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賦 練習題

甲‧單一選擇題

1‧「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粟。」意喻(A)生命飄浮無定(B)人生變幻無常(C)宇宙空曠蒼茫(D)生命短暫渺小。  D

2‧「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意謂(A)宇宙無垠,人生有限(B)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C)現象不斷變,本體未嘗改變(D)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C

3‧「客亦知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意謂(A)人之肉體雖不免死亡,精神可以長存(B)無論春夏秋冬,水永遠轉不停(C)水雖似流轉不停,而本體實未嘗變動(D)歲月如流,君子當自強不息(E)人生短暫,宇宙無窮。  C

4‧蘇軾赤壁賦中,洞簫客所悲者為(A)景物非舊(B)良朋易失(C)生命短暫(D)嘉會難再。  C

5‧「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此段文意與下列何者不同(A)世事紛紛一局棋,輸嬴未定兩爭持(B)大江東法,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C)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D)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A

6‧「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A)描寫曹孟德困於周瑜的情形 (B)描寫漁樵於江渚,侶魚蝦友麋鹿的閒適(C)描寫曹操一世之雄的氣概(D)描寫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的快樂。  C

7‧「釃酒臨江,橫槊賦詩。」是描寫曹操(A)軍容盛大,指揮若定(B)意氣自得,允文允武(C)胸次浩然,壯志凌雲(D)霸主氣概,昭然若揭。  B

8‧「白露橫江」一語,在赤壁賦中可回應下列何句(A)月明星稀烏鵲南飛(B)壬戌之秋,七月既望(C)山川相繆鬱乎蒼蒼(D)相與枕藉乎舟中,不知東方之既白。  B

9‧「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給吾人的啟示:下列何者無涉(A)使其中坦然,不以物傷性(B)造物者之無盡藏,取之無禁,用之不竭(C)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D)不貪戀權位,患得患失。  B

10‧「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之意義,下列何者正確(A)窈窕之章指詩經關關睢鳩一詩(B)屬客指吩咐客人(C)明月之詩指「月明星稀,烏鵲南飛」一詩 (D)明月之詩亦即指詩經月出篇。  D

11‧「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意謂(A)蘇軾欣羨道家得道飛昇(B)洞簫客幻想長生不死,與明月共存(C)蘇軾肯定生命之永恒,大自然之無窮(D)洞蕭客懷想江月年年望相似,人生代代無窮。  B

12‧「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市,無枝可依。」意謂(A)喻懷才不遇,有志難伸,無人能識其忠貞(B)喻身遭放逐,如烏鵲繞樹飛旋,何日能歸京闕(C)喻奸臣當道,賢士無名,欲為皇上效力無由耳(D)喻亂世群雄並起,而不知何所歸依。  D

13‧「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乃在說明(A)有成必有毀(B)清風與明月(C)現象與本體(D)否極泰來之理。  C

14‧「縱一葦之所如。」意謂(A)船隻之渺小(B)扁舟之自由自在(C)煙波之浩渺(D)船行之迅疾。  B

15‧「舳艫千里,旌旗蔽空」乃形容(A)鐵馬金戈,氣吞萬里,中軍已斬將搴旗(B)烽火傳遞,旗號密發,消息迅傳千里(C)戰艦艨艟,密布江面,水師陣容盛大(D)千檣櫓,已灰飛煙滅,旗毀船亡。  C

16‧赤壁賦蘇子回答,藉「水月」之盈虛為喻,闡明天地永恒及人生萬物「變」與「不變」之理,暗示(A)歷史之陳跡,人物之興衰,撫今追昔,今人懷古傷今(B)天地之永恒,心生之無常,非吾人所能把握,因之由歡樂轉為悲傷(C)人生榮辱、毀譽之變化不可免,無須悲觀失望,要胸懷達觀,因應上天之恩賜(D)人生之渺小短暫,須放情山水,及時行樂,方可無悔無恨。  C

17‧「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意謂(A)簫聲令人思念故鄉(B)江波浩渺,令人悚動(C)簫聲感人動物(D)波濤洶湧令人驚懼。  C

18‧「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意謂(A)陰晴圓缺在所不免(B)水漲潮落本是自然(C)人生多變化(D)形體雖改變,但本質卻未增減。  D

19‧「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意謂(A)自然之風月任人取用不盡(B)藏寶箱之寶藏取之不盡(C)上天造化天下景物(D)人人工作,大量生產,取用不盡。  A

20‧「縱一葦之所知。」意謂(A)任憑小舟之所往(B)任隨船夫的意願(C)到有蘆葦的地方(D)到有船的地方。  A

21‧「擊空明兮泝流光」句中「空明」意謂(A)日映水中(B)月兒高掛(C)月光普照(D)空中明月。  A

22‧「七月既望。」意謂(A)農歷七月十五日(B)夏曆七月十六日(C)陰曆七月十五日(D)陽曆七月十六日。  B

23‧「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其中「馮虛御風」乃形容(A)水流之急(B)舟行之速(C)駕風遨遊之快(D)心情波動之遽。  C

24‧「羽化而登仙。」意謂(A)得道而成仙(B)如鳥舉翅飛行(C)如神仙翱翔天空(D)長出羽翼,飛昇成仙。  D

25‧「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中「逝者如斯」意謂(A)死了就像這樣(B)人就這樣死去(C)月亮走得那麼快(D)消逝的時光如這水流。  D

26‧「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意謂(A)製造器物的人所藏的器物(B)是製造器物者的倉庫(C)造太多器物無法收藏(D)是上天無窮無盡的寶藏。  D

27‧「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未嘗往也」意謂(A)水之本體,未嘗改變(B)從沒流動(C)水的效用,沒有改變(D)月亮並沒有改變。  A

28‧「舉匏樽以相屬。」意謂(A)一面喝酒,一面吟詩(B)一面喝酒,一面聊天(C)舉起用匏瓜所製的酒杯,來相互勸酒(D)一面喝酒,一面划拳。  C

29‧「擊空明兮泝流光。」意謂(A)槳楫打著清澈的江水又追逐水中的月光(B)欲擊空中明月又追逐螢光(C)明月當空逆流而上(D)槳楫撥弄水中之月影,又往上追逐水面上流動的月光。  D

30‧「渺渺兮於懷,望美人兮天一方。」意謂(A)心思悠悠懷念故妻(B)心思淡泊,不喜美色(C)想到人生渺茫不禁仰天長嘆(D)懷念遠在天邊的君王。  D

31‧「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句中「託遺響於悲風」意謂(A)把悲悽散布在秋風中(B)秋風傳來悲涼的氣息(C)把餘音寄託在秋風中(D)從秋風中令人感念故鄉。  C

32‧「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句中「抱明月而長終」意謂(A)與明月同其不朽(B)抱著明月而長眠(C)欣賞明月而不欲離去(D)希望如明月一樣皎潔。  A33‧「肴核既盡,杯盤狼籍。」句中「杯盤狼籍」意謂(A)菜肴混亂(B)衣物散亂(C)到處髒亂(D)杯盤散亂。  D

乙‧多重選擇題

1‧赤壁賦(A)有兩篇,皆作於宋神宗元豐五年(B)以風月為文章之線索,以悲樂作情感之轉換(C)「釃酒臨江,橫槊賦詩」之「賦詩」,係吟詠短歌行(D)「月明星稀,烏鵲南飛」,係詩經月山之詩句(E)賦中「一世之雄」,係指周郎。  ABC

2‧赤壁賦(A)賦中借曹瞞之事,以抒發盛衰消長之理;而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則借周公瑾以抒功名未就喟嘆(B)篇中熔寫景、抒情、說理為一爐(C)篇中之情致,乃先喜而悲,再由悲而喜(D)「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斗牛」係赤壁附近之山名(E)「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美人」係指東坡妻室王閏。  ABC

3‧赤壁賦(A)篇中以水月為喻,係受儒家思想影響(B)篇中洋溢著曠達樂觀之情懷(C)篇中洞簫客,疑為衛八處士(D)「如怨如慕,如泣如訴」,形容簫聲之不絕如縷(E)「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係指江風與明月。  BE

4‧赤壁賦(A)「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意近於「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B)「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此東坡借悽愴之蕭聲,以寄託遷謫之哀怨(C)「蘇子愀然,正襟危坐」,是形容東坡勃然動恕的樣子(D)「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駕一葉之篇舟,舉匏樽以相屬」,寫謫居生活之生意與苦悶(E)「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旨在勖勉自己莫以遷謫為念,宜寄情於山水。  BDE

5‧赤壁賦(A)篇中記月夜泛舟,飄飄欲仙的樂趣(B)篇中寓忠君見讒之悲嘆,藉蕭聲以抒發遷謫之哀怨(C)「桂櫂兮蘭槳,擊空明兮泝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係使用騷體寫成(D)「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乃遷客逐臣之形象;「釃酒臨江,橫槊賦詩」,乃一世之雄的形象(E)「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之「驟得」,係指「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而言。  ABCDE

6‧文意比較(A)「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皆寫「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之感受(B)「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之「逝者如斯」,義同於「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之「逝者如斯」(C)「蘇子愀然,正襟危坐」、「整頓衣裳起儉容」,蘇子與琵琶女的神態近似,皆表現嚴肅的樣子(D)「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皆寫懷君之思(E)「相與枕藉乎舟中」之「相與枕藉」,義同於「醉則更相枕以臥」之「更相枕以臥」。  CDE

7‧下列文意,何者用形容「生命之短暫」(A)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B)寄蜉蝣於天地(C)籠鳥檻猿俱未死,人間相見是何年(D)石火光中寄此身(E)彼蒼者天,曷其有極。  BD

8‧下列選項,何者是描寫音樂感人的句子(A)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B)驚天地,泣鬼神(C)餘音繞梁,三日不絕(D)三月不知肉味(E)心曠神怡,寵辱偕忘。  ACD

9‧下列與音樂有關的句子,其敘述正確的選項是(A)「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形容簫聲之悽愴(B)「大珠小珠落玉盤」,形容聲音的清脆圓潤(C)「輕攏慢撚抹復挑」,形容音樂之抑揚頓挫(D)「間關鶯語花底滑」,形容琵琶聲之清脆婉轉(E)「新鶯出谷,乳鶯歸巢」,形容說書聲之迴環轉折。  ABD

10‧「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上列兩段文字的敘述,何者為正確(A)前者寫泛舟赤壁的樂趣,後者寫登臨西山的感受(B)前者寫忘懷世俗之情,後者寫神遊太虛之樂(C)二者皆有長生不死之幻想(E)二者皆曾使用排比與類疊修辭法,皆為賦體文字。  AC

11‧「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 。」正確的敘述是(A)變的是水、月的流動盈虧現象,不變的是水、月的本體(B)變的是天地萬物自然的運轉,不變的是萬物的生生不息(C)變的是個人生命─生老病死、成住壞空;不變的是大我生命─薪火相傳(D)本句藉水月之似乎變化而從未變化,說明生命雖短暫,可是生命之洪流卻永無止境。  ABCDE

12‧下列引號中的詞語,讀音兩兩相同的選項是(A)「釃」酒臨江;絃絃掩抑聲聲「思」(B)擊空明兮「泝」流光;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C)「馮」虛御風;暴虎「馮」河(D)「愀」然變色;可以「悄」然的蓄集你生命的力量(E)泣孤舟之「嫠」婦;以「蠡」測海。  BDE

13‧下列引號中的詞語,讀音兩兩相異的選項是(A)「旌」旗蔽空;郁郁青「青」(B)造物者之無盡「藏」;煙塵「漲」天(C)山川相「繆」;豈有他「繆」巧(D)餘音嫋「嫋」;聽之「了」了可辨(E)杯盤狼「藉」;相與枕「藉」乎舟中。  BCDE

14‧下列「屬」字,何者與「屬予作文以記之」之「屬」字,讀音相同(A)舉匏樽以相「屬」(B)使人「屬」孟嘗君,願寄食門下(C)武仲以能「屬」文,為蘭臺令史(D)舉酒「屬」客(E)高猿長嘯,「屬」引淒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BCE

15‧下列引號中的詞語,何者為疊韻詞(A)歌「窈窕」之章(B)在他「佝僂」的身上(C)倨傲「鮮腆」(D)曹孟德、孫仲謀之所「睥睨」(E)盛夏力作,而窮冬「暴露」。  ACDE

16‧下列引號中的詞語,讀音兩兩相同的選項是(A)「縱」一葦之所如;「軼」之而不善,檟楚以威之而可以入之善(B)「凌」萬頃之茫然;「凌」余陣兮躐余行(C)「扣」舷而歌之;擊甕「叩」岳(D)山川相「繆」;縈青「繚」白(E)縱一葦之所「如」;不以物傷性,將何「適」而非快。  ACDE

17‧下列引號中的詞語,音義皆異的選項是(A)「馮」虛御風;暴虎「馮」河(B)馮虛「御」風;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C)倚歌而「和」之;予之琴,和之不「和」(D)相與「枕」藉乎舟中;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E)取之無「禁」,用之不竭;令人長號不自「禁」。  ABCE

18‧下列敘述,何者為正確(A)「白露橫江,水光接天」之「橫」、「大霧漫天」之「漫」、「煙塵漲天」之「漲」,其義皆同(B)「舉匏樽以相屬」之「樽」、「一尊還酹江月」之「尊」、「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之「觴」、「洗盞更酌」之「盞」,皆指酒杯(C)「相與枕藉乎舟中」之「藉」、「藉寇兵而齊盜糧」之「藉」,其音義皆異(D)「橫槊賦詩」之「賦」、「雜然賦流形」之「賦」,皆「為」之意(E)「馮虛御風」之「虛」、「沛乎塞蒼冥」之「蒼」,皆指「天」而言。  ABE

19‧下列引號中的詞語,當「飲酒」解的選項是(A)「釃」酒臨江(B)洗盞更「酌」(C)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D)以晏子之觴而「觴」桓子(E)一尊還「酹」江月。  ABC

20‧下列「焉」字,與「乃簪一花」之「乃」字同的選項是(A)語「焉」不詳(B)若不闕秦,將「焉」取之(C)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D)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  D

21‧下列五句並有「屬」字,選出「屬」字意義相同的文句(A)舉酒「屬」客(B)「屬」予作文以記之(C)使人「屬」孟嘗君,願寄食門下(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E)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BC

22‧下列五句並有「如」字,選出「如」字意義相同的文句(A)縱一葦之所「如」(B)子之燕居,申申「如」也(C)以「如」司農治事堂,棲之梁木上(D)「如」人飲水冷暖自知(E)「如」耿蘭之報,不知當言月日。  AC

23‧下列引號中的詞語,詞性兩兩相同的選項是(A)馮「虛」御風;梁王「虛」上位,以故相為上將軍(B)縱一葦之所「如」;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C)「正」襟危坐;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D)侶魚蝦而「友」麋鹿;「友」直,友諒,友多聞(E)擊空明兮「泝」流光;曲終收「撥」當心畫。  BCD

24‧下列有關通同字的敘述,何者為正確(A)「浩浩乎如馮虛御風」之「馮」,同「憑」(B)「暴虎馮河」之「馮」,通「淜」(C)「山川相繆」之「繆」,同「繚」(D)「吾與子之所共適」之「適」,通「食」(E)「舉酒屬客」之「屬」,通「注」。  ABCE

25‧單詞代換(A)駕一葉之「扁」舟:小(B)正襟「危」坐:直(C)杯盤狼「藉」:籍(D)「舳」艫千里:舷(E)「釃」酒臨江:斟。  ABCE

26‧下列引號中的詞語,詞義兩兩相異的選項是(A)「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浩浩」湯湯,橫無際涯(B)山川相繆,鬱乎「蒼蒼」;「蒼蒼」者或化而為白矣(C)渺「滄海」之一粟;極東方,出「滄海」(D)託遺響於「悲風」;「陰風」怒號,濁浪排空(E)「相與」枕藉乎舟中;母孫二人,「更相」為命。  ABCD

27‧下列敘述,何者為正確(A)「擊空明兮泝流光」之「流光」、「浮光躍金,靜影沈璧」之「浮光」,皆指水面浮動之月光(B)「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句中「一瞬」與「無盡」,其義相反(C)「釃酒臨江,橫槊賦詩」之「釃酒」,義同於「命酌酒勞弼,弼立飲不拜」之「酌酒」(D)「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之「徘徊」、「其果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遊」之「施施而行」,皆「徐行」意(E)「造物者之無盡藏也」之「造物者」,義即「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之「造物者」。  ABDE

28‧下列引號中的詞語,何者表示「時間短暫」之意(A)「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B)「已而」煙塵漲天,但見雙劍飛舞雲霧中(C)「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D)日月逝於上,體貌衰於下,「忽然」與萬物遷化(E)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  ABDE

29‧下列引號中的詞語,何者與顏色有關(A)鬱乎「蒼蒼」(B)郁郁「青青」(C)「青青」河畔草(D)犁牛之子,「騂」且角(E)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  ACD

30‧下列與情緒有關的詞語,何者與喜悅有關(A)愀然(B)怡然(C)恬然(D)洋洋(E)孜孜。  BDE

31‧下列詞語,何者是同義詞(A)「羽化」與「遷化」(B)「遺世」與「棄世」(C)「一葦」與「扁舟」(D)「危坐」與「兀坐」(E)「飛仙」與「威靈」。  CDE

32‧下列詞語,何者是同義詞(A)「幽壑」與「深淵」(B)「嫠婦」與「渾家」(C)「嫋嫋」與「飄飄」(D)「少焉」與「俄而」(E)「旌旗」與「左纛」。  AD

33‧下列敘述,何者為正確(A)「屬」客,邀也(B)「扣舷」之「扣」,划也(C)「泝流光」之「泝」,逆水上行(D)「釃」酒,酌也(E)「吾與子之所共適」之「適」,悅也。  CDE

34‧下列敘述,何者為正確(A)「狼籍」之「籍」,逃也(B)「枕藉」之「藉」,坐臥其上(C)「倚歌而和」之「和」,附也(D)「危坐」之「危」,直也(E)「縱一葦之所如」之「如」,舟也。  BCD

35‧下列敘述,何者為正確(A)「扁舟」,行船(B)「危坐」,直身端坐(C)「嫠婦」,寡婦(D)「徘徊」,流連不進(E)「浩浩」,急流貌。  BCD

36‧下列敘述,何者為正確(A)「枕藉」之「藉」、「藉卉」之「藉」均為「坐臥」之意(B)「向者孰勝」之「向」、「尋向所誌」之「向」,均為「方才」之意(C)「瀚海闌干百尺冰」之「闌干」、「夢啼妝淚紅闌干」之「闌干」,皆「縱橫」之意(D)「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之「共」、「願車馬衣裘與朋友共」之「共」,皆「並同」之意(E)「背筐,手長鑱,為除不潔者」之「為」與「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之「為」,皆「偽裝」之意。ABC

37‧下列成語解釋,何者為正確(A)「一傅眾咻」意謂雖教無益(B)「眾口鑠金」形容人言可畏(C)「鬩牆之禍」,喻暴政之可怕(D)「不通奇癢」意同「屍居餘氣」(E)「棋槊賦詩」指不拘小節。  AB

38‧下列成語解釋,何者為正確(A)杯盤狼籍:酒杯餐盤,散亂不整(B)旌旗蔽空:喻軍隊很(C)水波不興:水面平靜(D)舳艫千里:極言危險(E)蜉蝣天地:喻自由自在。  ABC

39‧下列成語解釋,何者為正確(A)餘音嫋嫋:餘音悠長(B)釀酒臨江:臨江酌酒 (C)鬱乎蒼蒼:蕭條淒涼之狀(D)「渺渺兮予懷」之「渺渺」,悠遠貌(E)「既望」,夏曆月之十五日。  ABD

40‧赤壁賦(A)「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寫舟行輕快,陶然忘我,逍遙自在之樂(B)「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寫思君之深,抒小我不遇之痛(C)「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寫人生無常,抒眾生之悲(D)「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白露橫江,水光接天」寫夜遊赤壁所見之景(E)「客喜而笑」寫一念清淨,障去慧生,豁然洞明之喜。  ABCDE

41‧何者可用來比喻樂聲感人之深(A)大珠小珠落玉盤(B)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C)秋風過耳,念念不忘(D)餘音繞樑,三日不絕(E)會心不遠,取快一時。BD

42‧下列五句並有「夫」字,選出「夫」字意義相同之文句(A)「客亦知夫水與月乎」之「夫」(B)「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之「夫」(C)「夫史者民族之精神,而人群之龜鑑也」之「夫」(D)「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之「夫」(E)「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之「夫」。  AB

43‧選出字義兩兩相同者(A)滿清末「造」。必躬「造」左公第(B)舉酒「屬」客。舉匏樽以相「屬」(C)山川相「繆」。豈有他「繆」巧(D)「乘」富貴之資,制斯人之命。區區之祿山一出而「乘」之。  B

44‧(甲)舉酒「屬」客(乙)「屬」予作文以記之(丙)高猿長嘯,「屬」引淒異(丁)遂有巫覡、卜人、星土之「屬」(戊)舉匏樽以相「屬」。以上五句中均有「屬」字,其音義為(A)均異(B)均同(C)甲、戊音義均同(D)乙、丙音同義異(E)丙、丁音義均異。  CDE

45‧「縱一葦之所如」,「如」字義同於(A)圖久遠者,莫「如」西歸(B)「如」耿蘭之報,不知當言日月(C)小不「如」意,則寒暑入之矣(D)「如」其仁,如其仁(E)天下豈有無父之國哉,我何行「如」之。  E

46‧詞語異同(A)「杯盤狼籍」與「橫槊賦詩」均喻意氣自得之狀(B)「蜉蝣天地」與「優遊自在」均喻無所拘束(C)「水波不興」與「行雲流水」均喻波平浪靜(D)「鬱乎蒼蒼」與「蓊蓊鬱鬱」均喻草木茂盛(E)「舳艫千里」與「投鞭斷流」均有多意。  DE

47‧選出下列成語意義兩兩相同者(A)向聲背實、貴遠賤近,均喻名實不符(B)奔車朽索、燕巢飛幕,均喻危險(C)槁木死灰、冰消瓦解,均指消逝無蹤(D)夙夜憂勤、宵衣旰食,均指戮力從事(E)馮虛御風、羽化登仙,均指飛昇成仙。  BD

48‧選出「 」中,使用適當的詞語(A)「眾口鑠金」,只要我們通力合作,一定可以獲得這次比賽的冠軍(B)他倆個性本就「大相逕庭」,何必勉強做朋友(C)他的才情出眾,放眼天下,無人可比,真可謂「遺世獨立」(D)為人當「謙沖自牧」,方能得到別人的敬重(E)忠良叛逆無別,賢哲愚昧不分,雜囚一室,真可謂「牛驥同皁」。  BDE

49‧下列成語,何者可用來形容「時間消逝」(A)逝者如斯(B)白駒過隙(C)日居月諸(D)寒往暑來(E)光陰似箭。  ABCDE

50‧下列成語,何者可用來比喻「人生短暫」(A)夜以繼日(B)墓木已拱(C)蜉蝣天地(D)浮雲朝露(E)滄海桑田。  CD

51‧下列那幾組詞義相反(A)「膠漆之心」與「貌合神離」(B)「橫三豎四」與「杯盤狼籍」(C)「妄自菲薄」與「自奉菲薄」(D)「唾手可得」與「一蹴可幾」(E)「仰愧俯怍」與「心安理得」。  AE

52‧下列那一組詞義相反(A)「鬱乎蒼蒼」與「童山濯濯」(B)「水波不興」與「風平浪靜」(C)「怙惡不悛」與「痛改前非」(D)「抱殘守缺」與「革故鼎新」(E)「茅塞頓開」與「大惑不解」。  ACDE

53‧詞語異同(A)「蜉蝣」與「蚍蜉」均喻生命短暫(B)「麾下」與「僚屬」均指部下(C)「戕摩」與「摩挲」均指迫害(D)「荒雞」與「野雞」均指夜鳴不時(E)「沈湎」與「酣豢」均指沈迷。  BE

54‧詞語異同(A)「屬客」與「注客」均指注酒勸飲(B)「扁舟」與「一葦」均喻船之速也(C)「狼籍」與「狼戾」均指散亂(D)「不驚」與「不作」均指不生(E)「愀然」與「萃然」均指突然。  ACD

55‧下列那一組是同義詞(A)「嫋嫋」、「裊裊」(B)「鼎鑊」、「斧鉞」(C)「陽九」、「清夷」(D)「滄海」、「蒼冥」(E)「非才」、「不佞」。  ABE

56‧下列詞語,何者與「片刻」意思相同(A)少焉(B)有間(C)一葦(D)斯須(E)不興。  ABD

57‧下列詞語,何者可用來形容「散亂不整」(A)斯須(B)狼籍(C)儼然(D)愀然(E)逡巡。  B

58‧下列詞語,何者可用來形容「小船」(A)一葦(B)扁舟(C)舳艫(D)無垠(E)橫江。  AB

59‧下列那一組詞義相反(A)「愀然」與「怡然」(B)「蒼蒼」與「濯濯」(C)「蒼冥」與「天地」(D)「踐阼」與「登基」(E)「生民」與「蒼生」。  AB

60‧下列那一組詞義相反(A)「造次」與「遽然」(B)「幽壑」與「峻崖」(C)「折腰」與「卑屈」(D)「罔極」與「有窮」(E)「不佞」與「異稟」。  BDE

61‧蘇軾(A)號東坡居士(B)南宋人(C)與父洵、弟轍並以文名,人稱三蘇(D)又擅詩、詞及曲(E)其念奴嬌一詞,寫赤壁懷古。  ACE

62‧蘇軾(A)蘇洵之子,蘇轍之弟(B)與辛棄疾同為豪放派詞人,世稱蘇辛(C)擅長策議論辨之作,留侯論為其著名史論之一(D)博通經史,書畫亦冠絕一時(E)知杭州時,建西湖長堤,世稱蘇堤。  BCDE

63‧東坡之評(A)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溺(B)錢公輔:帶規矩而蹈繩墨,佩芝蘭而服明月(C)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D)元稹、白居易:元輕白俗(E)孟郊、賈島:郊寒島瘦。  ABCDE

64‧賦(A)體裁介於詩文之間,源於詩經,盛於兩漢(B)魏晉南北朝變為俳賦,唐則變為律賦(C)宋人所作,受古文影響,稱為文賦,蓋即陸機文賦之曲裔(D)文賦化典重為流利,極近散文,故又稱散賦;蘇軾赤壁賦即其代表(E)赤壁賦以問答成文,為蘇軾所獨倡。  ABD

65‧關於賦,下列敘述何者為是(A)介於詩文之間,導源於詩,興於楚辭,盛於兩漢(B)漢賦作家多為文字學家,像司馬相如、揚雄等(C)魏晉六朝的賦,篇幅縮小,鋪陳多於抒情(D)宋代受古文影響,以散文體作賦,又稱散賦(E)散賦又稱文賦,特點是化典重為流利,抒情寫景,極近散文。  ABDE

66‧前後赤壁賦(A)均為蘇子瞻所作(B)前者作於元豐五年,後者作於元豐六年(C)兩篇遊赤壁的賦,都以遊樂為主題(D)前賦在寫虛境,後賦在寫實景(E)古人云:「讀赤壁兩篇賦,勝讀一部莊子」。  ACE

67‧赤壁賦與正氣歌(A)前者的文體屬散賦,後者的文體屬古詩(B)前者抒情寫景多用典故,文章瑰麗高妙,後者為作者臨刑之絕命辭,至大至剛,令人起敬(C)前者感於萬物消長之理;後者為申論浩然正氣(D)前者為東坡所作,即「前赤壁賦」;後者為文信國作於宋亡之後(E)前者以問答成文,後者則有詩有序。  ACDE

68‧赤壁賦與念奴嬌(赤壁懷古)(A)均為蘇東坡謫居黃州時所作(B)前者為一篇散賦(C)後者為詞之小令(D)前者文中歷史人物,以弔曹操為主;後者以感懷周瑜為主(E)前者意境恢弘高妙,後者詞意纖柔婉約。  ABD

69‧歐陽修、蘇軾比較(A)歐陽修知貢舉,曾拔取蘇軾(B)二人皆與王安石不合(C)歐文造語平易,而情韻綿邈;東坡則汪洋宏肆,如行雲流水(D)歐陽修倡為古文,以明道致用為本,東坡詩、詞、書、畫冠絕一時(E)二人俱為唐宋八大家。  ABCDE

70‧三蘇(A)指洵、軾、轍,蘇氏父子(B)皆以古文名家(C)策論最受士子重視(D)軾兼長詩詞,亦工書畫(E)轍自號潁濱遺老,有欒城集。  ABCDE

71‧詩人與詞人(A)王維田園詩似陶淵明,山水詩似謝朓(B)杜甫曾為檢校工部員外郎,世稱「杜工部」(C)李白詩清新俊逸,飄然不群,人稱之為「詩仙」(D)溫庭筠、歐陽修、陸游,都是宋代著名詞家(E)蘇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是豪放派的代表詞家。ABCE

72‧文體(A)賦可分俳賦、律賦、散賦,蘇軾赤壁賦屬散賦(B)祭文有用韻、不用韻之別,韓愈祭十二郎文係用韻之祭文(C)記以敘事為主,如陶潛桃花源記;亦有雜以議論者,如錢公輔義田記(D)借史事以抒發個人觀感,是為史論,如蘇軾留侯論(E)漢代應試陳言,謂之對策;後世人臣著策上於朝廷,謂之進策,蘇軾教戰守策係進策。ACDE

73‧白居易、元稹比較(A)兩人均倡新樂府運動(B)兩人詩文均號元和體(C)兩人文學均主清新平易(D)白居易貶江州時,元稹貶至通州(E)兩人時以詩文相互酬應。ABCDE

74‧賦及樂府詩(A)前者屬於無韻文,後者屬於韻文(B)前者由兩漢的古賦(大賦)變為南北朝的俳賦、唐的律賦及宋之散文賦,此後即無發展(C)後者多長短句,詩風貴遒勁,內容以述事居多(D)漢朝的賦向被認為是代表文學,實則論文學價值,漢之樂府詩就遠超其上(E)東坡赤壁賦為散文賦代表作,而長干行、正氣歌、琵琶行則俱屬樂府詩。  BCD

75‧修辭(A)「月徘徊於斗牛之間」,「徘徊」為轉化(A)「國者,人之積也;人者,心之器也」為層遞(C)「擊空明兮泝流光」,「空明」為借代(D)「侶魚蝦而友麋鹿」為對偶(E)「一日暴之,十日寒之」,「寒」字為轉品。  ABCDE

76‧章法修辭(A)「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為錯綜句法(B)靈丘丈人一文用對照寫法,比喻恰切,末後點出主旨(C)「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為層遞句法(D)「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為擬人法(E)「終歲不聞絲竹聲」、「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其中「絲竹」、「錦鱗」為借代格之用法。  ABD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vid394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