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bp.gif

作文基本技巧

寫作一篇文章的基本技巧可分四個階段:一、確立文章的主題,二、安排文意發展層次,三、選擇材料,四、修辭造句。在本章中我們將分別作簡單的說明,希望可以提供一個比較清楚的理論架構,提供你做為學習的依據。
第一節 確立主題
一、定義:
所謂「主題」,是指寫作一篇文章時所要表達的「基本觀點」或「中心思想」。
二、如何掌握主題:
其實主題可以分為以下幾類:文章有「文本主題」,段落有「段落主題」,句子有「句主題」。既然說主題是「觀點」或「思想」,更進一步來說,「主題詞」在文法上的詞性樣貌就比較可能是屬於「形容詞」,只有少數時候是「動詞」。
(一)、形容詞當主題
「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這一句詩句的主題是「孤」不是「照」。因為「舟」沒有生命、沒有感覺,怎麼可能感覺「孤獨」呢?而月光照耀大地是一個自然現象,只是引起詩人心理活動的「材料」而已。
(二)、動詞當主題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一句詩的主題是「上」,詩意著重於「向上」的情境。
三、作文題目與主題的轉換:
根據我前面的說法,好像掌握主題是很輕鬆的一件事。但是學生在考場中面對考試情境的壓力下,如何根據題目的敘述,迅速正確地確立符合題意要求的主題才真是一個大問題。現在先根據傳統文體分類,將各類型中常見的作文題目舉出題目與主題轉換的基本型態,給你做參考:
(一)、記敘文常出現的作文題目:
1、描繪景物類【景物】:街景、操場上的聲音……

作文題目 待選的主題
街景 熱鬧、冷清、懷念…
操場上的聲音 活潑、健康、奇特…
2、描繪物品類【景物】:餐桌上的魚、水族箱裡的魚……

作文題目 待選的主題
餐桌上的魚 美味、媽媽的愛、吃的喜悅…
水族箱裡的魚 美麗、失去自由、無憂無慮…
3、描寫事件類【事件】:下課十分鐘、一次痛苦的教訓……

作文題目 待選的主題
下課十分鐘 歡樂、期待、解脫…
一次痛苦的教訓 痛苦、成長、悔恨…
4、描寫人物類【景物】:我的高中同學、賣菜的阿婆…

作文題目 待選的主題
我的高中同學 樂觀、美麗、古怪…
賣菜的小販 樂觀、堅毅、愛心…
(二)、論說文常出現的作文題目:
1、學習心得類【價值】:一本書的啟示、以拿破崙為師……

作文題目 待選的主題
一本書的啟示 道德、見解、理想…
以乙武洋匡為師 克服困難、充滿希望、樂觀進取…
2、處事態度類【價值】:無畏橫逆、容忍、常懷感謝心……

作文題目 待選的主題
容忍 容忍、和諧、團結…
常懷感謝心 感恩、成長、回饋…
3、修身勵志類【價值】:我的座右銘、論虛心……

作文題目 待選的主題
我的座右銘 道德、缺點、理想…
論虛心 謙虛、學習、受歡迎…
4、價值判斷類【價值】:接受與回饋、還我一個綠色的地球……

作文題目 待選的主題
接受與回饋 困難、愛心、理想…
還我一個綠色的地球 環保、發展、責任…
5、社會責任類【價值】:義工、愛國愛鄉愛人愛己……

作文題目 待選的主題
義工 責任、愛心、互助…
愛國愛鄉愛人愛己 愛、責任、美好的明天…
(三)、夾敘夾議文常出現的作文題目:
1、托物言志類【道理】:梅花、小草……

作文題目 待選的主題
梅花 清高、不怕困難、君子…
小草 堅毅、微小、柔弱…
2、即事生情類【道理】:讓我們看雲去、拜訪春天…

作文題目 待選的主題
讓我們看雲去 輕鬆、自由、美麗…
拜訪春天 美麗、驚喜、舒暢…
3、以小(故事)見大(道理)類【道理】:小故事大道理、水的啟示……

作文題目 待選的主題
小故事大道理 成長、學習…
水的啟示 有恆、匆匆、潔淨…
寫到這裡,你有沒有發現,文章題目雖然千變萬化,但是在不同題目的文章中會出現的主題詞彙卻是經常重複的,這是因為會引起別人共鳴的心理情境其實類型有限,如果能記住這個基本觀念,掌握主題就會更輕鬆了。進一步要討論的問題是:一篇文章中有這麼多的主題情境詞彙,首先要將這些情境詞彙依文意發展的需要分為「有效主題」與「無效主題」兩類。接著要在「有效主題」裡確立「文本主題」為何;其餘的「次主題」要如何安排成「段落主題」、「句主題」,就屬於「層次」的開展問題了。所以只要多練習,要根據題目的提示來掌握文章主題,安排文意發展層次其實不難。
第二節 安排層次的方法
一、文意展開的方向:
文章主題所要表達的情境雖然很抽象,但是如果將這些「情境詞彙」依據「意義範疇」理論來加以歸類,可以將它們分為「事件」、「景物」、「道理」三大範疇。接下來你就要根據他們的特性,將文章的「主題」依照文意發展層次的需要,將文章內容作如下的開展。
(一)、如果文章的題目與「事件」有關的話,文意發展的方向與層次要從「事件」所反映的「價值」上開展。
1、定義:
所謂「事件」指客觀上曾經發生得實際事件,而非作者虛構想像的事件。
2、舉例:
例如文章的題目是「我最難忘的一件事」。在這時「一件事」屬於「材料」,「難忘」屬於「主題」,文意發展的線索要從「事件」「難忘」的「價值」性這一方向開展。
(二)、如果文章的題目與「景物」有關的話,文意發展的方向與層次要從「景物」所表現的「情意」上開展。
1、定義:
所謂「景物」包括「自然及人工的風景」和「天然及人工造成的物質」。
2、舉例:
例如文章的題目是「街景」。其實「街景」是「材料」的範圍,不是「主題」,同時題目並沒有規定文意發展方向,所以同學們覺得不好發揮。但是,如果我們將「街景」的主題設定在「熱鬧繁華」或「令人懷念」或「非常浪漫」等「情意」上,這麼一來文意發展線索就從眼前的「街頭景物」向你所設定的「情意」方向展開 。
(三)、如果文章的題目與「道理」有關的話,文意發展的方向與層次要從「道理」所依循的「規律」上開展。
1、定義:
所謂「道理」是指「經過客觀分析與歸納而且廣為眾人接受的結論」。
2、舉例:
例如文章題目是「最近SARS病毒肆虐全球,而台灣民眾陷入恐慌,面對此一情形,你有什麼看法。」題目是「SARS事件」,文意發展線索是由「陷入恐慌」開始,主題可以設定為「解決危機」。如果我們將文意發展方向設定為「走出恐慌,度過危機」,那麼「SARS事件」所反映的客觀「規律」便是「冷靜才能解決問題、恐慌只會造成更大傷害」。
二、安排層次:
(一)定義:
傳統上所謂層次的安排,是指文章中敘述的次序(分段的問題)。但是根據「文本學」理論來看,主題層次安排是指「文本意識的系統性安排」,所以要根據全文的「文本主題」分化成各段的「段落主題」,再根據「段落主題」分化成各句的「句主題」。這些分化過程中都應以「情境表現需求」來作安排才有合理性。
(二)層次安排法:
在散文的寫作裡「次主題」彼此間的發展關係,可以用排比、對偶、映襯、層遞…等各種修辭方法來作安排,從而形成文章意義層次的結構性差異,才能塑造文章層次美感。但千萬不可以因此在「次主題情境」上產生『線性』的連續發展關係,因為小說才需要故事情節的連續。請注意,這是散文和小說在主題結構上最清楚的不同點。以下是根據傳統說法來說明「層次安排」的基本型態:
1、記敘文的層次安排基本型態:
(1)、根據「事件發展」的「時間發生先後」敘述(順敘或倒敘可用『層遞法』)。如〈左忠毅公軼事〉一文中對左光斗與史可法從相識到相知發展過程用時間的跳躍性敘述。
(2)、根據「空間景物」的「位置相對關係位置」敘述(景物的安排可用『排比或對偶法』)。如〈與元微之書〉一文中白居易對廬山草堂四周景物的位置相對性描述。
(3)、根據「事件性質」的「情意深淺關係」敘述(情意的展現用可『映襯法』)。如〈晚遊六橋待月記〉一文中袁宏道以杭人遊湖與山僧遊客對風景欣賞的矛盾相對性敘述。
2、論說文的層次安排基本型態:
(1)、提出問題所反映出的規律性。例:慮天下者,常圖其所難,而忽其所易;備其所可畏,而遺其所不疑。然而禍常發於所忽之中,而亂常起於不足疑之事。豈其慮之未周與?方效儒在〈深慮論〉一文中將天下治亂根源與防範之道的規律性作為所提出之問題。
(2)、分析問題。傳統上對論說文裡分析問題的方法可分為以下幾種:
A、排比關係。例:魏徵在〈諫太宗十思疏〉一文中將國君必須深思的「十思」作清楚的排比,並進而形成文章核心價值。
B、先作分析再作綜合關係。例:顧炎武在〈廉恥〉一文中的: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分析規律)!禮義治人之大法;廉恥立人之大節。蓋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綜合規律)。
C、層遞關係。例:蘇洵在〈六國論〉一文中以六國滅亡的次序,來分析六國破滅之因。
D、對比關係。例:蘇軾在〈教戰守策〉一文中以教民戰守的利與害之間的差異做對比說明。
E、映襯關係。例:李斯在〈諫逐客書〉一文中以秦之先王重用客卿與今日之逐客作第一層映襯;先王重才能,今王重享樂作第二層映襯。
F、回文互證關係。例:《呂氏春秋》〈貴公〉「昔先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則天下平矣。平得於公。」
(3)、解決問題。提出明確合理的解決之道。例:歐陽脩在〈縱囚論〉一文中提出「不可為常者,其聖人之法乎?是以堯舜三王之治,必本於人情;不立異以為高,不逆情以干譽。」作為問題的解決之道,因而歸納出「唐太宗縱囚」在事理上的荒謬。
第三節 選擇材料
一、材料的定義:
文章中所要描述的「對象」稱之為材料。傳統上將文章中出現的材料歸納為「人」、「事」、「時」、「地」、「物」五類,而這些「材料詞彙」的文法樣貌是屬於「名詞」或「名詞性句子」。
二、選用材料的重點:
作者在寫作文章時所要使用的「材料詞彙」,必須選用作者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事物或過去學習的經驗,來建立材料詞彙矩陣,並且將材料作好合理分類,這樣才容易發揮。否則會流於敘述內容空泛或不切實際的毛病。
(一)、記敘文常出現的作文題目
1、描繪景物類:街景、操場上的聲音

待 選 的 材 料
人 物 事 件 時 間 地 點 物 品
街景 店員、顧客 促銷活動、 清晨、黃昏 百貨公司、書局 霓虹燈、廣告招牌、
操場上的聲音 同學、老師、民眾 體育課、運動會、 清晨、黃昏 籃球場、跑道 籃球、哨子
2、描繪物品類:餐桌上的魚、水族箱裡的魚

待 選 的 材 料
人 物 事 件 時 間 地 點 物 品
餐桌上的魚 家人、餐廳服務生、老闆 聚餐、晚餐、旅遊 中午、晚上、中秋節 餐廳、飯店、墾丁 虱目魚、吳郭魚、鱸魚
水族箱裡的魚 顧客、老闆 逛街、買魚、買水草 星期天中午 中正路、中山路 金魚、孔雀魚
3、描寫事件類:

待 選 的 材 料
人 物 事 件 時 間 地 點 物 品
下課十分鐘 同學、老師 打球、看漫畫、聊天 上午、下午 教室、走廊 球、漫畫書、零食
一次痛苦的教訓 老師、父母、 車禍、打架、 星期天下午、月考 中正路、教室 腳踏車、機車、考卷
4、描寫人物類:

待 選 的 材 料
人 物 事 件 時 間 地 點 物 品
我的高中同學 同學、老師 運動會、上課時、郊遊 早上、下午 校園、教室、墾丁 球、漫畫書、遊戲軟體
賣菜的小販 菜販、顧客 買菜、路過 早上、黃昏 菜市場、家門口 白菜、高麗菜、笑容
(二)、論說文常出現的作文題目
1、學習心得類

待 選 的 材 料
人 物 事 件 時 間 地 點 物 品
一本書的啟示 鄭豐喜、林肯 學習、挫折 圖書館、同學家 書、
以乙武洋匡為師 乙武洋匡
、肯尼 學習、挫折、殘障 無 日本、美國 書、輪椅
、滑板
2、處世態度類

待 選 的 材 料
人 物 事 件 時 間 地 點 物 品
容忍 張良、耶穌
、藺相如 老人贈書
、勸劉邦忍讓 漢朝、羅馬時代、戰國 政壇、校園
常懷感謝心 愛因斯坦、
老祖母 感謝上天賜與、感謝眾人幫助 從前、過年 媽祖廟、校園 錢財、功課
3、修身勵志類

待 選 的 材 料
人 物 事 件 時 間 地 點 物 品
我的座右銘 哥倫布 發現新大陸 1492年 西班牙 海、帆船
論虛心 愛因斯坦 皆可 皆可 竹子、稻子
4、價值判斷類

待 選 的 材 料
人 物 事 件 時 間 地 點 物 品
接受與回饋 富蘭克林、 結草銜環、
隨侯珠 皆可 皆可 無
還我一個綠色的地球 皆可 垃圾場大火、環境污染事件 皆可 皆可 寶麗龍、塑膠袋、垃圾
5、社會責任類

待 選 的 材 料
人 物 事 件 時 間 地 點 物 品
義工 孫越、 捐發票 皆可 皆可 發票、愛心
愛國愛鄉愛人愛己 證嚴法師
、 慈濟功德會 皆可 皆可 責任心、愛心
(三)、夾敘夾議文常見的作文題目
1、托物言志類

待 選 的 材 料
人 物 事 件 時 間 地 點 物 品
梅花 林逋 郊遊 春天 梅山、風櫃斗 雪、寒流、梅花
小草 工人、漁夫 郊遊、散步 皆可 皆可 草、風、雨
2、即事生情類

待 選 的 材 料
人 物 事 件 時 間 地 點 物 品
讓我們看雲去 家人、朋友 旅遊 夏天、假日 山上、海邊 雲、風、藍天
拜訪春天 家人、朋友 郊遊 春天、假日 阿里山、陽明山、溪頭 杜鵑花、櫻花
3、以小見大類

待 選 的 材 料
人 物 事 件 時 間 地 點 物 品
小故事大道理 郊遊、散步 皆可 皆可 蜜蜂、螞蟻
水的啟示 孔子 郊遊、散步 皆可 皆可 水壩、水圳

三、材料的重要性:
有關材料的重要性,可以用下列兩首詩來作例子。這兩首詩都是李白寫的贈別詩,它們的主題相當接近,但是因為材料使用差異度很大,所以後人對它們的評價相當不同。藉此例,材料在作品中的重要性可以清楚的顯現出來。
甲、李白〈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乙、李白〈黃鶴樓贈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一)、材料與材料所組合的「關係」會決定題目的廣度。
〈贈汪倫〉這首詩只用一種材料『水深千尺』,來表現主題【送我情】的情境。
〈黃鶴樓贈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材料詞彙有:地理的『黃鶴樓』、『揚州』、『長江』。季節的『煙花三月』。物質的『帆』。三種類型不同的材料組合在一首詩中,使整首詩的情境畫面意象豐富飽滿。離別的時間是三月;離別的地點是黃鶴樓;要去的目標是揚州。這些材料的安排,增加文章敘述的廣度(朋友送別的情意)。
(二)、材料與材料所聚合的「內涵」會確立敘述的角度。
〈贈汪倫〉這首詩只用一種材料『水深千尺』,是靜態的敘述,我們只看到靜止的畫面。
〈黃鶴樓贈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從「煙花三月下揚州」一句可以想像到揚州繁花似煙的美景,想像到孟浩然此行追求理想的浪漫。從「孤帆遠影碧空盡」一句可以看到一隻孤舟航向天涯的畫面。從「唯見長江天際流」一句可以看到李白佇立黃鶴樓的畫面。從這些材料所聚合而成的景象,可以清楚了解李白寫詩的敘述心理角度。
(三)、材料與材料所顯現的「屬性」會增加文章的深度。
〈贈汪倫〉這首詩看不出材料的屬性,所以離別的心理愁緒表現的很淡。
〈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的材料可以分以下幾類來討論:
A、「故人」表現出李白與孟浩然的交情。
B、「黃鶴樓」代表繁華消逝,「揚州」代表繁華。告訴讀者孟浩然去揚州的理由。
C、空間意象由「黃鶴樓」一點放大到「孤帆遠影碧空盡」、「長江天際流」。這種由空間無限擴大轉化到情緒的無限放大,更可以使整首詩的情境清楚表達出來。

第二章 詞語的運用
如果用建築的過程來比喻作文的過程,我們可以這樣說,詞彙就是構成作文內容的磚塊。如何使用正確的詞彙來表達文章的意義,是寫作訓練最基本的工作。大多數的中文字形是形聲字,在造字之初,形聲字的一部分是表示這個字的聲音;另一部份是表示這個字的意義。隨著時間的演變,大多數人對形聲字的聲音語意義都不很清楚,所以會發生用錯字的情形。第一節就在討論如何判定字形是否正確。第二節在討論詞彙的意義風格對文章風格的影響,屬於比較深入的問題。
第二節 詞語的意義與色彩的辨析
這個單元主要在討論寫作時,在「同義詞彙」中如何選用不同「風格」的「同義詞」的基本原則。意義相同但風格不同的詞彙,會在句子中造成「情境差異」的現象。「風格塑造」是語文表達訓練中對於造句能力的最基本訓練,所以一定要將各種造成風格差異的條件辨別清楚。
一、辨別意義的差異
其實就嚴格的「語義學」理論來說,「同義詞」只是詞與詞之間意義接近,而不是完全一致。由於它們之間仍存有細微差異,所以為了清楚表現它們之間的風格差異,仍需作清楚的辨識。
1、講-說—談:(請在□中填入正確的字)
這個無聊的故事他已經□了兩次。
□到這個人,這附近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這件事你一定要找專家□一下才好。
「說」的義符是「悅」,所以如果強調「聽的人覺得高興」,就用「說」,如「游說」。「講」的義符是「構」,所以如果強調「內容是長篇大論」,就用「講」,如「著書講學」。「談」的義符是「炎」,如果強調「交談雙方互動良好」,就用「談」。

2、想念-掛念—懷念。
他非常□□住在伊拉克的親人安危。
他非常□□故鄉-伊拉克。
他最□□的人,就是初戀的情人。
「想念」著重在「思慕某人」;「惦念」著重在「掛心某事」;「懷念」著重在「過去的經驗」。

3細緻-仔細—詳細
這尊佛像雕刻得非常□□。
這尊佛像在細微處也雕刻得非常□□。
這尊佛像在經過□□地觀察之後,並未發現瑕疵。

4獎勵—鼓勵—勉勵
請大家鼓掌,給參賽者一些□□。
為了□□大家,晚上我請客。
校長親自來到比賽會場□□參賽選手。

二、衡量語氣的輕重
一般人平常說話時,為了強調說話內容所強調的重點,會用改變聲調或加重聲音的方法來表現。而在寫作文章時,對於要強調的對象會用語氣較重的詞彙來表現。所以意義相近的詞彙間語氣輕重的差異,也需要作清楚的辨析。
1愛惜-珍惜
學生要□□時間。
學生要□□金錢。
因為古人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所以時間比金錢更重。
2妨礙-妨害
許多店家將貨物堆放在騎樓,□□行人的方便。
飆車族在路上狂飆,□□交通。

3親近-親密—親熱
胡瓜最近總找機會□□班上的女同學。
胡瓜和女友□□的鏡頭被一周刊登了出來。
胡瓜和太太相處的生活照顯得兩人非常□□。

三、掌握語意範圍的大小
意義接近的辭彙,它們的語意範圍有的大有的小,如果我們依照它們意義範圍由大而小來排列,可以得到下面的例子。在寫作時如果能注意這些不同,意義的表達會更清楚明確。
1食物-食品-食材
如果沒有□□他活不過五天。
豆腐是一種非常營養的傳統□□。
如果□□夠新鮮,做出來的菜就比較好吃。

2遼闊-廣闊-寬闊
蒙古草原一望無際,非常□□。
站在□□的草原上,會使人覺得心情舒暢。
她的新家佔地200坪,相當的□□。

3事物-事情-東西
對於新科技的產品,他都會好奇的問:「這是什麼□□?」
只要沒看過,無論什麼□□,他都會好奇的看一看。
無論遇到任何□□,只要小心處理,都能逢凶化吉。

四、分清詞語所使用的對象
有些詞語的使用對象有其限制,不可以錯用,這一點一定要分辨清楚。
1改良-改善—改進
為了□□稻米品種,大家要認真工作。
為了□□稻米品質,大家要認真工作。
為了□□稻米生產的技術,大家要認真工作。

2輕視-忽視-忽略
千萬不要□□對手的能力。
千萬不要□□你的對手。
這些小細節常被人□□。

3撫養-贍養-撫恤
她要□□哥哥的遺孤。
她要□□年邁的雙親。
政府對於因公受傷的人都會有適當的□□。

4望梅止渴—畫餅充飢
面對公司財務,新的財測評估可說是□□□□。
面對公司財務,新的增資計劃可說是□□□□。

五、區分詞語的情境色彩
不同意義的詞語通常也會給人不同的心理感受,這種現象稱之為風格不同。它們可以直接造成句子情境的不同,如果運用得當會使文章的情意更為完整。
1、感情色彩

褒義 成果 贊成 技巧 節儉 「走」出去
中性 結果 同意 技術
貶義 後果 附和 技倆 吝嗇 「溜」出去
能有今天的□□,都要感謝你的付出。
能有今天的□□,一點都不令人意外。
對於今天的□□,你要負很大的責任。
放學後,我們輕鬆的□出校門。
午休時,我們悄悄地□出校門。

2、語體色彩

口頭語體 聊天 害怕 嚇唬 生氣
書面語體 談話 畏懼 恐嚇 憤怒
你只會□□小孩子。
他因為□□低年級的同學,被教官帶到學務處了。
第四節 其他事項
一、音韻
(一)、聲音的響度:
詞語的讀音會因為發音部位和發音方法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差異。如在子音中「ㄅ、ㄆ、ㄇ」就比「ㄐ、ㄑ、ㄒ」要響亮;在元音中「ㄞ」就比「ㄩ」要響亮。這些平時說話的語感經驗,也會再閱讀時影響讀者的感受。所以在作文之中適當地使用「雙聲詞」(如:抑鬱、欣喜…等)、「疊韻詞」(如:叮嚀、晶瑩…等)、「疊音詞」(如:坦坦蕩蕩、大大方方…等)、「狀聲詞」(如:風飄飄、雨蕭蕭…等)可以使字詞的聲音響度適當的表現出來。當句子中的聲音的響度能夠配合情意表現出高低起伏,文章比較能產生動人的效果。如以A、B兩句為例:
A、為人要坦蕩。
B、為人要坦坦蕩蕩。
兩句比較的結果,你會發現:B句的響度較大,也比較容易受到讀者的重視。
(二)、注意聲調:
如果我告訴你「國語其實原來是沒有聲調的!聲調是在日常交談時為了強調某些意義時,所作的語音變形狀態而逐漸衍生出來的。」所以善用詞語的聲調可以表現文意的重點。這是聲調的重要性之一。(請比較:「多虧你的幫助,我才有今天。」和「我能有今天,真是『多虧』你了。」這兩句話中的「多虧」一詞,聲調和意義有沒有不同。)
因為聲調會造成語音流的高低起伏、抑揚頓挫,這時就會產生一定的音樂效果。如果能夠使文章在閱讀時使人感覺有音樂的流暢性,就能提升文章的接受度,這是聲調的音樂性之二。(如兒歌聲調的音樂性就很強)
所以常用的一些成語,聲調的搭配,往往也會符合以上的規則。如:「光明正大」、「謙虛謹慎」(格式為:--∣∣);「異口同聲」、「快馬加鞭」(格式為:∣∣--)。如此一來會造成聲調上的對仗現象,進而形成句子的節奏感。
二、節奏
「節奏」是指一個句子裡語音起落停頓的頻率。一個句子就是一個連續的語音流,在句子中,任何的詞與詞之間,都可能出現一個停頓,形成一個節拍。由於現代漢語詞彙以雙音節詞彙為主,因此在句子中的語音停頓(節奏點),也以落在雙音節拍點為主。例如:「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句子和句子之間具有均衡一致的停頓,就能產生很強的節奏感。
此外,請比較「仕宦至將相,富貴歸故鄉。」和「仕宦而至將相,富貴而歸故鄉。」這兩句話。只因為「而」字的有無,兩句話的語感就有「前者比較直接」、「後者比較曲折」的明顯差異存在。所以,如何利用句子的節奏感適當的表現出文章情意,是作文訓練的高級項目,需要多加思考練習才會成功。
三、簡潔
1不要囉唆:昨天我在公園裡的時候,看見小王了,正好他在公園裡。昨天我在公園裡看見小王了。
2不要堆砌:三更半夜子時歸,關門閉戶掩柴扉。
3不講空話:在我看來,這個問題決不是一般問題,而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我們應該而且必須引起重視,決不能掉以輕心。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決不能掉以輕心。
第三章 句式的選擇和句子的銜接
「作文」最簡單的說法就是:「將句子一句一句連接起來。」但是如果考慮到文章寫作要求的「文意的完整性」、「風格的一致性」這兩點來看,寫作文時還是要照顧到句子的意義表達和風格塑造的方式。所以選擇適當的句型,並且將句子巧妙地加以串聯,是由句子發展到段落的重要能力。本章將分幾個簡單方向來討論這些問題,並盡可能地舉例說明。
第一節 中文單句簡介
根據結構學裡的「句型結構」觀念來看,句型分類的重點會落在『謂語』(相當於英文文法中所說的『述部』)的型態上。以下就用簡單的說明列舉出中文的基本句型及其變化。
一、單句的基本句型:
根據「句義範疇論」的觀念來看,單句是指結構簡單,直接表意的句子。因為它結構簡單,所以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句型。將單句的各種基本型態掌握清楚,是從事語文表達最初階的課題。
(一)、敘述句:
1、定義:以「動詞」為『謂語』的句子。
2、例句:他住在大連街。
(二)、表態句:
定義:以「形容詞」為『謂語』的句子。
例句:我喜歡釣魚。
(三)、判斷句:
定義:以「名詞或名詞性的詞組」為『謂語』,表示判斷的的句子。
例句:我是中國人。
說明:在現代口語裡,判斷句的主語和謂語之間一般要用「是」來聯繫。
二、基本句型的變化
我們可以根據表達意義的需要,利用以下三種作用將基本句型的句子改變成以下句型,其目的在於凸顯說話或行文時的語意重點。換句話說,基本句型只有「表達意義」的功能,而句型變化則具有「強調」的功能。
(一)、有無作用:
1、說明:句形與敘述句相似,但『謂語』一定是「有」或「無」。
2、例句:(1)高雄市「有」一百五十萬人。
(2)高雄市「沒有」一百五十萬人。
(二)、疑問作用:
1、說明:在句子中出現疑問詞就屬疑問句。
2、例句:(1)高雄市有一百五十萬人「嗎」?
(2)高雄市沒有一百五十萬人「嗎」?
(三)、否定作用:
1、說明:在句子中出現否定詞就屬否定句。
2、例句:高雄市「不是」台灣最大的都市。
第二節 句式的選擇
在同義句的各種句型之間,雖然基本上它們的意義是相同,但它們之間或者「語義」有些微差別,或者「語氣」有所不同,或者「風格」不太一樣,所以會表現出不同的情境。就因為他們具有不同的情境,所以適用於不同的「目的」和「場合」,我們寫作時,必須根據文章表達的需要而加以選擇適當的句型,才能使文章更成功。下面將對各種句子形式所造成的文意差異作用作一簡單的說明,並提出選用的基本原則。
一、主詞句、主題句:
(一)、定義:
主詞句的句型是:主詞+動詞+受詞。
主題句的句型是:主題+說明。(又稱倒裝句)
(二)、例句:
1、主詞句:我不會數學。
2、主題句:數學,我不會。
(三)、說明:
「我不會數學」只是平常的敘述語氣,文意上並沒有強調的重點;而「數學,我不會」強調不會的是「數學」而不是其它學科。此外,主題句的語氣比主詞句的語氣要「重」些。如果要形成語氣的重點,宜用主題句。

二、完整句、簡單句:
(一)、定義:
完整句是指將句子的意義表達清楚完整的句子。而簡單句則是指只表達最基本意義的句子。
(二)、例句:
1完整句:晉代大詩人陶淵明喜愛秋天開放的菊花。
2簡單句:陶淵明愛菊花。
(三)、說明:
簡單句的語氣比較急,文意比較簡單;而完整句的語氣比較的和緩,文義比較完整。在寫作時要根據語氣的緩急來安排句子的長短。語氣急促時,宜連用幾個短句,來形成閱讀時的急迫感。如:〈陳情表〉「詔書切峻,責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急於星火。」語氣沉重時,宜連用長句來造成迂緩迴盪的氣份。如:〈陳情表〉「臣欲奉詔奔馳,則劉病日篤;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不許;臣之進退,實為狼狽。」
此外,在一篇文章之中不可能每一句話都佔有同樣的份量。在文章的主題部分,需要詳加發揮時,應用完整句來將文意情境詳細的說明描繪。而在陪襯的副主題部分,則可用簡單句來勾勒出情境的大致輪廓就夠了。這樣做,才能夠清楚的使讀者知道文章的主題和文意發展線索在哪裡。

三、緊句、鬆句:
(一)、定義:
緊句是指結構較簡單,文氣較急促的句子。鬆句是指結構較複雜,文氣較緩慢的句子。
(二)、例句:
1雄中是好學校。
2雄中是第一志願的好學校。
3雄中是高屏地區第一志願的好學校。
(三)、說明:
以上三句例句,語氣越來越寬鬆。由於它們的結構與文氣鬆緊的差異,就會造成句子語義範疇大小的差異。當文意需要討論到較大較詳細的範圍時宜用鬆句;當範圍較小時應用緊句。

四、整齊句、不整齊句:
(一)、定義:
整齊句是指一組句子中的所有句子都具有相同的句型。不整齊句是指一組句子中的句型並不一致。
(二)、例句:
整齊句:
(1) 對(2) 偶句:日星隱耀,(3) 山岳潛形。范仲淹〈岳陽樓記〉
(4) 排比句:其容闐然,(5) 其色渥然,(6) 其氣充然。方孝孺〈指(7) 喻〉
(8) 互文句:不(9) 以物喜,(10) 不(11) 以己悲。范仲淹〈岳陽樓記〉
不整齊句:
(1) 排比句:春不得避風塵,夏不得避暑熱,秋不得避陰雨,冬不得避寒凍,「一年之間無日休息」。晁錯〈論貴粟疏〉
(2)錯綜句: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蘇軾〈赤壁賦〉
不復知所負荷,有扶危持顛之心。〈虯髯客傳〉
(三)、說明:
整齊句容易造成文章的韻律感,但是如果在一篇文章裡全用整齊句,就會顯得形式僵硬。所以分敘時宜用整齊句,作結語時應用不整齊句。

五、主動式、被動式:
(一)、定義:
主動式的的句型是:主詞+主動式動詞+受詞。而被動式的句型是:主詞(原主動句的受詞)+被動式動詞(被、見、為…)+受詞(原主動句的主詞)。
(二)、例句:
1主動:夜裡呼嘯而過的砂石車聲吵醒了熟睡的人們。
2被動:熟睡的人們被夜裡呼嘯而過的砂石車聲給吵醒了。
(三)、說明:
主動句和被動句之間的差異在,主動句和被動句兩者的主詞和受詞互換位置,在無奈的情境下宜用「被動句」。

六、肯定式、否定式:
(一)、定義:
否定式是將原來的肯定式句型加上雙重否定而成新句,或是在否定詞「不」之前加上「好」而成新句。
(二)、例句:
A、加「雙重否定」式
1肯定:我來幫你。
2否定:我不得不來幫你。

1肯定:我贊成你的意見。
2否定:我不反對你的意見。
B、加「好」式
1肯定:經過這些波折,小王好煩惱。
2否定:經過這些波折,小王好不煩惱。
(三)、說明:
1、「我不得不幫你」有想不幫忙都不可以的意思。
2、「我贊成你的意見」比較積極正面;「我不反對你的意見」比較消極、無奈。
3、「小王好不煩惱」比「小王好煩惱」意義比較「重」一些。
4、至於要用「肯定式」或「否定式」,要根據寫作時的「說話者自身立場」來決定說話的語氣。

七、敘述句、激問句
(一)、定義:
激問句又叫作「反詰語氣」,問話的答案會在問題的反方向。
(二)、例句:
1敘述:這件事我一定要幫他。
2激問:這件事我能不幫他嗎?
(三)、說明:
「這件事我一定要幫他」是主動要幫忙;「這件事我能不幫他嗎」是迫於無奈,不想幫忙,又不能不幫。
第三節 句子的銜接
平常我們說話,只需要用到前面所提到的單句各種句型,就可以和旁人清楚完整的進行意義的溝通。但是寫作文章時,我們要探討到比較深刻、抽象的心理情境。這時,上下句之間的意義必須做緊密的連結,才能完整深入的表達出作者的意念。傳統上將這種「上下句連結而使意義完整表達的句型」稱之為「複合句」。以下將針對中文複合句的型態、限制與功能作基本介紹。
一、複合句的類型:
複句是為了完整表達意義的需要,由兩個以上的簡單句組合而成的句子組織,在複句中的簡單句之間要加入適當的『連接詞』。這是設計複合句是否成功最重要的關鍵,請注意!例如:「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因為沒有連接詞,「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是句子的主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是句子的謂語。所以它只是一個比較長的簡單句。可是「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所以它是花中的君子。」出現了「所以」當連接詞,連接了「蓮花出淤泥而不染」、「它是花中的君子」這兩個單句。所以它是複句。以下將對各種類型的複合句作簡單的說明。
(一)並列式複合句
說明:這種複合句中的各分句所表示的是並列平行的關係。
例句:
(1)、牽起美眉的手,好像回到十八九;牽起情人的手,歡樂全都有;牽起老婆的手,好像左手握右手。(省略了連接詞的排比句)
(2)、他多才多藝既是合唱團團長,又是籃球校隊隊長,還是演辯社的台柱。(排比)
(3)、防治SARS已經不只是衛生署的事了,而應是全民共同面對的大事。(映襯)

(二)連貫式複合句
1、說明:這種複合句中的各分句的前後關係是表示連續動作或事件的發生順序。
2、例句:
(1)、他先站起來,看了看眾人,然後才開始說話。(三個分句有同一個主詞「他」)
(2)、當漁船一停靠好,搬運工便開始忙著把鮪魚搬運上碼頭,這時只看見船長笑咪咪的向家人揮手。(三個分句的主詞都不一樣「漁船」、「搬運工」、「船長」)
(三)選擇式複合句
1、說明:這種複合句中的各分句所說的事情不能同時存在,只能選擇其中一項。
2、例句:
(1)、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2)、你是要選第二類組還是第三類組。
(四)層遞式複合句
1、說明:這種複合句的後面一個分句的意思會比前面一個分句的意思要更深入。
2、例句:
(1)、屋漏偏逢連夜雨,行船又遇對頭風。(沒有連接詞的俗諺)
(2)、在塔塔加鞍部行走已經很吃力了,何況他又背了三十多公斤的裝備。
(五)總分式複合句
1、說明:通常這種複合句的第一個分句是總論,以下的分句是分項敘述。但有時總論也會出現在最後一個分句。
2、例句:
(1)、黑白郎君認為是上只有兩個人能打敗他,一個已經死了,另一個還沒出生。
(2)、一是出師表,二是陳情表,三是祭十二郎文,古人稱之為三大抒情文。
(六)轉折式複合句
1、說明:這種複合句的前後分句所表達的意義並不一致,或者相反或者相對。
2、例句:
(1)、雖然他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了,可是還是名落孫山。(相反)
(2)、雖然他已經八十多歲了,可是看起來才五十幾歲的樣子。(相對)
(七)假設式複合句
說明:
(1)、一個分句提出假設狀況,另一個分句說明在這中假設情況下產生的結果。
(2)、一個分句先承認某種假設的狀況,另一個分句卻從不同或相反的方向做出結論。
2、例句:
(1)、如果你沒有聽他的勸告,那麼今天你就慘了。
(2)、就算我們贏得預賽冠軍,我們也要繼續練習。
比較:
(1)就算我們贏得預賽冠軍,我們也要繼續練習。(是假設式複合句,因為是還沒得到預賽冠軍前的假設狀況。)
(2)雖然我們贏得預賽冠軍,我們也還要繼續練習。(是轉折式複合句,因為是已經得到預賽冠軍之後的狀況。)
(八)因果式複合句
說明:
(1)、說明因果:一個分句說明原因,另一個分句表示結果。
(2)、推論因果:一個分句說明理由,另一個分句表示推論。
2、例句:
(1)、因為他每天認真準備功課,所以他老是考第一名。
(2)、我們班所以能得到總冠軍,是因為全班同學都很團結。
(3)、既然有人懷疑你偷東西,你就只有等找到真正小偷的時候才能還你清白了。
(九)條件式複合句
說明:
(1)、有條件句:一個分句提出條件,另一個分句說明在這個條件下產生的結果。
(2)、無條件句:一個分句先排除一切條件,另一個分句說明在任何條件下都會產生同樣的結果。
2、例句:
(1)、一個人只要肯用心,沒有學不好的道理。
(2)、除非你不用心,才有可能學不好。
(3)、他不管認不認識,見了誰都打招呼
比較:
A、
(1)、只要你說一聲,我一定幫你。(有條件)
(2)、只有你說一聲,我才會幫你。(有條件)
(3)、不管你說不說,我一定幫你。(沒條件)
(4)、如果你說一聲,我一定幫你。(假設)
B、
(1)、雖然情況不理想,我們也要堅持理想。(轉折式複合詞)
(2)、不管情況如何險惡,我們也要堅持理想。(沒條件式複合詞)
(3)、就算情況不理想,我們也要堅持理想。(假設式複合詞)
(十)目的式複合句
1、說明:一個分句表示動作,另一個分句表示目的。
2、例句:
(1)、救難隊為了要儘早找到失蹤的登山客,立刻派出直昇機搜索。
(2)、為了避免損失擴大,公司決定退出越南的市場 。
比較:
(1)、為了追到小慧,他刷爆了三張信用卡。(目的式複合句)
(2)、為了小慧,他刷爆了三張信用卡。(倒裝式單句)
二、連接詞在複合句中的功能
根據前面的敘述,我們可以清楚的發現,要成功地組織適當的複合詞最重要的條件,就落在連接詞的使用是否正確這一點。所以現在我們針對連接詞的用法及其要求作簡要的說明。
(一)、各種複合句常用連接詞一覽表

複合句類型 使 用 的 連 接 詞
一方面…另一方面,一邊…一邊,既…也,又…又
不是…而是,是…不是
也、還、又、同時
首先…然後,起先…後來
然後、就、便、才、接著、於是、後來
是…還是,不是…就是,要麼…要麼
或,或者
與其…不如,寧可…也不
不但(不僅,不只,不光)…而且(還,也,又)
尚且…何況(還),別說(不要說)…連
不但…反而
而且,並且,何況,況且,甚至
總分式複合句
雖然(儘管)…但是(可是,卻)
但是,然而,可是,卻,只是,不過
如果(要是,倘若)…那麼(就,便)
即使(就算,縱使,哪怕)…也(還)
因為…所以,之所以…是因為,因此,因而
既然…那麼
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
無論(不管,不論,任憑,任)…都(也,總是)
以,以便,用以,為了,為的是
以免,免得,省得
(二)使用連接詞的重點
連接詞是各種複合句結構的形式標誌,所以適當的使用連接詞,可以使句子的組織更加嚴密,從而增強文章的意義邏輯效果。基本上,寫作論說文時比較需要連接詞來增強文章的說理性。在寫作記敘文時,因為無須強調意義邏輯,所以並不強調連接詞的功能。以下是使用複合句要注意的原則:
1、注意連接詞意義的不同:
(1)、說明:連接詞的意義會直接影響到複合句的意義,絕對不可以使用錯誤。
(2)、舉例:
A、不管你願不願意,這件事你一定要完成它。(無條件式複合詞)
B、就算你不願意,這件事你一定要完成它。(轉折式複合詞)
這兩句話的差別在於:A句是無條件一定要完成;而B句先同意你可以不願意,但是你還是要完成。這一點意義上的差異,會使文氣產生直接明顯的差異。
2、注意連接詞使用的正確性:
(1)、說明:
連接詞的意義如果與上下句的意義有不同的意指,會造成所組成的複合句意義混亂。
(2)、舉例:
A、章小民每天用盡心機,巴結長官,但是同事們都討厭他。
B、章小民每天用盡心機,巴結長官,只是同事們都討厭他。
C、章小民每天用盡心機,巴結長官,可是同事們都討厭他。
這三句中A、C兩句都成立,只有B句不成立。如果將「只是」改成「因此」就成立了,所以可見連接詞一定要正確使用。
3、注意連接詞的對應性:
(1)、說明:
有些連接詞必須成對使用,這時千萬不可以用錯。
(2)、舉例:
A、只有事先做好準備,才有成功的機會。(0)
B、只要事先做好準備,才有成功的機會。
C、只要事先做好準備,就有成功的機會。(0)
B句的連接詞組使用不正確。
A、他不但不感激你的幫助,反而到處說你的壞話。(0)
B、他不但不感激你的幫助,而且到處說你的壞話。
4、注意連接詞的位置:
(1)、說明:
在複合句中連接詞有他位置的限制,如果放錯位置,句子的意義會有問題。
(2)、舉例:
A、兄弟隊今天表現不錯,雖然沒有贏球。
B、雖然沒有贏球,但是兄弟隊今天表現不錯。
A、這個產品的性能不是有問題,而是說明書寫得不清楚。
B、這個產品的不是性能有問題,而是說明書寫得不清楚。
以上兩例的A句都是因為連接詞位置不對,所以不通;而B句的連接詞位置就正確了。
三、語意段落的重點要求
寫作的過程是由字詞發展到單句,再由單句結合成複合句,接著由複合句連結成語意段落,語意段落經過組織就成文章段落。在複合句連結成語意段落實有以下幾點需要注意:
(一)、語意貫通:
作文時將幾個句子組合在一起,目的是要更完整地把文章的主題說清楚,因此語義之間沒有緊密關係的句子不可以放在一起,否則文章便沒有核心意義了。此外,要把核心意義說清楚,還需要順著文意發展的方向依順序一句一句地說下去,這樣才能做到語意的貫通。
(二)、先後有序
在表達文意的時候,哪個句子先說,哪個句子後說,需依主題與材料配合下所產生的文意情境來安排表達過程中最適當的邏輯順序。句子會出現先後無序的現象,主要是作者的思考邏輯出現問題。如果情境明確、順序安排妥當,自然思路清楚。所以,如果注意句意發展先後的條理性,就可以避免這類問題。
(三)、語氣順暢
每個句子都有一定的語氣,上下文之間語氣應該連貫,相互配合,才能流暢自然。語氣不順暢的原因,有的是由於句式選擇不當造成的,也有是由於連接詞使用不當造成的。所以一定要將各種句式的結構學好,熟悉各種連接詞使用的限制,才能達到語氣順暢的要求。
(四)、句式協調
句式協調,是指每一個句子要與上下句在語意、結構、聲音上互相協調。如果上下句的句式不協調,會造成情意無法銜接的割裂感,進而會使讀者在閱讀時產生文意與情境破碎的感覺。句式產生文意,文意塑造情境,文章成敗的關鍵就在句式的協調。
記敘文

第一節 記敘文的基本性質
一、記敘文的性質:
相信大家都會同意,對文章中需要表達的「人」、「事」、「時」、「地」、「物」等基本材料,用適當的文字加以描寫,是語文表達的最基本要求。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加強記敘文寫作方法是寫作其他一切文體的基礎。所以我們先對記敘文做一「定性」描述,絕對有其必要。記敘文的美感表現手法,基本上是利用圖像切割的「構圖」堆砌而成。而圖像切割的對象就是「材料」,何謂「材料」?如何切割「材料」?是學習記敘文寫作的第一個命題。

二、材料分類矩陣的建立:
文章中所出現的「人」、「事」、「時」、「地」、「物」均可稱之為「材料」,每一種「材料」都有它的「屬性」,這種屬性會直接影響詞彙的「風格色彩」。此外,它可以和其他材料產生「組合」或「聚合」關係,這就會造成句子的「風格情意」。所以一篇文章中所選用的「材料」,會對對作品產生直接而且強烈的影響。如果我們科學的將材料屬性加以區別,可以將材料歸納成各種不同的類型。只要適當的排列,就可以產生我們需要的「材料分類矩陣」。例如:作文題目為「車聲」時,可以試著將材料分成下列的項次:

車聲 引擎空轉聲 加油聲 剎車聲 行走聲 喇叭聲 ……等等
腳踏車 1 2 3 N
機車 4 5 6 7 8 N
汽車 9 10 11 12 13 N
計程車 14 15 16 17 18 N
貨車 19 20 21 22 23 N
貨櫃車 24 25 26 27 28 N
……等等 N N N N N N

三、材料矩陣資料的安排問題:
上表是我們將材料依「車子的類型」歸為一組;「車子發出的聲音」歸為一組。這時就會出現以下的問題:
問題一:(一)、1、6、11、16、21、26 。(二)、4、9、14、19、24。(三)、5、10、15、20、25。上列三組中都有三種以上相似條件的聲音,而你在作文中運用文字描述時如何表現出它們的不同?
問題二:上列表中從1→28這麼多項聲音,你會選擇哪幾類加以描述?
問題三:在你的作文中,「車聲」會表現出何種意象情境?
以上三個問題正是文章寫作時最基本的核心問題,如果你能掌握這些問題的答案,作文應該是一件輕而易舉的功課了。

第二節 記敘文的三段九級評分原則
一、簡介
從前社會上流行一種觀念,認為作文的評分太過主觀、不公平,為避免考生權益受損,不適合在大考中出題。為了提昇作文評分的客觀性、公平性。就有人提出作文評分用三段九級制,試著增加作文評分的客觀性、公平性。其具體項目如下:
(一)、具體事物描寫的能力(上、中、下)。
(二)、材料選擇與組織的能力(上、中、下)。
(三)、意象情境的塑造能力(上、中、下)。
以下將以具體的例證來說明三段九級評分至的基本標準和要求。

二、如何提昇具體事物的描寫能力:
現在試以「剎車聲」這一組為例,說明「如何增強具體事物描寫的能力」。
(一) 只有狀聲詞或簡單的修飾語:

腳踏車剎車聲 腳踏車「ㄍㄧ」的剎車聲。
機車剎車聲 機車「緊張」的煞車聲。
汽車剎車聲 汽車「淒厲」的剎車聲。
貨車剎車聲 貨車「沉重」的剎車聲。
你會發現以上的句子都缺乏修飾,而且意象空洞,所以只能得「下」級分。

(二) 修飾語+狀聲詞+比喻句+敘述詞:

修飾語 狀聲詞 比喻句 敘述詞
腳踏車剎車聲 一連串的輕輕地 「吱…吱…吱」 像玩累的小孩蹣跚的腳步 腳踏車緩緩停了下來。
機車剎車聲 尖銳的一聲 「嘎—」 像失去方向隨意滾動的保齡球 機車在老婦人面前停了下來
汽車剎車聲 淒厲的 「刮…刮…刮…」 像驚慌失措而在哭號的小孩 汽車終於在平交道柵欄前停了下來
貨車剎車聲 一陣陣沉重的 「蹭…蹭…蹭…」 像驚動天地的雷鳴 大貨車就剛好停在我的機車旁。
因為這四種聲音的「輪廓」已經比較清楚、明確的呈現出來,所以可以得「中」級分。
(三) 修飾語+狀聲詞+比喻句+事實敘述+作者心情描述

腳踏車剎車聲 一連串的輕輕地 「吱…吱…吱」 像玩累的小孩蹣跚的腳步 腳踏車緩緩停了下來。 這就是小巷裡的悠閒。
機車剎車聲 尖銳的一聲 「嘎—」 像失去方向隨意滾動的保齡球 機車終於在老婦人面前停了下來 害我為他們嚇出一身冷汗。
汽車剎車聲 淒厲的 「刮…刮…刮…」 像驚慌失措而在哭號的小孩 汽車終於在平交道柵欄前停了下來 都市的警張,總是使人提心吊膽。
貨車剎車聲 突然間一陣陣沉重的 「蹭…蹭…蹭…」 像驚天動地的雷鳴 大貨車就剛好停在我的機車旁 我心裡想著,還好鬼門關今天沒有開。
這四種聲音和作者所要塑造的意象,可以完整的連結在一起。所以可以得「上」級分。

參考範例:

發動機車時,氣爆的聲音如打雷般的響起,在空洞的地下室衝擊著我的耳朵,直到我由地下室奔出後才脫離它的魔掌。一路上,曲軸箱發出「喀拉喀拉」的聲響,就像一包尚未裝滿的螺絲釘被人猛烈的搖晃,令人不禁認為這台車有散掉的可能性。
一路上,各式各樣的汽機車呼嘯而過。大型車輛,如公車,發出陣陣如大鼓青擊的巨響;而跑車則發出有如電鑽高速運轉的刺耳聲音。有時,能聽到五十西西的小機車,一邊嘶聲大喊,還不時發出一陣陣的抖音,一邊竭力向前。
到了學校,聽到腳踏車皆發出「噠、噠、噠」的小碎步,然後就是「輒-」如慘叫般的剎車聲。
最後,在往福利社的途中,遇到送貨的小推車,而小推車則喜悅的發出好像節拍器的敲擊聲。(作者:盧彥森)
三、如何提昇材料選擇與組織的能力
現在試以「車聲」為例,說明「如何提昇材料選擇與組織的能力」。
(一) 只有材料的堆砌,沒有情意的關係:(材料1+材料2+材料3+……)

尖銳的一聲「嘎-」像失去方向、隨意滾動的保齡球,機車終於在老婦人面前停了下來。害我為他們嚇出一身冷汗。淒厲的「刮…刮…刮…」,像驚慌失措而在哭號的小孩,汽車終於在平交道柵欄前停了下來。都市的警張,總使人提心吊膽。突然間一陣沉重的「蹭…蹭…蹭…」,像驚天動地的雷鳴,大貨車就剛好停在我的機車旁。我心裡想著,還好鬼門關今天沒有開。
這三項材料的敘述,就「具體事物的描述」一點而言,沒有問題。可是三個「車聲」之間沒有共同的關係,意象比較凌亂。所以只能得「下」級分。
(二) 有情意的組合,但意象不明確:(前提+材料1+材料2+材料3+…)

在繁華的市區生活,每天上下班時,車聲總帶來許多驚心動魄的畫面。尖銳的一聲「嘎-」像失去方向、隨意滾動的保齡球,機車終於在老婦人面前停了下來。害我為他們嚇出一身冷汗。淒厲的「刮…刮…刮…」,像驚慌失措而在哭號的小孩,汽車終於在平交道柵欄前停了下來。都市的緊張,總使人提心吊膽。突然間一陣沉重的「蹭…蹭…蹭…」,像驚天動地的雷鳴,大貨車就剛好停在我的機車旁。我心裡想著,還好鬼門關今天沒有開。
這三項材料的情境比較可以看出關聯性,但是仍有以下的問題:1、三個「車聲」之間發生的關係銜接不夠順暢。2、因為「車聲」而產生的心理情境未做統合。所以只能得「中」級分。
(三) 材料之間的意象依規律連結成清晰完整的情境。
(前提+連接語+材料1+連接語+材料2+連接語+材料3+…+小結)

在繁華的市區生活,每天上下班時,車聲總帶來許多驚心動魄的畫面。昨天當我接近中正平交道前,在平交道的警鈴聲響起的同時。突然聽到前方傳來,尖銳的一聲「嘎--」,像失去方向、隨意滾動的保齡球,機車終於在老婦人面前停了下來。害我為他們嚇出一身冷汗。而緊跟在機車後面,淒厲的「刮…刮…刮…」,像驚慌失措而在哭號的小孩,汽車終於在平交道柵欄前停了下來。都市的緊張,總使人提心吊膽。當我正在幸災樂禍的同時,突然間一陣沉重的「蹭…蹭…蹭…」,像驚天動地的雷鳴,大貨車就剛好停在我的機車旁。我心裡想著,還好鬼門關今天沒有開。不論是機車、汽車、還是貨車,它們的剎車聲,就像躲在叢林中窺視獵物的野獸,隨時會利用人們的不注意,衝出來展現它們的可怕面貌。
三項材料發生的情景清楚的浮現,而且機車、汽車、貨車依照外形大小順序排列(層遞)。加上最後的情意小結,使整段文字的意象由「車聲」具體明白的轉化成「令人緊張的都市生活」。所以可以得「上」級分。
參考範例:

放學時分,跟幾位同學走在人行道上準備回家。馬路上的汽機車呼嘯而過,也出現了許多各式各樣的聲音。汽車的引擎聲是一定聽得到的。而不時有著一整群輕重型機車衝過,帶來了一陣吵雜,像極了一隊隊遺失了樂譜的節奏樂團,「咚咚噗噗」的演奏著。有時還鳴起了高高低低的喇叭,使整條路上熱鬧非凡。偶爾幾輛大卡車或遊覽車隆隆的從旁經過,有如低沉的鼓聲般使人的心理產生了一波波的迴盪。而還有剛放學的學生騎著腳踏車帶著「喀拉喀拉」的齒輪磨擦聲在一旁輕輕的伴奏著。雖然許多人認為這段時間中交通繁忙,容易使人心煩,但是換個角度來看,這不也是一場每天上演著不同樂章的露天演奏會嗎?作者:李濟宇
四、如何提昇意象塑造的能力:
現在試以「車聲」為例,說明「如何提昇意象塑造的能力」。
(一) 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結論

早晨,那班普通號列車一如往常地準時開車。
啟動前的鳴笛聲劃破清晨寧靜的天空,意味著嶄新的一天即將到來,接著就是引擎轟隆轟隆的催促聲,聽起來好像車頭花了很大力氣才把整列車拉動。
好不容易,走了很遠之後,感覺起來車子好像到達一個極限速度,只見窗外的景物疾速飛過,以及聽見吹進窗戶的風聲呼呼作響,這樣的情境往往把人帶進沉思,直到進下一站。因為火車的剎車聲非常引人注意,尤其是各個車廂之間由於剎車而擠壓所發出的摩擦聲,甚至有時候還會發出刺耳的「吱吱」叫聲。
對於我一個通勤聲而言,每天聽著火車的吵雜聲,不如把它轉化為悠揚的旋律。聆聽火車的聲音,變成了我與火車溝通的語言。作者:李京翰
各段之中「車聲所表現」的意象空洞單調,而且車聲義項羽結論中所要強調的情意落差相當大。所以只能得「下」級分。
(二) 前言+情景1+情景2+結論

喜歡倚著窗,看那芸芸眾生的勞碌奔波,聽那車水馬龍所演奏出的交響曲,想著現代人的生活模式,一切都是那麼的真實自然。
沙丁魚罐頭似的車子,整齊劃一的排在馬路的格子線條內,響著低沉雄厚的喇叭,宛如貝多芬的交響曲,聲聲震盪著人心,卻也額外給人一種沉重的壓迫感。
參差不齊的摩托車隊夾雜在車陣中,發出轟轟的引擎聲,彷彿不斷的春雷,殊不知哪時會不小心被劈中。
突然的警察哨聲,有如樂團的指揮家,操控著樂曲的高低起伏,讓這首曲子顯得更是多采多姿啊!作者:魏瓊文
前言與結論的情意是一致的,但是卻和情景1和情景2的意象互相矛盾。段落結構安排符合要求,但是內容卻不一致。所以得「中」級分。
情境範疇前設+情景1評價+情景2評價+情境總結

生活在現代繁忙的都市裡,最熟悉的聲音不是鳥語,不是蟲鳴,而是各式各樣的車聲。
放學時分,跟幾位同學走在人行道上準備回家。建國路上的汽機車呼嘯而過,也出現了許多各式各樣的聲音。汽車的引擎聲是一定聽得到的。而不時有著一整群輕重型機車衝過,帶來了一陣吵雜,像極了一隊隊遺失了樂譜的節奏樂團,「咚咚噗噗」的演奏著。有時還鳴起了高高低低的喇叭,使整條路上熱鬧非凡。偶爾幾輛大卡車或遊覽車隆隆的從旁經過,有如低沉的鼓聲般使人的心理產生了一波波的迴盪。而還有剛放學的學生騎著腳踏車帶著「喀拉喀拉」的齒輪磨擦聲在一旁輕輕的伴奏著。雖然許多人認為這段時間中交通繁忙,容易使人心煩,但是換個角度來看,這不也是一場每天上演著不同樂章的露天演奏會嗎?
上了公車,雖然隔了一層車窗,車陣的演奏聲依然可以清楚聽到,但是這時上場的主角換成了我坐的公車了。公車的引擎先是節奏緩慢的發出「哄…哄…」的呼吸聲,忽然傳出發怒一般的「哼…哼…哼…」的急促加油聲,車輪開始轉動時,齒輪的「沙沙」聲、彈簧的「嘎嘎」聲也同時上場表演。我才想閉上眼睛,靜靜的讓我的想像力奔放。
忽然傳來「蹭…蹭…蹭…」的氣墊剎車聲,車子緩緩地停在紅燈前。車陣中所有的車都非常有默契的在呼吸著,就像在跑道上等待裁判鳴槍的運動員,這就是我喜歡坐公車的原因。突然,綠燈亮了,結實的「碰…」一輛改裝過的重型機車一馬當先衝了出去,渾厚的「彭…彭…彭…」計程車搶了第二名,這時各路英雄無不聲嘶力竭的叫著、喊著…,只見司機無奈的按了喇叭。蒼老的「叭…叭…」似乎在喃喃自語「你們這些小朋友,也該讓我這個老大哥吧!」當大家都絕塵而去之後,公車像個氣喘吁吁的「大烏龜」賣力的向前爬行。
記憶中這種賽跑,「小綿羊」總是「砰…砰…砰」輕鬆地跑在前面;「運將」們一定是「彭…彭…彭…」的緊跟其後;「烏龜」則是「ㄍㄣˊ…ㄍㄣˊ…」地慢慢的追在後面,想急也急不來。其實在每一個紅綠燈前上場表演的運動會,才真正的反映出蓬勃的「台灣生命力」。亂,其實是一種進步。
每天上學放學,車聲總圍繞在身邊。心情不好時它是「大雜燴」;心情好時它是「演奏會」,趕著回家時它是「運動會」,雖然比不上「鳥叫蟲鳴」那麼悅耳,但卻是都市人生活中最常聽到的聲音。
各段之中「車聲」所表現的意象,層次清楚,而且聚合成一完整情境。所以可以得「上」級分。
第3節 記敘文的基本結構說明
一、記敘文的基本架構
從上一節的敘述裡我們可以總結的說,記敘文的基本架構如下:
第一段:情境範疇前設→環境或說明
第二段:情景1……評價
第三段:情景2……評價
第四段:情景3……評價
第…段:情景 ……評價
末段:情境總結
請注意記敘文的第一段一定要將文章所要表達的『情境』作清楚的設定。每段的「評價」要用『情意』作標準,千萬不要作議論。結尾的「情境總結」要指向眾人可以普遍接受的「情感」。
二、記敘文的文體類型
以下將各類型記敘文構思矩陣的排列原則,作一簡單的說明。
(一)、風景類:重點在把「人」和「自然景物」分列在「材料矩陣」的兩邊。
(二)、物質類:重點在把物質的「形狀、顏色」和「功能」分列在「材料矩陣」的兩邊。
(三)、人物類:重點在把「事蹟」和「交友」分列在「材料矩陣」的兩邊。
(四)、事件類:重點在把「人物」和「物質」分列在「材料矩陣」的兩邊。
第四節 記敘文的寫作重點
一、記敘文寫作時對於「情景」的敘述要掌握「描寫真實」、「凸顯特色」、「注重聯想」三個原則。
二、「描寫真實」是指,必須根據事實作詳細的描寫,不可以憑空設想。如:「我最懷念小時後坐在外公家前面的蕃茄樹上看夕陽。」就扯的太離譜了。
三、「凸顯特色」是指,並非要將所有的「材料」納入文章中,要根據情境所需來將「材料」安排成「主要」、「次要」、「不需要」三類,並依據段落需要放在適當的位置,這樣才能使情境意象浮現出來。
四、「注重聯想」是指,材料如「天空」是客觀,的不具有情感,而情意如「浪漫」是作者主觀的,兩者是透過作者的聯想能力才能聚合成「美」的句子。如「今晚台北的天空非常希臘!」


第五章 論說文

第一節 論說文的基本型態
論說文在過去幾十年的制式教育影響下,「起、承、轉、合」幾乎成了每個學生寫論說文的萬靈丹。但是,今天,如果把它看成「線性函數」來理解,可能會比較好處理。
第二節 論說方向的類型
一、求線段長度(以「自由與守法」一題為例)
1、以自由為0點 自由 自由與守法的 一片混亂
2、以守法為0點
失去自由 最大交集 守法
論述重點:說明「如果盲目追求自由,結果會是一片混亂;如果一味守法,結果是失去自由。只有兩者重疊才有最大值。」這就可以確定文章的有效意義範圍了。
二、求射線方向及其最大值(以「豐收之前」一題為例)
1、以準備為0點
準備 豐收
(要做哪些努力)準備 豐收
準備 豐收
論述重點:說明「有充份的準備才有滿意的豐收;豐收後又要為下一個豐收作準備。」這樣「循環推論」,就可以表現出命題所包含的有效意義趨向於無窮大!
三、座標旋轉(以「燈塔與燭火」一題為例)
1、以燭火為0點 燈塔
2、以燈塔為0點
帶來大範圍的光明
燭火 燈塔
論述重點:說明「實線上是現實物質上的對比、虛線上是抽象的意象的對比;如何由燭火變成燈塔,由燈塔轉化成指引光明的前程。」
論說文的三段九級給分簡例:
原式:
以下表格中的三件事,是中學生作文時,碰到文章主題為「恆心」類,常拿來用的例子。我用它來說明論說文的三段九級評分標準,同學會比較容易接受。

事件1 愛迪生發明電燈
事件2 國父革命
事件3 居禮夫人發現「鐳」
二、如何提昇具體事物描寫的能力
(一)只有簡單事實的敘述

事件1 愛迪生經過多次的失敗,終於發明了電燈。
事件2 國父革命經過十次失敗,終於在第十一次,革命成功,建立了中華民國。
事件3 居禮夫人埋首在實驗室裡,不怕失敗,終於發現了「鐳」。
因為只有簡單事實的敘述,只是孤立的素材。缺乏文學應有的美感修飾,所以只能得「下」級分。
(二)事實+說明

事件1 愛迪生為了發明電燈,實驗了一千多種材料,終於發明了電燈。這種追求成功的毅力和恆心,是我們學習的楷模。
事件2 國父為了推翻滿清,建立民國。期間經過十次失敗,仍不放棄,終於在第十一次廣州起義,得到成功,建立了中華民國。成為大家尊敬的偉人。
事件3 居禮夫人本著對科學的執著,終日埋首於實驗室,不畏艱辛,不怕失敗,終於發現了「鐳」,得到了諾貝爾化學獎的殊榮。
對於事實經過加以說明,使讀者能夠有比較清楚的認識。所以可以得「中」級分。
(三)事實+說明+評價

事件1 愛迪生為了發明電燈,實驗了一千多種材料,終於發明了電燈。這種追求成功的毅力和恆心,是我們學習的楷模。想想看,雖然愛迪生失敗了一千多次。但電燈發明之後,從此點亮了黑夜。黑夜再也不能妨礙人類的活動。只因堅持,就能成就這麼偉大的貢獻,幾次失敗怎能阻止有心人追求理想的決心呢?
事件2 國父為了推翻滿清,建立民國。期間經過十次失敗,仍不放棄,終於在第十一次廣州起義,得到成功,建立了中華民國。成為大家尊敬的偉人。
雖然環境險惡,危機四伏,國父仍然以樂觀的態度面對挫折,鼓舞同志繼續努力。這種堅持必勝的信念,是我們最佳的榜樣。
事件3 居禮夫人本著對科學的執著,終日埋首於實驗室,不畏艱辛,不怕失敗,終於發現了「鐳」,得到了諾貝爾化學獎的殊榮。由於她的努力,使女性在科學上的潛力受到肯定。一個人堅持到底的決心,可以改變世人的觀念,居禮夫人可以說是最好的例證。
除了事實、說明之外,又加上對這一事件的評價,使人可以清楚的知道此一「材料」在文章中所負擔的功能,所以可以得「上」級分。
三、如何提昇事件理論層次分析的能力
(一)假設+證明

假設 證明
事件1 只有堅持到底的人,才有資格享受成功的甜美果實。 愛迪生為了發明電燈,實驗了一千多種材料,終於發明了電燈。這種追求成功的毅力和恆心,是我們學習的楷模。
事件2 能夠永遠樂觀奮鬥,才能夠在歷史上留下美名。 國父為了推翻滿清,建立民國。期間經過十次失敗,仍不放棄,終於在第十一次廣州起義,得到成功,建立了中華民國。成為大家尊敬的偉人。

事件3 無畏傳統的束縛,追求理想,才能成功。 居禮夫人本著對科學的執著,終日埋首於實驗室,不畏艱辛,不怕失敗,終於發現了「鐳」,得到了諾貝爾化學獎的殊榮。由於她的努力,使女性在科學上的潛力受到肯定。
上列三個事件的論述,有理論上的假設,也有事實作為例證。但是並沒有針對事件的價值做出評價,使人不能夠將事件和理論的價值作清楚的認知,文章的結論就會顯的突兀。所以只能得「下」級分。
(二)假設+證明+小結

事件1 只有堅持到底的人,才有資格享受成功的甜美果實。愛迪生為了發明電燈,實驗了一千多種材料,終於發明了電燈。這種追求成功的毅力和恆心,是我們學習的楷模。想想看,雖然愛迪生失敗了一千多次。但電燈發明之後,從此點亮了黑夜。黑夜再也不能妨礙人類的活動。只因堅持,就能成就這麼偉大的貢獻,幾次失敗怎能阻止有心人追求理想的決心呢?
事件2 能夠永遠樂觀奮鬥,才能夠在歷史上留下美名。國父為了推翻滿清,建立民國。期間經過十次失敗,仍不放棄,終於在第十一次廣州起義,得到成功,建立了中華民國。成為大家尊敬的偉人。雖然環境險惡,危機四伏,國父仍然以樂觀的態度面對挫折,鼓舞同志繼續努力。這種堅持必勝的信念,是我們最佳的榜樣。
事件3 無畏傳統的束縛,追求理想,才能成功。居禮夫人本著對科學的執著,終日埋首於實驗室,不畏艱辛,不怕失敗,終於發現了「鐳」,得到了諾貝爾化學獎的殊榮。由於她的努力,使女性在科學上的潛力受到肯定。一個人堅持到底的決心,可以改變世人的觀念,居禮夫人可以說是最好的例證。
以上三個事件,因為多了小結,使得材料所要表達的觀念得到適當的評價,讀者可以得到比較清楚而且有層次的認知,所以可以得「中」級分。
(三)假設+預判+驗證+討論

事件1 只有堅持到底的人,才有資格享受成功的甜美果實。但是在努力的過程中所遭遇到的種種艱難和失敗,往往瓦解了許多人的鬥志,能夠堅持到底的人畢竟只是少數。愛迪生為了發明電燈,實驗了一千多種材料,終於發明了電燈。這種追求成功的毅力和恆心,是我們學習的楷模。想想看,雖然愛迪生失敗了一千多次。但電燈發明之後,從此點亮了黑夜。黑夜再也不能妨礙人類的活動。只因堅持,就能成就這麼偉大的貢獻,幾次失敗怎能阻止有心人追求理想的決心呢?
事件2 能夠永遠樂觀奮鬥,才能夠在歷史上留下美名。在失敗時,仍然對自己的理想和同志充滿信心才是真正的英雄。國父為了推翻滿清,建立民國。期間經過十次失敗,仍不放棄,終於在第十一次廣州起義,得到成功,建立了中華民國。成為大家尊敬的偉人。雖然環境險惡,危機四伏,國父仍然以樂觀的態度面對挫折,鼓舞同志繼續努力。這種堅持必勝的信念,是我們最佳的榜樣。
事件3 無畏傳統的束縛,追求理想,才能成功。多少婦女空有過人的才華,卻不敢反抗傳統,甘於平凡,終於使才能泯滅。居禮夫人本著對科學的執著,終日埋首於實驗室,不畏艱辛,不怕失敗,終於發現了「鐳」,得到了諾貝爾化學獎的殊榮。由於她的努力,使女性在科學上的潛力受到肯定。一個人堅持到底的決心,可以改變世人的觀念,居禮夫人可以說是最好的例證。
因為增加了「預判」,所以可以使事件主角的人格特質「恆心、毅力」與普通人形成明確的對比,所以可以得「上」級分。
如何提昇意象塑造的能力
(一)感想+事件1+事件2+結論

只有堅持到底的人,才有資格享受成功的甜美果實。但是在努力的過程中所遭遇到的種種艱難和失敗,往往瓦解了許多人的鬥志,能夠堅持到底的人畢竟只是少數。
愛迪生為了發明電燈,實驗了一千多種材料,終於發明了電燈。這種追求成功的毅力和恆心,是我們學習的楷模。居禮夫人本著對科學的執著,終日埋首於實驗室,不畏艱辛,不怕失敗,終於發現了「鐳」,得到了諾貝爾化學獎的殊榮。由於她的努力,使女性在科學上的潛力受到肯定。
雖然身為學生的我們常常要面對考試的壓力,我們一定要以愛迪生和居禮夫人為榜樣。繼續努力,堅持理想,一定可以得到理想的成績。同學們大家一起努力吧!
因為只有個別事件,沒有歸納出普遍性的規律。而且因為沒有小結作前提,結論顯得空泛,所以只能得「下」級分。
(二)感想+事件1+事件2+事理規律

只有堅持到底的人,才有資格享受成功的甜美果實。能夠永遠樂觀奮鬥,才能夠在歷史上留下美名。無畏傳統的束縛,追求理想,才能成功。但是在努力的過程中所遭遇到的種種艱難和失敗,往往瓦解了許多人的鬥志,能夠堅持到底的人畢竟只是少數。
愛迪生為了發明電燈,實驗了一千多種材料,終於發明了電燈。這種追求成功的毅力和恆心,是我們學習的楷模。想想看,雖然愛迪生失敗了一千多次。但電燈發明之後,從此點亮了黑夜。黑夜再也不能妨礙人類的活動。只因堅持,就能成就這麼偉大的貢獻,幾次失敗怎能阻止有心人追求理想的決心呢?
多少婦女空有過人的才華,卻不敢反抗傳統,甘於平凡,終於使才能泯滅。居禮夫人本著對科學的執著,終日埋首於實驗室,不畏艱辛,不怕失敗,終於發現了「鐳」,得到了諾貝爾化學獎的殊榮。由於她的努力,使女性在科學上的潛力受到肯定。一個人堅持到底的決心,可以改變世人的觀念,居禮夫人可以說是最好的例證。
在失敗時,仍然對自己的理想和同志充滿信心才是真正的英雄。國父為了推翻滿清,建立民國。期間經過十次失敗,仍不放棄,終於在第十一次廣州起義,得到成功,建立了中華民國。成為大家尊敬的偉人。雖然環境險惡,危機四伏,國父仍然以樂觀的態度面對挫折,鼓舞同志繼續努力。這種堅持必勝的信念,是我們最佳的榜樣。
從以上的例子,我們可以發現無論是科學界或者政治界,只要想成為成功的人都必須堅持理想。有「恆心」才能無畏各種艱困的挫折;有「毅力」才能完成一生的理想。愛迪生、居禮夫人、國父就是我們年輕人堅持「恆心」、「毅力」走向成功之徒的完美典範。
能夠根據前面的事例歸納出一個清楚的規律,但是整個說理的範圍有限,所以只可以得「中」級分。
參考範例:

恆心
俗話說的好:「有恆為成功之本。」恆心是決定一個人成功與失敗的重要關鍵,也是一個人證明自己價值的最重要磨練。往往英雄與無數的失敗者之間的區別,只在於有沒有恆心毅力來達成一切。
如同兩千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的成果為「導電塑膠」,在這創新的發明中,其中一位研究者為我國的科學家,但因為過程中實驗過於繁雜而沒有恆心的放棄了這項研究,而最後成果全被歸為接手研究的日本人,失去了獲得世界上崇高名譽的機會。只因缺乏了恆心,導致了自己之前的努力全部付諸於流水。
古人說:「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從古自今,恆心是成功的不二法門,不管是天賦異稟或是資質駑鈍的人,只要能持之以恆,必能達成目標。所謂「愚公移山」、「鐵杵磨成繡花針」,只要肯吃苦,不畏艱辛,沒有一件是難得倒一位有毅力,有恆心的人。
古今中外,有恆而成功的人比比皆是。而只缺臨門一腳而放棄的人也有如過江之鯽,所以唯有不斷的向目標前進,有恆的堅持到最後一刻,才能通往成功的大道。作者:邱奕淳
(三)規律原則+事件1+事件2+總結

歷史上每一位能夠享有美名,受到後人尊敬的偉人,在他們奮鬥的過程中,也像其他人一樣,都曾遭遇到許多的艱難挑戰。但是因為他們有堅持理想的恆心和毅力,永遠不會對現實妥協,向環境低頭。所以他們才能成就不凡的事業,成為後人學習的典範。
在科學界,只有堅持到底的人,才有資格享受成功的甜美果實。但是在努力的過程中所遭遇到的種種艱難和失敗,往往瓦解了許多人的鬥志,能夠堅持到底的人畢竟只是少數。愛迪生為了發明電燈,實驗了一千多種材料,終於發明了電燈。這種追求成功的毅力和恆心,是我們學習的楷模。想想看,雖然愛迪生失敗了一千多次。但電燈發明之後,從此點亮了黑夜。黑夜再也不能妨礙人類的活動。只因堅持,就能成就這麼偉大的貢獻,幾次失敗怎能阻止有心人追求理想的決心呢?
無畏傳統的束縛,追求理想,才能成功。多少婦女空有過人的才華,卻不敢反抗傳統,甘於平凡,終於使才能泯滅。居禮夫人本著對科學的執著,終日埋首於實驗室,不畏艱辛,不怕失敗,終於發現了「鐳」,得到了諾貝爾化學獎的殊榮。由於她的努力,使女性在科學上的潛力受到肯定。一個人堅持到底的決心,可以改變世人的觀念,居禮夫人可以說是最好的例證。
同樣的,在政治上能夠永遠樂觀奮鬥,才能夠在歷史上留下美名。失敗時,仍然對自己的理想和同志充滿信心才是真正的英雄。國父為了推翻滿清,建立民國。期間經過十次失敗,仍不放棄,終於在第十一次廣州起義,得到成功,建立了中華民國。成為大家尊敬的偉人。雖然環境險惡,危機四伏,國父仍然以樂觀的態度面對挫折,鼓舞同志繼續努力。這種堅持必勝的信念,是我們最佳的榜樣。
每一個人都有理想,有抱負,也都曾經短暫地踏上成功之路。但是,唯有那些堅持「恆心」、「毅力」的人才能走完「成功之路」,得到世人的尊崇。像愛迪生、居禮夫人…等外國科學家;還有偉大的政治家國父,它們都是高懸天際的明星,指引著我們繼續邁向成功。
段落完整,結構完整,能夠逐次加深文章所要表達的「意義」,所以可以得「上」級分。
參考範例

恆心
有恆心是做事成功的基本原則。
有看過萬丈高樓一日即成的嗎?有看過水滴片刻將石頭滴穿的嗎?都沒有。然而現今的社會高樓林立,滴水能穿石,這些都是不爭的事實。它們是怎麼完成的?是靠有恆心的人費盡心力勞力完成的;是靠數以千萬滴的水滴鍥而不捨的攻擊才滴穿的。
有恆心是難能可貴的。聽過愛迪生發明電燈吧?走遍世界各地就為了尋找燈泡的燈絲。經過了幾千次的失敗,還有同事們無以數計的放棄聲浪中,他竟有辦法說出:「我們的實驗很成功啊!我們已經知道這幾千種材料不適合來當燈絲了。」光憑這種精神,就算最後他沒有發明電燈也是個成功者了。
在這社會裡我們看到很多成功的例子。這些成功的人都有一個共通的特點—有恆心。天下沒有一蹴可及的事,相信這句話吧:有恆為成功之本。作者:許瑞億

第四節 論說文的基本結構說明
根據上面的論述,可以得到論說文的基本架構。請你一定要掌握它們的功能。
第一段:理論規則範疇→觀察與提出問題
第二段:假設1+預判+驗證1+討論(小結)
第二段:假設2+預判+驗證2+討論(小結)
…………
末段:總結(可以分為討論理論結構、實行法則、結果評析等三類)
請注意,論說文是以事件的敘述為引介,以事件的歸納及評斷為核心。所以重點在一定要歸納出「事物的根本規律」,才是成功與否的關鍵。
第五節 論說文的寫作重點:
傳統上說論說文有四項重點:「起」、「承」、「轉」、「合」。
1、所謂的「起」是指要以事物的規律來限定文章的「意義範疇」的有效性為何。
2、所謂的「承」是指以具體的事物先將文意指向一個清楚合理的發展方向。
3、所謂的「轉」是指要將文意指向另一個發展方向。而且這兩個方向所形成的夾角越大,文章的內涵越大,說理性越強。
4、所謂的「合」是指將「承」、「轉」兩項資料合於「規律」之內,並且以論述者自身為出發點所發展出的「理想意義範疇」。

第七章 各種寫作新式題型基本認識
過去的作文教學只有命題作文一種,經過科舉考試近千年的塑化,使得作文型態、表現手法、主題意象、材料風格等單元都受到沉重的壓制。結果是學生的作文千篇一率、缺乏創意。為了達到「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的要求,各種新式引導寫作的作文題型紛紛出籠。有鑑於此,特別在這一章裡討論各種題型的簡單原則與技巧。
看圖寫作
一、定義:
給你一個簡單的圖形(如下圖),要你根據圖形而產生的聯想,寫成一篇作文。


二、寫作步驟:
觀察:
先觀察題目所提供的「圖形」線條與圖案,尋找她所可能具有的「性質」或「意義」。(可以想成山、彩虹、橋、噘嘴的線條)
(二)聯想:
利用圖形所表現的性質或意義的屬性,加以轉換成具體的事物或道理規律,才容易使主題的「意象」更加「具體化」。(山、彩虹、橋、噘嘴的意象)
(三)決定主旨、展開敘述。
確定要表達的「意象」或「道理」之後,就利用前面章節所提到有關「主題」、「材料」選用的原則加以適當的安排,展開寫作。
三、寫作要求:
如果畫中所表達的主題意象適合用「說明文」加以說明時,可就畫中提供的圖形意象說明其性質或特徵。
如果畫中所表達的主題意象適合用「記敘文」加以模寫時,可就畫中提供的圖形意象描繪其情意或關係。
如果畫中所表達的主題意象適合用「議論文」加以申論時,可就畫中提供的圖形意象申論其規律或價值。
四、評論:
如圖例所表現出來的情形,一個圖形如果太抽象,人們對它的感覺差異太大,容易造成評分不公平。如果圖形太具體,又不能測出學生的能力。所以這種題型通常用在幼兒圖形與詞彙繫連教學上,比較少用在中學作文訓練中。
引文縮寫
一、定義:
給你一篇或幾篇文章做為基本資料,要你從所提供的資料中彙整出一篇符合題目要求的文章。
二、寫作步驟:
1、保留原始資料的主題。
2、篩選原始資料的材料。
3、重新安排主題與選用材料的關係。
展開寫作。
三、寫作要求:
與原始資料相較而言,縮寫後文章篇幅雖然減少,但文章的意義與情境則不可以有太大的變化。
文章主旨不作改變,但視題目的字數要求,保留必要材料發揮文意。
刪除的材料必須不能造成文意的破碎,否則必須保留。
例如:清明時節雨紛紛, 可縮寫成:時節雨紛紛, 可縮寫成: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行人欲斷魂。 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酒家何處有? 何處有?
行人遙指杏花村。 遙指杏花村。 杏花村。
不可以直接抄錄原文句子,必須重新造句。
四、評論
學測的語文表達單元曾經考過一次文章縮寫。但是因為測驗有時間限制,考生在慌亂之中,還要先讀完原文資料,再進行寫作,所以效果並不理想。如果在教學過程中作縮寫訓練比較可行,但是要注意:不可以只是刪掉不要的句子,在把剩下來的句子照樣抄一遍。因為這樣做根本違離縮寫的精神。
第三節 引文改寫
一、定義:
將原文的文體形式或敘述者身分或敘述角度加以改變。
二、改寫方法:
(一)、形式改寫:
1、改變文體的形式:如由「小說」形式改變成「散文」形式。
2、改變文章的結構:如由「順敘」法改變成「倒敘」法。
3、改變表達的方式:如由「間接」敘述改變成「直接」敘述。
4、改變敘述者的身份:如將原文中的第二人稱「你」,改變成第一人稱「我」。 而將原文中的第一人稱「我」,改變成第二人稱「你」。
(二)、內容改寫:
1、改變主題思想:如將「贊成」改為「反對」;「幸福」改為「痛苦」。
2、改變中心人物:如將原文中的第二人稱「你」,改變成第一人稱「我」。 而將原文中的第一人稱「我」,改變成第二人稱「你」。
3、改變內容深淺:如將比較學術性的資料改寫成一般人也能了解的文字敘述。
三、寫作要求:
1、閱讀原文時要掌握原文的內容、理解原文的情意發展方向。改寫時才不會產生原文情境轉換後明顯的差異。
2、根據題目要求寫作。先預設好改寫後文意發展的方向以及情境風格的轉變,再根據主題材料的組織來設計內容。
四、評論:
其實過去常考的「翻譯」也算改寫的一種。可以先從古文翻譯成白話文、古詩翻譯成白話文來練習最基本的觀念。學測曾經考過將老人的日記改為散文,這種題型以後還有可能被命題,一定要學好。
第四節 引文擴寫
一、定義:
給你一段文章做為原文,要求你在不改變文意的情況下,將原文的結構與內容擴大成題目規定的規模。
二、寫作步驟:
1、閱讀原文,掌握原文的主旨,確定擴寫後的文意發展方向與發展範圍。
2、根據原文所提供的材料、增補文章擴展時所需的材料。
3、展開寫作。
三、寫作要求:
1、要擴充文章內容首先要擴大文章主題的內涵。
2、主題內涵擴充後,結構隨之放大,必須增加材料來充實文意。
3、增加材料時可利用排比修辭法來放大文章結構,補充文章內涵。
4、增加材料時可利用映襯的正反對比法來擴大論述範圍,加強文意深度。
四、評論:
其實引導式作文都有一段引言來限制文章的文意方向和文意範圍,把它看成文章的擴寫也未嘗不可。所以,擴寫用到的機會最大。
第五節 引文續寫
一、定義:
給你一篇尚未完成的文章,要你補充內容使之完整。
二、寫作步驟:
1、閱讀原文,掌握原文主旨及續寫方向。
2、根據原文,安排材料組織及敘述的先後順序。
三、寫作要求:
1、完整性:原文與敘寫文之間的情境必須和諧完整。
2、延伸性:補充情節內容,延伸發展原文的主幹。
第六節 詞語串聯
一、定義:
給你很多個成語,要你利用一定數目的成語來完成一篇文章。
二、寫作步驟:
1、掌握詞語性質,確立文章主旨。
2、根據詞語使用情境,排列先後順序,填補文意空缺。
三、寫作要求:
1、注意詞語之間風格的一致性,使文章情境和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vid394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