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戰守策 練習題
甲‧單一選擇題
1.「銷耗鈍眊」意謂 (A)日漸耗損,以致勇氣衰竭 (B)消逝喪失,
以致模糊不 清 (C)銷鎔鑄造,以致漸失本來形狀 (D)耗損漸增,以致
不敷運用。
2.「進退坐作」意謂 (A)打仗殺敵動作 (B)前進、駐紮動作(C)
灑掃應對 動作 (D)軍事操練動作。
3.下列何者是「作戰時,用兵器互相砍殺」 (A)鐘鼓旌旗 (B)轍
亂旗靡 (C) 鋒發韻流 (D)斬刈殺伐。
4.下列何者形容「急於奔逃」 (A)獸奔鳥竄 (B)追亡逐北 (C)
斬將搴旗 (D)運筆如飛。
5.下列何者有「無從發生」之意 (A)其來有自 (B)無自而有
(C)漸不可長 (D) 見微知漸。
6.「御蓋」二字之意為 (A)進酒 (B)穿衣(C)撐傘(D)駕車。
7.「浸漬」可引申為 (A)教育 (B)感染(C)宣導(D)呼籲。
8.「訛言」二字之意為 (A)散布謠言 (B)不聽諫言 (C)違背教
訓 (D) 不明是非。
9.下列何者形容「久處享樂之中」 (A)痿蹶 (B)酣豢 (C)怵惕
(D)造 次。
10.下列何者形容「極端恐懼」 (A)陵壓 (B)蕞爾 (C)冬烘
(D)股慄。
11.「卒有盜賊之警」之「卒」字,其正確解釋應為 (A)終於(B)
突然 (C) 不幸 (D)軍隊。
12.「陵壓百姓,而邀其上」之「邀」字,其正確解釋應為 (A)要挾
(B)要求 (C) 邀約 (D)訪問。
13.「庶人之在官者,教以行陣之節;役民之司盜者,授以擊刺之術。」
「役民之司盜者」 意謂 (A)驅策百姓為盜之人(B)服勤務而任捕盜之
民 (C)管理百姓而監 守自盜之官 (D)驅使監視盜賊之百姓。
14.「及至後世,用迂儒之議,以去兵為王者之盛節。」作者之意(A)
認為以武力統 一天下乃是盛舉 (B)反對以出兵征伐天下而稱王的建議
(C)贊成擁兵自重即 可為王的說法 (D)反以解除軍備作為王者美德的說
法。
15.「教戰守策」這個題目的意思是 (A)教育、作戰、防守的策略
(B)教導人民 作戰和防守的計策 (C)教導人民作戰時所需遵守的策略
(D)關於教導人民作 戰和防守的進策。
16.「秋冬之際,致民田獵以講武,教之以進退坐作之方。」其目的為
(A)擁兵自重, 以達南面為王 (B)傳古都試之法,教以行陣之節(C)
使其心志安於斬刈殺伐 之際而不懾 (D)使其四體狃於寒暑之變。
17.「論戰鬥之事,則縮項而股慄;聞盜賊之名,則掩耳而不願聽。」意
謂 (A)士大 夫為天下既平,不可無故擾民 (B)說明天下人之怯儒、逃
避的心態 (C)當今四方無事,變故無無自而有,不可多事 (D)描述戰鬥
和盜賊的可怕。
18.「夫無故而動民,雖有小怨,然孰與夫一旦之危哉?」其中「然孰
與夫一旦之危哉」意謂 (A)但有誰敢說國家在短時間內沒有危險 (B)
但有誰能替出突然而至的危險是來自何方 (C)但比起那朝不保夕,奄奄一
息的人,那一樣好 (D)但比起那突然而來的危險,那一樣好?
19.「陵壓百姓,而邀其上。」意謂 (A)陵虐百姓,要脅長上 (B)
欺下怕上,逢 迎諂媚 (C)壓榨百姓,以邀功長上 (D)欺善怕惡,巧言
令色。
20.「如使平民皆習於兵,彼知有所敵,則固以破其奸譁而折其驕氣」意
謂 (A)使民 知曉軍事,官吏知有知戰之民相抗衡,即不敢有所蠢動 (B)
民知軍事則敵人無法滲透可挫其驕氣 (C)平日施以國民兵訓練,官兵知有所
敵人,方不致有顛覆的陰謀 (D)實施全民皆兵,一有外患則足以抵抗。
21.「夫無故而動民,雖有小怨,然孰與夫一旦之危哉?」句中「孰與夫
一旦之危哉」意謂 (A)誰能承擔那突來的危險呢? (B)怎可忽略那突
發的危險呢? (C)怎能預料那一旦突發的危險呢? (D)怎能與一旦突發
的危險相比呢?
22.「此其患不見於今,而將見於他日,今不為之計,其後將有所不可救
者。」作者此語實乃 (A)危言聳聽 (B)譁眾取寵 (C)具精識遠見
(D)矯俗干名
23.「教以進退坐作之方。」意謂 (A)教以居家應對進退之法度(B)
教以坐姿及進出之禮節 (C)教以軍事操練中進退坐起等基本動作 (D)教
導人民棄文習武,以保國衛民。
24.「今天下屯聚之兵,驕豪而多怨,陵壓百姓,而邀其上者,何故?」
句中「邀其上者」意謂 (A)邀請上司 (B)向上司討功 (C)向上司
要挾者 (D)巴結上司者。
25.「而士大夫亦未嘗言兵,以為生事擾民,漸不可長。」意謂 (A)
己飢己溺,不輕 生事端 (B)不諳軍旅,致陷民塗炭 (C)不言軍事,恐
生事擾民 (D)奪取兵權,乃乘機坐大。
26.「役民之司盜者,授以擊刺之術。」「役民之司盜者」意謂 (A)
盜賊能夠棄暗投明的 (B)年輕力盛,負責捕捉盜賊的人 (C)服勞役去
伺察盜賊的人 (D)徵服勤務而擔任捕捉盜賊的人民。
27.「今王公貴人,處於重屋之下,出則乘輿,風則襲裘,雨則御蓋。」
意謂 (A)貴族生活缺少鍛鍊 (C)貴族生活於風雨之中 (D)作者羨
慕貴族的生活。
28.「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是故天下雖平,不敢忘戰。」「知兵之
不可去也」意謂(A)熟悉兵法,日日研習 (B)用兵作戰,不可不知兵法
(C)知道不能沒有武備,不能去除 (D)有知道胸中不可沒有韜略遠謀。
29.「一旦出身而蹈死地」意謂 (A)突然要人民訓練有素,士氣高昂
(B)突然要軍隊慷愾同仇 (C)突然令人民冒生命危險與敵人作戰 (D)
突然命人民服勞役, 構築工程。
30.「生事擾民,漸不可長」意謂 (A)製造事端擾亂人民,不可令其逐
漸蔓延擴大 (B)事情紛擾,不可令其逐漸惡化 (C)盜寇橫行,不可令其
囂張自如 (D)雜捐苛 稅,不可加於人民身上。
31.「如使平民皆習於兵,彼知有所敵,則固以破其奸謀。」「彼知有所
敵」意謂 (A) 使民知道有西夏、遼兩國的外敵 (B)人民知道,戰備完
善,不懼外敵 (C)官兵知有知戰之民與之相敵 (D)人民知道虎視眈眈的
敵人,正環視著我們。
32.「今天下屯聚之兵,驕豪而多怨,陵壓百姓,而邀其上。」「陵壓百
而邀其上」意謂(A)魚肉百姓,日日奢靡 (B)上下勾結,凌虐百姓(C)
巴結上司而欺壓百 姓 (D)要挾上司,凌虐下民。
33.「無故而動民,雖有小怨,然孰與夫一旦之危哉」 (A)無緣無故
勞動人民,雖有 小小怨恨,但怎能與突然發生的危險相比 (B)沒有緣由訓
練百姓,百姓雖然不便,但怎能與每天可能發生的事情相比 (C)沒有理由的
捐收稅款,人民雖有怨恨,但怎能與突然大量徵收來得嚴重呢 (D)無緣無故
教導人民,雖有小小怨恨,但怎能 與不知而發生危險來得埋怨多呢?
34.「用之不以漸」意謂 (A)所用之兵,不是從平日逐漸徵召而來的
(B)用兵無 度,到處征戰 (C)所用之兵,不是從平日逐漸訓練出來的
(D)用兵不講兵法。
35.「相與恐懼訛言」意謂 (A)以誇張不實之言恐嚇對方 (B)彼
此恐懼,相互散布謠言 (C)聽信謠言,彼此更加恐懼 (D)彼此恐懼,
散布敗亡消息。
36.「致民田獵以講武」意謂 (A)招集人民到田野中講習武藝 (B)
使人民在耕種、 打獵時鍛鍊強健的身體 (C)招集人民打獵,藉以練習武藝
(D)從打獵中,挑 選精兵,並訓練其武藝。
37.「教之以進退坐作之方」意謂 (A)教他們作戰應由灑掃應對做起
(B)教他們斬刈殺伐的絕妙技巧 (C)教他們軍隊對陣時應有的態度(D)
教他們軍事操練 中的基本動作。
38.「使其心志安於斬刈殺伐之際而不懾」意謂 (A)使他們視死如歸
,而無雜念 (B) 使他們在戰鬥砍殺時,人人無後顧之憂 (C)使他們
在與敵人戰鬥砍殺時,心志堅定而不畏懼 (D)使他們在戰鬥砍殺時,同進
同退。
39.「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勞」意謂 (A)未能洞察機先 (B)
不能未雨綢繆 (C)無法面對世局 (D)難以適應環境。
40.「酣豢於遊戲酒食之間」意謂 (A)飼養動物過於奢靡 (B)荒廢
朝政,不明是非 (C)久處嬉戲享樂之中 (D)以美酒嘉肴款待賓客。
41.「銷耗鈍眊,痿蹶而不復振」意謂 (A)逐漸受損、消竭,最後萎靡
而不能振作 (B)消耗浪費,落得窮拓終生 (C)不明事理,被人恥笑謾罵
(D)精神萎靡不振, 無法勝任朝廷重任。
42.「輕霜露而狎風雨」意謂 (A)終日暴露原野之中 (B)披星戴月
早出晚歸 (C) 縱身自然風雨為友 (D)漠視寒冷,不怕風雨。
43.「論戰鬥之事,則縮頸而股慄」意謂 (A)討論戰鬥情事,全神貫注
(B)討論戰爭事情,心感恐懼 (C)討論戰陣之事,費盡心機 (D)討論
兵法謀略,胸有成竹。
44.「天下苟不免於用兵,而用之不以漸,使民於安樂無事之中,一旦出
身而蹈死地,則 其為患必有所不測」意謂 (A)戰爭時常發生,人人必須提
高警覺,才能避免災禍 臨身 (B)用兵行軍之道,必在勸人多做準備,以不
變應萬變 (C)不能避免戰, 只好奮前殺敵,不要坐失良機 (D)戰爭無
從避免,未能平時訓練人民,驟然出戰必甚危險。
45.「天下果未能去兵,則其一旦將以不教之民而驅之戰」意謂 (A)
避免不了戰爭,只好全國動員作戰 (B)戰爭既已來到,勢必傾出全力迎頭
痛擊 (C)無法免除戰爭,有朝將把未經訓練的人民趕去作戰 (D)軍備
不予解除,人民必將不聽指令而彼此攻戰。
46.「陵壓百姓,而邀其上」意謂 (A)欺下怕上,時時逢諂 (B)欺
善怕惡,滿口巧言令色 (C)壓榨百姓,以求邀功 (D)陵虐百姓,要脅長
上。
47.詞語異同 (A)「陵壓」與「沮遏」均指欺侮(B)「股慄」與「大
恚」均指生氣 (C)「御蓋」與「親狎」均指親近 (D)「重屋」意同「樓
房」 (E)「襲裘」與「鈍 眊」均指勇氣衰竭。
48.教戰守策這個題目的意思是 (A)教育、作戰、防守的策略 (B)
教導人民作戰和防守的計策 (C)教導人民作戰時需遵守的策略(D)關於教
導人民作戰和防守的進策。
49.教戰守策屬於 (A)對策 (B)射策 (C)進策 (D)上策。
50.蘇軾之文 (A)汪洋宏肆 (B)汪洋澹泊 (C)豪邁雄渾 (D)
俊逸清新。
51.蘇軾之字為 (A)子厚 (B)子建 (C)子由 (D)子瞻。
52.教戰守策三大戰守方法,不列何者非是 (A)尊尚武勇 (B)授以擊
刺之術 (C)教以行陣之節 (D)出身而蹈死地。
乙‧多重選擇題
1.「滿清末季,內政不修,列強環伺,國家□□□□。幸賴 國父領導革
命成功,始為國家帶來新機運。」缺空的成語可以是 (A)危如累卵(B)
岌岌可危 (C) 危言危行 (D)危在旦夕 (E)居安思危。
2.「人如果安於富裕生活,□□於遊戲酒食之間,就將消蝕奮發的精神。
」缺空的詞語可以是 (A)酣豢 (B)耽湎 (C)沉溺 (D)監臨
(E)審察。
3.三蘇 (A)指洵、軾、轍,蘇氏父子 (B)皆以古文名家 (C)策論
最受士子 重視 (D)軾兼長詩詞,亦工書畫 (E)轍自號潁遺老,著有欒
城集。
4.文體 (A)祭文以表達哀悼之情為主,其體裁限用韻文 (B)序所以說
明著作之旨趣及經過,原皆置於全書之末 (C)漢代應試陳言稱為對策,後世
人臣著策上於朝廷,稱為進策 (D)古代人臣言事於君,用章、奏、表、議四
種,其中表用以陳請 (E)賦可分為俳賦、律賦、散賦、蘇軾的「赤壁賦」,
屬於散賦。
5.蘇軾 (A)蘇洵之子,蘇轍之弟 (B)與辛棄疾同為豪放派詞人,世稱
蘇辛 (C) 擅長策議論辨之作,留論為其著名史論之一 (D)博通經史,書
畫亦冠絕一時 (E)知杭州時,建西湖長堤,世稱蘇堤。
6.「智者明察事理,慮事深遠,常能□□□□,非庸人所能及。」缺空詞
語可以是 (A)防患未然 (B)未雨綢繆 (C)居安思危 (D)隄潰蟻
孔 (E)臨危制亂。
7.「雖有小怨,然□□夫一旦之危哉?」缺空的詞語可以是 (A)孰與
(B)相若 (C) 孰若 (D)何若 (E)何必。
8.蘇軾 (A)嘗自謂:「作文如行雲流水」 (B)謂王維:「詩中有畫,
畫中有詩。」(C)謂范仲淹:「天下第一流人物」 (D)謂韓愈:「匹夫而
為百世師。」 (E)謂李白:「子謫人也。」
9.序與策 (A)序可分為序跋類和贈序類,策則分對策和射策二體 (B)
序用以說明著作主旨,文前曰序,文後曰跋,如史記太史公自序即居全書之首
(C)策是臣下向君王陳述政事之論文,如教戰守策,即是射策 (D)黃花岡
烈士事略序為自序(E)贈人以言,是為贈序,師說一文屬之。
10.兩兩音義相同者 (A)不屈不「撓」;「撓」以軍法 (B)驕「樂」
;「樂」佚遊 (C)「屬」予作文以記之;「屬」客而告之 (D)融合無「
間」;「間」不容髮 (E)「邀」其上;舉杯「邀」明月。
11.下列敘述,何者為正確 (A)「斬刈」之「刈」,割斷 (B)「安
於佚樂」之「佚」, 逸也 (C)「訛言」之「訛」,正也 (D)「酣豢」之
「豢」,沈迷 (E)「痿蹶」之「蹶」,跌倒。
12.下列敘述,何者為正確 (A)「卒有盜賊之警」之「卒」,突然
(B)「一出而乘 之」之「乘」,藉也 (C)「狎風雨」之「狎」,輕慢
(D)「御蓋」之「蓋」,雨 傘 (E)「狃於寒暑之變」之「狃」,常也。
13.下列成語解釋,何者為正確 (A)進退坐作:前進後退的作戰方式
(B)斬刈殺伐:作戰時用兵器互相砍殺 (C)獸奔鳥竄:喻敗逃之狀
(D)銷耗鈍眊:勇氣 日漸受損消竭 (E)臨危制亂:處於困厄危險之中。
14.下列成語解釋,何者為正確 (A)不測之患:無法預知的災禍
(B)無自而有:事出有因 (C)酣豢酒食:過分安逸的宴飲享樂 (D)
相與訛言:相互責罵 (E)縮頸股慄:極端恐懼。
15.選出解釋正確者 (A)「訛言」,正直的話 (B)「股慄」,戒謹
警惕貌 (C)「尋釁」,故意尋隙 (D)「郁郁」,生意茂盛 (E)「陵
壓」,欺陵壓迫。
16.下列敘述,何者為正確 (A)「浸漬」,感染 (B)「御蓋」,用印
(C)「酣豢」, 久處享樂之中 (D)「痿蹶」,委靡不振 (E)「乘輿」
,坐船。
17.下列敘述何者為非 (A)「每歲終則聚於郡府,如古都試之法,有勝
負,有賞罰,而行之既久,則又以軍法從事。」「軍法從事」意謂改訂軍中的法
令制度 (B)「出 身而蹈死地」意謂冒生命危險與敵人作戰 (C)「當時
學生們都緘口結舌,不知所答,但內心卻有說不出的感動」是說學生們都「不知
所云」(D)「直可驚天地, 泣鬼神」「直」字可替換為「正」。
18.在教戰守策一文中,何者為「去兵」的結果 (A)四方之民,獸奔鳥
竄,乞為囚虜之不暇 (B)輕霜露而狎風雨 (C)其心志安於斬刈殺伐之際
而不懾 (D)將以不教之民而驅之戰 (E)則固以破其奸謀,而折其驕氣。
19.教戰守策 (A)「農夫小民,終歲勤苦,而未嘗告病」意謂貧苦無依
(B)「卷甲而藏之」意謂去兵 (C)意謂以去兵為盛節 (D)「西北二虜
」係指遼、夏 (E)「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是故天下雖平,不敢忘戰」
意謂過門不入,枵腹從公。
20.下列五句中,並有「卒」字,選出「卒」字意義相同的文句(A)
「卒」有盜賊之警,則相與恐懼訛言 (B)民莫不榖,我獨不「卒」 (C)
涕泣謀於禁「卒」 (D)其囚及期而「卒」自歸,無後者 (E)「卒」然相
遇於草野之間。
21.下列五句中並有「厭」字,何者與「奉之者有限,而求之者無厭」之
「厭」字意義相同 (A)如大海容納眾流,不「厭」涓滴 (B)暴秦之欲無
「厭」 (C)時然後言,人不「厭」其言 (D)從獸無「厭」,謂之荒
(E)見君子而后「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22.下列五句並有「自」字,選出「自」字意義相同之文句 (A)不辱
其先者,其來有「自」 (B)「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C)「自」耕
稼陶漁,以至於帝 (D)「自」暴,不可與有言也 (E)愚者見四方無事,
以為變故無「自」而有。
23.詞語異同 (A)「銷耗鈍眊」與「喪氣挫鋒」均指頹靡 (B)「無
自而有」與「無所自來」均指無從發生 (C)「不測之患」與「無妄之災」
均指意外之禍 (D) 「縮頸股慄」與「觳觫股戰」均指恐懼 (E)「痿蹶不
振」與「聲東擊」均指無生氣貌。
24.詞語異同 (A)「獸奔鳥竄」與「棄甲曳兵」均指敗走 (B)「酣豢
酒食」與「聲色犬馬」均指沈迷享樂 (C)「斬刈殺伐」與「歸馬放牛」均指
交戰猛烈 (D)「出身蹈死」與「悠悠忽忽」均指心不定貌 (E)「王公貴
人」與「搢紳軒冕」均指達官貴人。
25.下列成語,何者可用來比喻「事前防範」 (A)曲突徙薪 (B)未
雨綢繆 (C)持盈保泰 (D)居安思危 (E)防微杜漸。
26.下列成語,何者可用來形容「敗逃之狀」(A)轍亂旗靡 (B)棄
甲曳兵 (C) 獸奔鳥竄 (D)追亡逐北 (E)出身蹈死。
27.下列成語,何者可用來形容「互相傳播謠言」 (A)指陳歷歷
(B)相與訛言 (C) 蜚長流短 (D)捕風捉影 (E)言而有徵。
28.下列那一組詞義相反 (A)「礎潤而雨」與「月暉而風」 (B)「
柔茹剛吐」與「欺軟怕硬」 (C)「獸奔鳥竄」與「棄甲曳兵」 (D)「發
憤忘食」與「翫歲愒時」 (E)「無自而有」與「其來有自」。
29.下列那一組詞義相反 (A)「酣豢酒食」與「沈湎聲色」 (B)「
出神入化」與「爐火純青」 (C)「饘粥餬口」與「日食萬錢」(D)「未雨
綢繆」與「臨渴掘井」 (E)「披星戴月」與「宵衣旰食」。
30.就下列成語中選出正確無誤者 (A)酣豢酒食 (B)紙醉金迷
(C)慄慄危懼 (D)縮頸股慄 (E)色厲內任。
31.就下列成語中選出正確無誤者 (A)不側之患 (B)搢紳宣冕
(C)佩紫懷黃(D)首屈一首 (E)捕風捉影。
32.就下列成語中選出正確無誤者 (A)委厥不振 (B)銷耗鈍眊
(C)獸奔鳥竄 (D)張皇失錯 (E)怵怵惕惕。
33.詞語異同 (A)「盛節」與「令德」均指美德 (B)「訛言」與「
讕言」均指謠言 (C)「酣豢」與「屬酒」均指勸酒 (D)「痿蹶」與「頹
唐」均指委靡 (E)「浸漬」與「感染」均指溼透。
34.下列五句中都有「區區」一詞,其中詞義相同的有 (A)是以「區
區」之祿山一出而乘之 (B)「區區」實不敢當 (C)不任「區區」向往之
至 (D)一心抱「區區」,懼君不識察 (E)是以「區區」,不能廢遠。
35.「生民」義同於 (A)烝民 (B)蒼生 (C)黎明 (D)黔首
(E)黎元。
36.下列詞語,何者可用來形容「欺侮」之意 (A)御蓋 (B)浸漬
(C)陵壓 (D)魚肉 (E)欺榨。
37.下列詞語,何者可用來形容「沈迷宴樂」之意 (A)餬口 (B)
酣豢 (C)耽 樂 (D)觳觫 (E)醉養。
38.下列那一組詞義相反 (A)「注腳」與「注解」 (B)「豁然」與
「晦暗」 (C)「不暇」與「餘功」 (D)「儼然」與「紊亂」 (E)
「平居」與「向來」。
39.下列那一組詞義相反 (A)「怡然」與「和悅」 (B)「黃髮」與
「孺子」 (C)「翼翼」與「粗疏」 (D)「同年」與「同榜」 (E)
「詬病」與「稱揚」。
40.教戰守策 (A)北宋蘇軾作 (B)主張居安思危 (C)提出士大
夫尊尚武勇, 講習兵法 (D)策為文體一種,漢代稱應試陳言謂之對策
(E)蘇軾曾在宋仁宗時應制科,進時務策二十餘篇。
41.蘇軾 (A)母程氏親授之書 (B)曾知杭州,貶南海儋州,遷黃州團
練使 (C) 徽宗元年北返時,卒於常州 (D)宋仁宗時進時務策二十餘篇,
教戰守策為其中一篇 (E)蘇軾蘇軾長於策論。
42.蘇軾文學 (A)軾與弟轍同法其父洵為文 (B)三蘇之文源於戰國
策、離騷、縱橫家 (C)文章汪洋宏肆,如行雲流水,不可羈握 (D)詩、
詞、書、畫亦冠絕一時 (E)詞與辛棄疾並稱,自成豪放一格。
43.三蘇 (A)皆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B)其文出自國策、史記 (
C)長於策論,最受士子重視,為應制之範文 (D)為歐陽修所拔取 (E)
以蘇軾之才氣最為橫溢。
44.蘇軾之譽 (A)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B)韓愈「匹夫而
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 (C)司空圖「羚羊挂角,無蹟可循」 (D)
左氏「豔而富,其失也巫」 (E)歐陽修「口無擇言,身無擇行」。
45.蘇軾 (A)蘇洵之子 (B)蘇轍之弟 (C)知杭州時築室於東坡,
自號東坡居士 (D)其文氣盛理足,豪邁不群 (E)著有困學紀聞、經史答
問等書。
46.左傳 (A)又稱左氏春秋、春秋內傳 (B)目的在於明孔子不以空言
立說也 (C) 編年紀事體 (D)起自魯隱公,迄於魯定公(E)以魯史為
中心,旁及諸侯之國。
47.「教戰守策」 (A)內容主張承平勿言兵,以免擾民,一旦有事,再
召集民眾施以軍事訓練 (B)亟言唐朝衰微,乃由於卷甲去兵,與人民耽於安
樂所致 (C)乃蘇軾上於宋神宗 (D)文首點明當今生民之患「在於知安而
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勞」(E)是屬於進策。
48.蘇軾 (A)謫杭州時,築室東坡,自號東坡居士 (B)知黃州時,建
西湖長堤,世稱蘇堤 (C)擅長策議論辨之作 (D)書畫冠絕一時 (E)
文出於國策,莊子及縱橫家。
49.歐陽修與蘇軾比較 (A)歐為北宋,蘇軾為南宋文壇之領導者 (B)
蘇軾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並稱「三蘇」 (C)歐文造語平易而情韻綿邈;東
坡則文章汪洋宏肆,如雲流水,不可羈握 (D)修為道學家,推崇孟、韓,排
斥佛老;東坡則諸學並包 (E)都曾貶至滁州。
50.三傳比較 (A)左傳善於禮,公羊善於讖,榖梁善於經 (B)左傳
偏袒魯國,公羊偏袒齊國,榖梁偏袒晉國 (C)左傳多史事,公羊、榖梁多義
例 (D)左傳失於巫,公羊失於俗,榖梁失於短 (E)左傳豔而富,公羊辯
而裁,榖梁清而婉。
51.唐宋八家 (A)蘇轍行文汪洋澹泊 (B)蘇洵著有嘉祐集 (C)
王安石詩歌清峭謹嚴 (D)曾鞏又號南豐先生 (E)歐陽修主張明道致
用,詩詞飄灑奔放。
52.國學常識 (A)左傳以魯史為中心,為編年紀事之體 (B)公羊、
榖梁載記時間相同 (C)曾鞏行文筆法謹嚴,以議論著稱 (D)王維詩閑雅
清淡,後人以神韻派視之;王勃以滕王閣序有名於時 (E)王羲之長於書法,
草、隸為古今第一人。
53.蘇軾 (A)字子瞻,諡文忠 (B)嘗自謂其文:「汪洋澹泊,秀傑之
氣,終不可掩」 (C)詞風豪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D)神宗時,進時務策
二十五篇議新法,忤王安石,自請外任 (E)擅長策論,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54.古文 (A)對今文而言,在經學上為古文經 (B)對籀文而言,為孔
子壁中書 (C)對楷書而言,為秦小篆 (D)對八代之文而言,為韓愈所倡
載道之散文 (E)對語體文而言,為文言文。
55.句法與修辭 (A)教戰守策通篇主旨在於士大夫、庶人之在官者、役
民之司盜者如何去做 (B)本文係以正反方式敘議成文 (C)漢代應試陳言
,謂之進策 (D)後世人臣著策上於朝廷者,稱為對策 (E)本文以「夫當
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句設問,開啟文端。
56.文體 (A)賦可分俳賦、律賦、散賦,蘇軾赤壁賦屬散賦 (B)祭文
有用韻、不用韻之別,韓愈祭十二郎文係採用韻之祭文 (C)記以敘事為主,
如陶潛桃花源 記;亦有雜以議論者,如錢公輔義田記 (D)借史事以抒發個人
觀感,是為史論,如蘇軾留侯論 (E)漢代應試陳言,謂之對策;後世人臣著
策上於朝廷,謂之進策,蘇軾教戰守策係進策。
公告版位
本網頁圖文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當即改善,聯絡信箱 david3942yahoo.com.tw
若要閱覽更多的經典書籍或文章,請由右側之推薦連結至各網誌即可,如有任何意見請利用迴響或電子信箱來信指正 .
- Aug 22 Sat 2009 23:16
教戰守策 練習題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