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恥 練習題

甲、單一選擇題

1‧「松柏後凋於歲寒,雞鳴不已於風雨。」意謂(A)處濁世而不改其操守(B)再接再 厲,勇往直前(C)在艱難中締造功業(D)在動亂中工作不輟。

2‧「孟子曰: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無恥之恥,無恥矣。」意謂(A) 人能恥己之無所恥,是能改行從善之人,終身無復有恥辱之累(B)人雖以己之無恥為恥 ,而不改行從善,仍是無恥之徒(C)人不以可恥之事為恥,愈陷愈深,終身無恥(D) 人心中不存恥辱一念,終身不受恥辱之累(E)人與無恥之徒結交,終身受恥辱之累。

3‧廉恥:「嗟乎!之推不得已而仕於亂世,猶為此言,尚有小宛詩人之意;彼閹然媚於世 者,能無愧哉?」觀乎此,可知顧炎武(A)對當時媚滿之漢人,深覺痛切(B)對顏之 推之仕於亂世,深覺同情(C)對顏之推之詩作,深為贊許(D)對亂世之宦官,深為痛 恨。

4‧顏氏家訓有云:「齊朝一士夫,嘗謂吾曰:『我有一兒,年已十七,頗曉書疏,教其鮮 卑語及彈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無不寵愛。』吾時俯而不答。異哉!此人之教 子也!若由此業,自致卿相,亦不願汝曹為之!」可見顏之推以為(A)彈琵琶及說胡語 皆雕蟲小技耳,無益於國計民生(B)求祿固有更便捷之道,不必為胡語及琵琶之事(C) 漢人媚外以求取富貴,實無恥之行(D)華夷有別,故不可仕於胡。

5‧「之推不得已而仕於亂世,猶為此言,尚有小宛詩人之意」「小宛詩人之意」意謂(A)譏嘲政道,盼能太平(B)恥於媚外,深自警惕(C)吟風弄月,無益民生(D)遠遯 山林,不逐名利。

6‧「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意謂(A)知無恥為可恥,而能改行從善,則終 身無復有恥辱之累矣(B)知恥近乎勇,無恥則無勇,人斷不能如此(C)對於無恥之輩 ,必須以廉恥之言勸之(D)無恥之後人便無所依歸,難於立身處世。

7‧「無恥之恥」意謂(A)失去了差恥心,就是無恥的人(B)把自己之無恥,當作可恥 的事(C)沒有羞恥心的人,令人不恥(D)恥辱的行為,是令人唾棄的。

8‧「行己有恥」意謂 A‧對自己的行為,要能知恥而不為(B)自己的恥辱,要由自己 來承擔(C)自己的行為端正,沒有過失(D)言行必須表裏如一,均能知恥。

9‧「松柏後凋於歲寒」意謂(A)天行有常,四季更迭(B)剛健自強不息之狀(C)歲 末易於引人感傷(D)喻指君子處亂世而不改常度。

10‧「雞鳴不已於風雨」意謂(A)淈其泥而揚其波(B)眾人皆醉我獨醒(C)與俗方圓,隨順眾人(D)有條不紊,循規蹈矩。

11‧「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意謂(A)陰謀巧詐的人,不知廉恥(B)善用心機, 無法顧及廉恥(C)只要隨機應變,廉恥自然產生(D)因應情勢,不可拘泥廉恥之上。

12‧「禮義,治人之大法;廉恥,立人之大節」意謂(A)人的言行均受四者束縛(B)凡事皆以四者論斷是非(C)四者正是修養四大綱領(D)四者正為治國與立身處世之要。

13‧「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意謂(A)士大夫明禮知義,居然無恥,這是國家的恥辱(B)士大夫為中堅分子,如困不能知恥,國格必受污辱(C)士大夫負有宰輔君國重責 ,所以士大夫無恥便是國恥(D)讀書人未能知恥,必受外人輕視。

14‧「嗟呼!之推不得已而仕於亂世,猶為此言,尚有小宛詩人之意」一節,作者旨在(A) 譏刺周幽王政教之失(B)諷諫當時政治缺弊(C)處處世而不改操守(D)斥責當時 媚外的漢人。

15‧「彼閹然媚於世者,能無愧哉」「閹然媚於世者」意謂(A)閉藏遮掩,博人歡心的人(B)掩護那些諂媚怯懦的人(C)寡廉鮮恥乞人憐恤的人(D)心有企求,逢迎他人的 人。

16‧「松柏後凋於歲寒,雞鳴不已於風雨。」意謂(A)處濁世而不改其操守(B)再接再厲,勇往直前(C)在艱難中締造功業(D)在動亂中工作不輟。

17‧顏氏家訓:「齊朝一士夫,嘗謂吾曰:『我有一兒,年已十七,頗曉書疏。教其鮮卑語及彈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無不寵愛。』吾時俯而不答。」顏氏「俯而不答」 意謂(A)不屑結交胡人(B)不恥士夫所為(C)不贊成士夫教子方法(D)不以士夫 之子聰明。

18‧「彼眾昏之日,固未嘗無獨醒之人也」意謂(A)自古亂世必有忠臣(B)眾人皆醉, 難有清醒之人(C)人人闇於自見,不知如何自處(D)眾人迫於情勢而隨波逐流。

19‧「吾觀三代以下,世衰道微,棄禮義,捐廉恥,非一朝一夕之故」意謂(A)風俗頹敝,由來已久(B)三代以下,風氣頓時臣變(C)風俗澆薄,並非一兩人的事情(D)三 代以下,未能賢人出來扭轉風氣。

乙‧多重選擇題

1‧「多少利欲薰心的人,盡做些□□□□之事,真令有識之士為端正世風而憂。」缺空的 詞語可以是(A)敗度滅義(B)忮求貪妒(C)絜矩度物(D)背本反則(E)寡廉鮮 恥。

2‧「在亂世之中,才能真正表現出君子□□□□的氣節風範。」缺空的詞語可以是(A) 耿介絕俗(B)松柏後凋(C)自矜自是(D)廉恥掃地(E)風雨雞鳴。

3‧「小人閒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后□□,掩其不善而著其善。」缺空的詞語可 以是(A)囂然(B)盎然(C)閹然(D)睟然(E)厭然。

4‧顧炎武(A)學者稱為亭林先生(B)明亡,嘗暗結遺民與臺灣鄭成功聯絡(C)以為 四維之中,恥尤重要(D)所著有五代史、日知錄(E)為清代理學之導師。

5‧修辭學有譬喻一格(A)「風雨如晦,雞鳴不已」,喻君子處亂世,不改其操守(B)「魚游於沸鼎之中,燕巢於飛幕之上」,喻處境之危殆(C)「汗牛充棟」,喻書中錯字 之多(D)「畫虎不成反類狗」,喻好高騖遠,終無所成(E)「三折肱而成良醫」,喻 人多歷挫折,則經驗豐富,知害之所在,而處之有方。

6‧考據之學(A)漢代已有,清代最盛(B)清代學者稱為樸學,有惠棟、戴震兩派(C)注重實事求是,無微不信(D)顧炎武日知錄、王念孫讀書雜誌、俞樾諸子平議等書皆 與考據有關(E)六祖壇經、朱子語錄,考證經史,訂正舊文,亦為考據學名著。

7‧下列五句並有「其」字,選出「其」字意義相同之文句(A)如吾之衰者,「其」能久 存乎(B)死而有知,「其」幾何離(C)「其」無知,悲不幾時,而不悲者無窮期矣  (D)天下「其」有不亂,國家「其」有不亡者乎(E)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8‧下列何句與「況為大臣而無所不取,無所不為」之「而」字意義相同(A)「人之不廉 而至於悖禮犯義」之「而」(B)「人而如此,則禍敗亂亡,亦無所不至」之「而」(C)  「之推不得已而仕於亂世」之「而」(D)「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之「而」  (E)天下之事常發於至微,「而」終為大患。

9‧下列成語,何者可用來比喻「君子處亂世而能持正不苟」(A)不問可否(B)松柏後 凋 (C)風雨雞鳴(D)疾風勁草(E)飄風發發。

10‧下列成語,何者可用來形容「民生疾苦」(A)倒行逆施 B‧水深火熱(C)泥塗軒冕 (D)哀鴻遍野(E)民如倒懸。

11‧下列那一組詞義相反(A)「日月同昭」與「嵩嶽並峙」(B)「宵旱勤勞」與「枵腹 從公」(C)「松柏後凋」與「疾風勁草」(D)「接踵而至」與「門可羅雀」(E)「 生民塗炭」與「物阜民康」。

12‧下列那一組是同義詞(A)「侈言」與「讕言」(B)「解甲」與「退伍」(C)「支 拄」與「肩負」(D)「碌碌」與「聰穎」(E)「閹然」與「坦然」。

13‧下列那一組是同義詞(A)「伏事」與「侍奉」(B)「不恥」與「不齒」(C)「充然」與「全然」(D)「寬貸」與「原諒」(E)「稍欲」與「漸將」。

14‧顧炎武(A)明季諸生,性耿介絕俗(B)治學嚴謹篤實,為清代樸學之導師(C)清 廷徵博學鴻儒,不就(D)其畢生心志所注,在推翻異族統治,發揚民族精神(E)著有 亭林詩文集、日知錄等書。

15‧顧炎武生平(A)字寧人,本名絳,學者稱為亭林先生(B)江蘇省崑山縣人(C)清與吳其沆歸莊 兵南下,與黃宗羲、歸莊起兵抗清(D)曾與鄭成功暗結復明大業(E)薦修明史,以死 自誓。

16‧顧炎武與廉恥(A)廉恥一文中,特重恥字(B)顧氏作此文,意在斥責媚外漢人(C)士大夫廉恥文中以百姓無恥為國恥(D)顧氏畢生致力發揚民族精神(E)小宛本諷周幽王之 詩。

17‧顧炎武、黃宗羲比較(A)兩人均不願仕清(B)顧黃均曾中過博學鴻儒(C)兩人均黃─無曾被薦修明史(D)兩人均為清代考據之祖(E)兩人均曾交結鄭成功。

18‧顧炎武、黃宗羲比較(A)顧為亭林先生,黃為南雷先生(B)顧字絳,黃字太沖(C)梨洲 顧有天下郡國利病書,黃有明夷待訪錄(D)顧留心經世之學,黃主窮經而後讀史顧─寧人本名絳 顧、黃均為明末清初之人。

19‧日知錄、明夷待訪錄比較(A)前者顧炎武,後者黃宗羲(B)前者旨在明學術,正人 心;後者旨在易代之際,不願出仕,故名明夷(C)前者是為讀書筆記,後者申明民重君 輕之意(D)前者取易明夷爻命名,後者取子夏言命名(E)前者三十二卷,後者一卷二 十一篇。

20‧日知錄(A)上言經術,中論治道,下資博聞(B)旨在撥亂世以興太平(C)不分門 目,以類相從,每事必詳其本末(D)黃汝成集解(E)引證浩繁,內容包羅萬象。

21‧明夷待訪錄(A)黃宗羲著(B)讀書筆記(C)易代之際,自感不遇,且不欲出仕,抑君權伸民意 因取明夷為名(D)申明民主思想(E)凡三十二卷。

22‧北齊書(A)唐李百孳奉敕撰(B)紀八、傳四十二(C)唐中葉以後殘缺,後人取北史加以補綴(D)原名齊書,為別蕭子顯南齊書故改名(E)凡四十五卷。

23‧昭明文選(A)凡三十卷(B)事出於沈思,義歸於翰藻是為選文標準(C)按時代先 後編排(D)現有最大之文學總集(E)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著。

24‧史記(A)本紀十二、世家三十、列傳七十、表十、書八(B)載自黃帝至於漢武帝太 初年間(C)通史之祖(D)魏晉以後,史記二字方為遷書專名(E)其文凝鍊嚴謹,氣 勢暢盛。

25‧顏氏家訓與顏之推(A)顏氏字介(B)初仕梁,後入北齊,又仕北周(C)顏氏家訓 述立身治家之方,辨正世俗之謬(D)廉恥一文,引自教子篇(E)全書凡二十篇。

26‧詩經、楚辭比較(A)詩經年代約周初至春秋中葉,楚辭約當戰國時代(B)詩經重幻 想,楚辭重寫實(C)詩經為韻文之祖,楚辭為辭賦之祖 D‧詩經以四言為主,楚辭以 六、七言為主(E)詩經分為風雅頌三體,楚辭分駢、賦、歌、行四體。

27‧史記、漢書比較(A)史記通史之祖,漢書斷代史之祖(B)史記紀傳體,漢書為編年 體 (C)史記記西漢之事,漢書記東漢之事(D)史記雄深雅健,漢書言皆精鍊(E)唐 張守節正義史記,唐顏師古注漢書。

28‧新舊五代史比較(A)新為官修,舊為私修(B)新為歐陽修撰,舊為薛居正等撰(C) 新義例仿春秋,舊文體卑弱(D)新記事仿史記,舊記事首尾完備(E)新成於宋舊成 於唐。

29‧國學常識(A)詩經網羅戰國中葉五、六百年間之作品(B)史記其文雄深雅健且善敘 事理(C)顏氏家訓述立身治家之方,辨正世俗之謬(D)文選為梁昭明太子蕭統所編  (E)日知錄為讀書筆記,黃宗羲曾為之作注。

30‧句法與修辭(A)廉恥「無恥之恥」句,順敘應為「恥無恥」(B)本文援引顏氏家訓措辭懇切 以斥媚外的漢人(C)文中引文之處甚多,故論證頗為有力(D)「國之四維」句,以「 維」代寫綱紀,是為頂真修辭(E)亭林因遭亡國之禍,悼風俗之衰,故通篇文字意氣橫 厲。

31‧句法與修辭(A)廉恥一文,由四維並敘而禮義、廉恥分敘,而廉、恥分敘,最後專就「廉」字敘議(B)左忠毅公軼事一文,曾以帶敘之法鋪寫史公以襯左公(C)左忠毅公 軼事一文,係從左公幼年寫起(D)永遠與自然同在可以視為追悼之文(E)赴義前稟父 書為絕命之文,屬應用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vid394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