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之奇諫假道 練習題

甲‧單一選擇題 

1‧「輔車相依,唇亡齒寒」,比喻虞國與虢國之間(A)關係惡化(B)關係疏遠(C)關係平淡(D)關係密切。  D

2‧「虢,虞之表也」,「表」字的意義,與下列何者相對?(A)現(B)裡(C)示(D)達。  B

3‧有關「寇不可翫」,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意謂對敵人不可輕忽(B)意謂不可與敵人言和(C)文中之「寇」,指秦國(D)文中之「翫」,意指親近。  A

4‧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晉、虞同是周之同姓諸侯,虢為異姓諸侯(B)晉、虢是周之同姓諸侯,虞國是晉國附屬城邦(C)晉、虢皆為周之同姓諸侯(D)虞、虢兩國為同盟國,晉、虞為同姓國。  C

5‧在宮之奇諫假道一文中,虞公以為晉必不滅虞之理由為(A)虢虞乃輔車相依之國,晉不敢輕啟事端(B)晉、虞為同宗,且虞享祀豐潔,神必佑之(C)虞勳在王室,藏於盟府,可保長治久安(D)虞為晉之表,晉不敢毀其屏障(E)虞以屈產之乘、垂棘之璧賂晉,晉不致食言。  B

6‧(甲)「輔車相依」(乙)「惟德是依」(丙)「神所憑依」上述三句之「依」(A)(甲)(乙)同(B)(乙)(丙)同(C)(甲)(丙)同(D)(甲)(乙)(丙)同。  B

7‧「親以龍偪,猶尚害之,況以國乎?」意謂(A)即使二族親好,一旦爭奪恩龍,尚且兵戈相見,況且是二個國家呢(B)即使二族親好,相互寵信不渝,尚且存有謀害之念,何況是國際之間的詭譎外交呢(C)親族的人因為勢逼公室,尚且滅掉他們,何況是較疏遠的國家呢(D)同一宗族的人,一旦因利害關係有所爭寵,尚且兵戈相見,何況是二個國家之間的爭利呢?  C

8‧「民不易物,惟德繄物。」意異於(A)神所馮依,將在德矣(B)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C)黍稷非馨,明德惟馨(D)享祀豐潔,神必據我。  D

9‧「若晉取虞,而明德以薦馨香,神其吐乎?」強調的是(A)晉虞同宗,密不可分(B)國際間爾虞我詐,理所必然(C)以有德取無德,神亦佑之(D)馨香享祀,神所馮依。C

10‧宮之奇以為虞將為晉所滅,下列何者不是其理由(A)虞國不若桓、莊之親(B)虞啟晉貪心,輕忽晉之野心(C)虞自毀屏障,陷「唇亡齒寒」之苦(D)虞拒絕假道予晉。  D

11‧「虞不臘矣!在此行也,晉不更舉矣」,其中「晉不更舉矣」一語乃指(A)晉不用發兵而虞已滅(B)虞已因虢滅而喪失其價值,晉不屑一顧(C)因虞國借道之惠,晉自此不再攻之(D)晉國將一舉取二國。  D

12‧「親以寵偪,猶尚害之。」意謂(A)晉文公懼虞國坐地自大,乃滅之(B)晉獻公懼虢國族盛,乃滅之(C)晉獻公懼桓、莊之族盛,乃滅之(D)虞之族盛,晉君乃滅之。C

13‧公曰:「晉,吾宗也,豈害我哉?」宮之奇舉例以鑑,下列內容,何者符合宮之奇之諫?(A)晉國既欲滅虢,則必不顧念同宗之情(B)晉欲滅虢,原因在於親以寵偪,故虞不可示好於晉,以親招禍(C)虞仲為大王之昭,而虢叔為王季之穆,虞較虢遠疏於晉,虢既被滅,虞必從之(D)桓、莊無罪而晉以為戮,況虞虢以親偪於晉,晉既亡虢,亦必亡虞。  A

14‧「一之謂甚,其可再乎?」宮之奇此語意謂(A)晉國借路出兵一次已太過分,怎可以再第二次開口(B)已借了一條路給晉國出兵,豈能再借第二條路(C)一次借路給晉國已後果嚴重,再借後果不堪設想(D)借一次路給晉國不算什麼,但第二次再借路便顯得晉太不識大體。  C

15‧「宮之奇以其族行。」此種行為表示(A)知戰爭不免,率領全族誓死保家衛士(B)具先見之明,和族人遁世隱居(C)虞君昏庸失德,又不聽諫,憤而全族去國,仍為進諫方式(D)慨昏君大禍臨頭無動於衷,率先帶領族人起義。  C

16‧「輔車相依,唇亡齒寒。」以喻(A)患難與共,不可多疑(B)互相合作,不可分離(C)禍福相依,因果循環(D)言行契合,相得益彰。  B

17‧「晉不可啟,寇不可翫」,其中「寇不可翫」意謂(A)不可姑息盜賊(B)不可忽視敵人(C)不可過於接近敵人(D)不可與盜賊玩花招。  B

18‧「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句中「大王之昭也」意謂(A)君王聖明(B)太王所識拔(C)是太王的兒子(D)是太王的孫子。  C

19‧「若晉取虞,而明德以薦馨香,神其吐之乎?」意在印證(A)享祀豐潔,神必據之(B)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C)輔車相依,唇亡齒寒(D)晉不可啟,寇不可翫。B

20‧「虞不臘矣!在此行也,晉不更舉矣。」意謂虞君(A)開門揖盜,咎由自取(B)輔車相依,唇亡齒寒(C)怠忽輕敵,養癰貽患(D)藉寇兵而齎盜糧。  A

21‧「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意謂二國(A)伯仲之間(B)共存共榮(C)同病相憐(D)危如累卵。  B

乙‧多重選擇題

1‧章法與修辭(A)本文多引周書言,以說明「天佑有德」之理(B)「虞不臘矣」,「臘」,名詞轉品作形容詞用(C)「將虢是滅」是「將滅是虢」的倒文(D)「一之謂甚,其可再乎」,是反詰語(E)「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是譬喻句。  ADE

2‧經史(A)兩漢今古文之爭,大抵而言,古文占優勢(B)春秋三傳,左傳重記事,公羊傳、穀梁傳重釋例(C)漢紀與資治通鑑都是編年體(D)宋代經學之特色在不拘守成說,具創新精神(E)清顧祖禹撰天下邵國利病書,意在經世致用。

3‧五經四書(A)五經名稱起於西漢。唐孔穎達作五經正義,以周易、尚書、毛詩、禮記、春秋左氏傳為五經(B)周易原為占筮之書,經補充闡釋,乃成哲理之書(C)春秋有三傳,左傳主紀事,公羊、穀梁主釋義例(D)尚書即上古之書,有今古文之分(E)四書名稱定於南宋,其中大學、中庸,本為禮記中之二篇。  ABCDE

4‧左傳、國語、戰國策(A)左傳亦名左氏春秋,為春秋三傳之一,紀事是以魯史為中心(B)國語為我國「國別史」之祖,與左傳文體不類,非出一人之手(C)戰國策亦非一人之作,其名為西漢劉向所定(D)左傳、國語作者不可知,戰國策傳為賈誼作(E)三書皆為編年體。  AC

5‧三傳異同(A)皆為解經之作(B)同為古文經,漢時均曾立於學官(C)公羊、穀梁多釋義例,少述史事,左傳則相反(D)同為編年體(E)晉范寧:「左氏豔而富,其失也巫;穀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辯而裁,其失也俗。」  ACDE

6‧書與人(A)昭明文選是我國古今選總集之冠,作者不止一人;屈原、諸葛亮、李密均是,成書於南朝梁蕭統(B)新五代史撰者為歐陽修,是唐以後私修之正史(C)臨川集為司馬光之詩文集(D)桃花扇是明代傳奇,作者為孔尚任(E)左傳是編年紀事的通史。  AB

7‧就你所知,下列那些成語或詞語係典出左傳?(A)香草美人(B)暴虎馮河(C)退避三舍(D)唇亡齒寒(E)東道主。  CDE

8‧「一之謂甚,其可再乎?」句中「其」字用法同於(A)奔車朽索,「其」可忽乎(B)天下果未能去兵,則「其」一旦將以不教之民而驅之戰(C)況為大臣,而無所不取,無所不為,則天下其有不亂,國家「其」有不亡者乎(D)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E)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ACE

9‧下列那一組詞義相反?(A)「甕牖繩樞」與「家徒四壁」(B)「唇亡齒寒」與「同室操戈」(C)「披肝瀝膽」與「爾虞我詐」(D)「利令智昏」與「見利思義」(E)「謙卑自牧」與「一意孤行」。  BCDE

10‧下列那一組是同義詞?(A)「明德」與「盛節」(B)「享祀」與「祭饗」(C)「昭穆」與「肅穆」(D)「盟府」與「名山」(E)「憑依」與「依從」。  ABE

11‧宮之奇諫假道(A)「一謂之甚,其可再乎?」意謂:樹敵一國已經太過分,豈可再招怨於晉呢(B)「假道」意謂假借名義以伐人國家(C)「虢、虞之表也」意謂虢、虞兩國國境相鄰(D)「晉不可啟,寇不可翫」意謂不可引起晉國的貪念,不可輕視敵寇(E)「大伯不從,是以不嗣」,「不嗣」謂不繼位為君。  DE

12‧下列「 」中的字,何者兩兩義同?(A)吾享祀豐潔,神必「據」我;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B)皇天無親,惟德「是」輔;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C)虢,虞之「表」也;臨「表」涕泣,不知所云(D)弗聽,「許」晉使;「許」君焦、瑕,朝濟而夕設版焉(E)神所「馮」依,將在德矣;暴虎「馮」河。  BD

13‧下列解釋何者為正確(A)左傳宮之奇諫假道:「虞不臘矣。」意謂虞國不趁機打劫虢國(B)司馬光訓儉示康:「酒非內法,果肴非遠方珍異。」「內法」,指官酒(C)蓼莪:「鮮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鮮民」,指百姓(D)劉勰情采:「心纏幾務,而虛述人外。」「人外」,即「外人」,指朝廷外的百姓(E)酈道元水經江水注:「夏水襄陵,沿泝阻絕。」末句謂舟船上下不能通行。  BE

14‧下列成語解釋,何者為正確(A)一之謂其,其可再乎:勸人再接再厲(B)輔車相依:喻推行順利(C)唇亡齒寒:喻相依相靠,共存共榮(D)利令智昏:貪圖眼前利而迷亂其理智(E)自食惡果:自己造成的不良後果由自己來承受。  CDE

15‧下列成語何者可用以形容「行事固執」?(A)一意孤行(B)剛愎自用(C)緣木求魚(D)破釜沉舟(E)自矜自是。  ABE

16‧詞語異同(A)「勳在王室」、「功在鄉邦」同指對國家有貢獻(B)「利令智昏」、「見利忘義」、「利慾薰心」表同一意念(C)「一之謂甚,其可再乎」、「朝三暮四」同可用以形容反覆無常(D)「自食惡果」、「自作自受」同指自力排除艱險(E)「唇亡齒寒」、「風雨同舟」同指禍福與共。  ABE

17‧下列引號中的字詞,何者彼此同義?(A)蓼蓼者莪,匪莪「伊」篙(B)非人實親,惟德「是」依(C)民不易物,惟德「繄」物(C)此「係」公事,先生幸勿推卻(E)先生不羞,「乃」有意欲為收責於薛乎?  ACD

18‧「與某君相交多年,真想不到他會做出□□□□之事。」缺空的成語可以是(A)揠苗助長(B)引狼入室(C)落井下石(D)利令智昏(E)投機取巧。  ABCDE19‧「他們兄弟自幼父母雙亡,二人□□□□,終至長大成人。」缺空的成語可以是(A)如魚得水(B)輔車相依(C)相依為命(D)相養以生(E)互利互惠。  BCD

20‧「強敵在側,應抱持著□□□□的惕勵,時時備戰,才能免除國家於危亡。」缺空的成語可以是(A)寇不可翫(B)一日千里(C)莊敬自強(D)居仁由義(E)逸豫亡身。  ACE

21‧「孔子作春秋,其□□□□,使亂臣賊子懼。」缺空的成語可以是(A)微言大義(B)若合符節(C)進退中繩(D)褒諱貶損(E)衣冠中人。  AD

22‧「左傳有腴辭美句,且跌宕不群,運筆傳神,縱橫自得;雖漢之馬、班,唐之韓、柳,皆受其□□也。」缺空的詞語可以是(A)惠澤(B)霑惠(C)霑恩(D)沾溉(E)沾忙。  ABCDE

23‧「左丘明論輯本事而為之傳,明夫子不以□□立說也。」缺空的詞語可以是(A)空話(B)空談(C)浮言(D)浮薄(E)空言。  ABCE

24‧「古人訂定禮制,序以□□,別以禮義,人倫故得以正。」缺空的詞語可以是(A)尊卑(B)昭穆(C)春秋(D)父子(E)長幼。  ABDE

25‧「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從,是以□□。」缺空的詞語可以是(A)廢嗣(B)不穀(C)不祿(D)不立(E)不嗣。  ADE

26‧「師還,□於虞。遂襲虞,滅之。」缺空的詞語可以是(A)屯(B)館(C)駐(D)止(E)逆。  ABCD

27‧宮之奇諫假道(A)選自左傳,是一篇歷史散文(B)時間背景是魯僖公五年,晚於「燭之武退秦師」(C)乃晉國初次向虞君借道伐虢,宮之奇力諫不可(D)宮之奇諫阻從「勢」、「情」、「理」三方面進行分析(E)虞公公未納宮之奇之議,遂國破,與宮之奇俱被執。  AD

28‧關於左丘明(A)曾為太史,與孔子同時(B)世稱「盲左」(C)所作左傳為我國編年史之祖(D)所著國語為我國國別史之祖(E)後人稱孔子為素王,稱左丘明為素臣。ABDE

29‧左傳(A)所記上自魯隱公元年,下至哀公獲麟為止(B)記史事多,講義例少(C)敘事詳明,描述生動,為先秦時代歷史散文之佳構(D)范寧評:「左氏豔而富,其失也巫。」 (E)十三經之一,是經書也是史書。  BCDE

30‧下列敘述,何者為正確(A)指喻,以指喻國政,作者雖然自言「不敢謀國」,其實謀國之意甚殷(B)黃州快哉亭記,乃蘇轍勸慰其兄軾謫居黃州而作(C)失樓臺,乃王鼎鈞記抗戰時堡樓被炸毀的經過(D)宮之奇諫假道,記宮之奇諫阻虞君借道予晉,述勢、談情、說理深刻詳盡,層次井然(E)燭之武退秦師,記燭之武以利害說秦君之事,開弱國外交成功之例。  ADE

31‧春秋三傳(A)左傳記史事,不釋義例;公羊穀梁則與之相反(B)左傳善於禮,公羊善於經,穀梁善於識(C)公穀之學,同出於子夏(D)漢初,左傳立於學官,公穀則未立(E)公羊、穀梁同止於哀公十四年。  CE

32‧左傳與資治通鑑之比較(A)前者魯太史左丘明所作;後者司馬遷所作(B)前者所記為春秋時事;後者所記上自戰國,下迄五代(C)兩者同為編年紀事(D)前者為十三經之一;後者屬二十五史之一(E)左傳為春秋之傳,以明孔子不以空言立說也;資治通鑑一書,鑑於往古,有資於治道。  BC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vid394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