ABCD

34‧「此事汝非徒身當□□,當以訓汝子孫。」缺空的詞語可以是(A)服行(B)篤行(C)實踐(D)踐履(E)服飾。  ABCD

35‧司馬遷、司馬光(A)遷,西漢人;光,北宋人(B)遷著史記,光主撰資治通鑑(C)二書皆屬紀傳體(D)遷稱太史公,光稱司馬溫公(E)光反對新法,與王安石不合;遷因李陵之禍,被刑下獄。  ABDE

36‧史書及其作者(A)資治通鑑屬編年體(B)正史為紀傳體,此體始於史記(C)史記本名太史公書,魏晉以後專稱太史公書為史記(D)史記為通史,漢書為斷伐史(E)司馬遷、班固皆因下獄受刑,發憤而著史。  ABCD

37‧選出與「今人乃以儉相詬病」之「乃」字意義相同的文句(A)「君賜不可違也,乃簪一花」之「乃」(B)「獄中語乃親得之於史公云」之「乃」(C)「乃有意為文收責於薛乎」之「乃」(E)「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DE

38‧(甲)枉道「速」禍。可以久則久,可以「速」則速(乙)處口餘生亦自「矜」。「矜」愍愚誠,聽臣微志(丙)是以「區區」,不能廢遠。是以「區區」之祿山一出而乘之(丁)「施施」從外來。「施」從良人之所之(戊)生孩六月,慈父「見」背。冀君實或「見」恕也(己)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庚)「自」非亭什夜分,不見曦月。夫過,「自」大賢所不免。以上各句「 」中之字義,兩兩相同者為(A)甲丙(B)乙丁(C)戊己(D)庚戊。  C

39‧下列五句並有「數」字,何者與「會數而禮勤」之「數」字意義相同(A)必得與不必得之「數」(B)府君「數」頜之(C)奕之為「數」,小數也(D)「數」罟不入污池(E)臣請為君「數」之。  B

40‧下列成語,何者可用來比喻「生活儉約」(A)饘粥餬口(B)豆飯藜羹(C)簞食瓢飲(D)茹毛飲血(E)草衣木食。  ABCE

41‧下列成語,何者可用來比喻「生活奢靡」(A)食前方丈(B)日食萬錢(C)日不再食(D)乘堅策肥(E)錦衣玉食。  ABDE

42‧下列那一組詞義相反(A)「河清海晏」與「太平盛世」(B)「矯俗干名」與「金相玉質」(C)「宵衣旰食」與「方疾為公」(D)「門可羅雀」與「戶限為穿」(E)「南轅北轍」與「殊途同歸」。  BDE

43‧下列那一組是同義詞(A)「同年」與「同榜」(B)「詬病」與「恥辱」(C)「餬口」與「品嚐」(D)「東市」與「行宮」(E)「服行」與「遵循」。  AB

44‧下列那一組是同義詞(A)「非徒」與「不但」(B)「速禍」與「召禍」(C)「干名」與「求名」(D)「先公」與「先嚴」(E)「小人」與「布衣」。  ABCDE

45‧訓儉示康(A)康字公休,性至孝(B)本文選自傳家集(C)宋因承平日久,作者恐其子染浸其習,故作此文(D)全文始終以儉、奢交錯成文(E)為司馬光作。  ABCDE

46‧司馬光生平(A)南宋陝州夏縣涑水鄉人(B)字君實,諡文正(C)曾忤王安石,退居洛陽(D)自謂:「吾無過人者,但生平所為,未嘗有不可對人言者」(E)遼夏使至,必侯問其起居。  BCDE

47‧司馬光文學(A)其文如布帛菽粟,深切日用(B)文章以羽翼名教,端正世風為主(C)思想源出六經(D)著有獨樂園集、傳家集(E)曾與王安石論辯思想於鵝湖。ABCD

48‧資治通鑑(A)取名自於「以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B)元胡三省注者最佳(C)採紀傳體撰寫(D)宋朱熹仿其體例作紫陽綱目(E)據左傳為其底本。  ABD

49‧司馬遷、司馬光比較(A)遷,西漢人;光,北宋人(B)遷著史記,光主撰資治通鑑(C)二書皆屬紀傳體(D)遷稱太史公,光稱司馬溫公(E)光反對新法,與王安石不合;遷因李陵之禍,被刑下獄。  ABDE

50‧王安石、司馬光比較(A)私交原甚篤厚,自議新法,兩人不合(B)均曾為相,輔佐政事(C)前者世稱臨川先生;後者世稱亭林先生(D)前者晚年隱居鍾山,後者忤王安石,退居洛陽(E)後者主撰資治通鑑,為史學名著。  ABDE

51‧魏書、晉書比較(A)魏書為魏收撰,晉書為何法盛等人所撰(B)魏書體例有本紀、志、列傳(C)晉書體例有帝紀、志、列傳、載記(D)魏書有穢史之稱(E)晉書時被譏為禮記。  ABCD

52‧禮記、儀禮比較(A)儀禮十八篇,禮記四十九篇(B)儀禮記載禮儀規範,禮記所記內容頗為廣泛(C)同為鄭玄所注(D)儀禮本有古文,但已亡佚(E)禮記原本附屬於儀禮。  BCDE

53‧春秋三傳比較(A)左傳是古文經(B)公羊、穀梁是今文經(C)公羊、穀梁重史事(D)左傳重義例(E)左傳善於禮。  ABE

54‧史記、通鑑比較(A)兩者均為通史(B)史記有司馬貞索隱,資治通鑑有胡三省注(C)兩者均為紀傳體(D)史記上起戰國,下迄五代;資治通鑑起自黃帝,止於漢武帝太初年間(E)史記司馬遷作,資治通鑑司馬光作。  ABE

55‧家訓(A)鄭玄有戒子書,先老以傳家(B)司馬光有訓儉示康,期以儉德垂訓子孫(C)顏之推撰有家訓,多述立身持家之方(D)明朱柏廬撰有「黎明即起,灑掃庭院」一文(E)明歸有光撰有先妣事略一文,期子孫以之為訓。  ABCD

56‧司馬光、王安石比較(A)光為文樸實明暢,不重彫飾;不經術湛深,筆力遒健(B)光詩多雄渾,石詩清峭謹嚴(C)光著有獨樂園集,石著有臨川集(D)光主撰資治通鑑,石主修晉書(E)兩人俱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AC

57‧國學常識(A)資治通鑑為紀傳體及通史名著(B)晉書採晉世雜書,如語林、世說等,不免有類小說之處(C)王安石筆力遒健,詩亦清謹嚴(D)司馬光為文詞華意美,說理深入(E)呂氏春秋漢志列為雜家。  BCE

58‧句法及修辭(A)訓儉示康為司馬光以儉德訓其子康之作(B)本文常用正反之法議論主題(C)本文援引例證以加強說理者多(D)本文通篇係以儉、奢兩者相互交織成文(E)本文應屬上乘之家訓作品。  ABCDE

59‧課文、作者與文體(A)顧炎武恐其子染有時習,故作訓儉示康一文以誡之(B)司馬光以為廉恥事關國運,因撰廉恥,故為論說文(C)袁枚為哀悼亡妹而撰祭妹文,故為抒情文(D)明湖居聽書全文最精采處,在於說書聲的狀描(E)方苞為闡揚史傳失載之左光斗行誼,而撰左忠毅公軼事,是為記敘文。  CD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vid394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