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師表 練習題
甲‧單一選擇題
1.出師表:「陛下亦宜自課,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意近 (A)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 (B)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 (C)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 (D)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
2.出師表:「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治。」
數句乃勸後主 (A)勵精圖治,攘奸除凶 (B)諮諏善道,察納雅言 (C)賞罰分明,無所偏私 (D)開張聖聽,裨補闕漏。
3.「陟罰臧否,不宜異同。」意謂 (A)賞罰善惡,不應有異,也不應有同 (B)隱惡揚善,不應有差別 (C)賞罰好惡,不應相同 (D)賞善罰惡,不應有異 (E)懲罰頑劣,不應徇私。
4.「法規初立,容有未當之處,須視實際情形□□□□,始能臻於完善。」缺空的成語可以是 (A)困心衡慮 (B)動心忍性 (C)奮發淬勵 (D)斟酌損益。
5.「受命以來,夙夜憂勤,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意謂: (A)託付無人,責無旁貸 (B)知遇恩重,鞠躬盡瘁 (C)國祚在握,任重道遠 (D)為國擇才,嚴陣以待。
6.「忠志之士,亡身於外。」「亡身於外」意謂 (A)為國家效命於疆場 (B)為國驅馳,三過其門而不入 (C)堅守崗位,默默奉獻 (D)為外交事務忙碌奔波。
7.「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猥自枉屈」意謂: (A)委屈的貶抑自己的身分
(B)表示自己的過錯 (C)因地位卑微而感委曲 (D)枉為人主而冤枉委屈。
8.「行陣和睦,優劣得所。」意謂 (A)軍紀森嚴,處置得當 (B)不分貴賤,因材器使 (C)相親相愛,各盡本分 (D)軍紀和諧,知人善任。
9.「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
許先帝以驅馳。」此段文句重點在 (A)先帝選拔人才,滿朝文武盡賢臣 (B)
己之獻身國事,乃報先帝知遇之恩 (C)先帝知人善任,故能得士效死還報 (D)
己本淺陋,因緣際會,幸處廊廟。
10.「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治。」諸葛亮
勸後主 (A)勵精圖治,攘除奸凶 (B)諮諏善道,察納雅言 (C)賞罰分明,
無所偏私 (D)開張聖聽,裨補闕漏。
11.出師表:「受命以來,夙夜憂勤,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
毛」此段極言 (A)凡事欲速則不達 (B)鑑往知來有助於瞭解事情的真相 (C)
以討賊自誓,以報先帝知我之明 (D)誓復漢室之決心。
12.「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開張聖聽」意謂 (A)廣泛聽
取聖人的教訓 (B)擴大張揚先帝的聲聞 (C)廣泛地聽取先帝的教誨 (D)擴大聖君的見聞。
13.「陛下亦宜自課,以諮諏善,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陛下亦宜自課」意謂 (A)陛下也應自我省察 (C)陛下也得採納意見 (D)陛下也須進德修業。
14.「諮諏善道」意謂 (A)尋訪賢士遺老 (B)居仁由義 (C)效法聖王之道 (D)詢求訪問正道。
15.「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以昭陛下
平明之治」意謂 (A)來表明陛下公平開明的政治作風 (B)用來顯示陛下嚴罰倍賞的法律 (C)用來宣示陛下果斷明快的政治風範 (D)用來表示陛下平治天下的決心。
16.「今當遠離,臨表涕泣,不知所云。」「不知所云」意謂 (A)感傷之至 (B)欣喜之至 (C)憤怒之至 (D)泣血傷慟。
17.「陟罰臧否」意謂 (A)嚴懲貪墨 (B)賞善罰惡 (C)懲惡勸善 (D)殺鶪駭猴。
18.「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妄自菲薄」意謂 (A)自己隨便做事 (B)任意薄待自己 (C)重視刻薄自己 (D)過於自卑,而不知自重。
19.「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引喻失義」意謂 (A)引證譬喻,不得其當 (B)說一些善喻來引導失意的人 (C)引用善喻之人,而失去忠義之士 (D)誤交無信義之人 (E)引用的比喻違背意旨。
20.「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猥自枉屈」意謂 (A)委曲貶低自己身分 (B)委曲自己,跑冤枉路 (C)屈辱自己,充當下人 (D)屈辱自己,冤枉手下。
21.「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亡身於外。」「忠志之士,亡身於外」意謂 (A)
忠臣烈士,護衛朝庭內外 (B)忠貞不貳之士,不求功名利祿 (C)忠心之將士,為國效命疆埸 (D)忠貞不貳之臣,為國事而鞠躬盡瘁。
22.「庶謁駑鈍,攘除奸凶」意謂 (A)淘汰駑鈍之人,消滅邪惡小人 (B)不論賢愚共盡心力,以抵禦外侮 (C)希望全國上下一心,消除曹魏 (D)希望盡己之能,消滅姦邪曹魏。
23.「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優劣得所」意謂 (A)曉暢軍事 (B)知人善任 (C)措履得宜 (D)指揮若定。
24.「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意謂 (A)事業未成,人已逝亡 (B)創業艱危,中途死亡 (C)開創事業,未果而卒 (D)建功立業,未能如願。
25.「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謂 (A)無意仕進,但求保命 (B)隨俗浮沈,不求異行 (C)亂世之中,不願遊說諸侯 (D)亂世性命,往往不保。
26.「受命以來,夙夜憂勤,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意謂 (A)竭智盡忠,但卻未有良好的表現 (B)貢獻心力,恐怕效果不佳,影響先帝清譽 (C)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以報知遇之恩 (D)惟恐言行有失,行事不彰,破壞先帝任人的規則。
27.「庶竭駑鈍,攘除奸凶」意謂 (A)犧牲生命,以除叛逆 (B)盡心竭力,消滅
奸惡 (C)誓師伐賊,不勝不歸 (D)率領騎兵,輕取敵人之首。
28.「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意謂 (A)親近賢臣,遠離小人,是西漢興盛的原因 (B)親任賢臣,斥退小人,是漢朝以前歷代興盛的原因 (C)親信賢臣,誅殺小人,是以前漢朝興盛的原因 (D)親用賢臣,遠交小人,是漢朝興盛的原因。
29.「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句中的「遠近」為偏義複詞,與下列各句引號中之詞用法相
似的是 (A)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B)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C)
事無「大小」,悉以咨之 (D)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30.諸葛亮早年躬耕隴畝,隱居於 (A)杭州 (B)潁川 (C)隆中 (D)新野。 31.漢定上書為四種,下列何者非是 (A)奏以按劾 (B)章以諫諍 (C)表以陳
請 (D)議以執異。
32.出師表一文之主旨為 (A)尊賢納諫 (B)誓伐曹魏以還都洛陽 (C)力薦郭攸之等人入朝為官 (D)力主後主征討曹魏。
33.三大抒情傑作,下列何者非是 (A)韓愈祭十二郎文 (B)李密陳情表 (C)諸葛亮出師表 (D)袁枚祭妹文。
34.諸葛亮於出師表中,費心安排朝廷之事,下列何者非是 (A)後主宜開張聖聽,察納雅言 (B)軍中之事諮詢董允 (C)進盡忠言為攸之、禕之任 (D)須以後漢「親佞遠賢」導致傾頹為戒。
乙‧多重選擇題
1.下列各項引號中之數字,何者為虛數 (A)「三」折肱而成良醫 (B)「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C)「三」綱實繫命 (D)雖「九」死其猶未悔 (E)「九」族無可繼者。
2.「今國事迍邅,吾輩青年尤當莊敬自強,努力奮發,不宜□□□□,為世人所恥笑。」
缺空的成語可以是 (A)困知勉行 (B)深思慎取 (C)妄自菲薄 (D)謙卑自牧 (E)堅苦卓絕。
3.「事制度,首重公平,□□□□,不偏不倚,而後眾心悅服。」空的成語可以是 (A)述而不作 (B)陟罰臧否 (C)息事寧人 (D)居安思危 (E)無為而治。
4.「諸葛亮為人謹慎,於軍國大事有所興革,總要□□□□,謀定而後動。」缺空的成語 可以是 (A)顧此失彼 (B)穿鑿附會 (C)斟酌損益 (D)朝三暮四 (E)權衡得失。
5.「陛下亦宜自課,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加△記號的詞語,可換為 (A)考察 (B) 詢問 (C)談論 (D)斟酌 (E)蒐羅。
6.「孔明早年隱居隆中,躬耕隴畝,但願苟全,不求□□。」缺空的詞語可以是 (A)名位 (B)軒冕 (C)稼穡 (D)聞達 (E)糲食。
7.「這個辦法未盡妥善,是否付諸實行,尚有□□餘地。」缺空的詞語可以是 (A)商榷 (B)斟酌 (C)遷化 (D)盤桓 (E)推敲。
8.「願竭□□,為國驅馳。」缺空的詞語可以是 (A)菲才 (B)駑鈍 (C)牛馬 (D)巧言 (E)愚誠。
9.「吾子不以愈□□,意欲推而納諸聖賢之城。」缺空的詞語可以是 (A)不肖 (B)無似 (C)謙遜 (D)不賢 (E)駑鈍。
10.作者志業 (A)王守仁以「學行繼程朱之後,文章在韓歐之間」為立身處世之道 (B)
歐陽修嘗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 (C)諸葛亮曾
向蜀漢先主表示:「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D)蘇軾晚
年築室潁濱,自號潁濱遺老,讀書學禪以終 (E)司馬光自言:「吾無過人者,但
平生所為,未嘗有不可對人言者耳。」
11.下列各句引號中之詞語,何者屬於「偏義複詞」 (A)沙鷗「翔集」 (B)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C)斟酌「損益」 (D)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E)探甚「虛實」,以便應對。
12.「一個人若不充實學識,一旦說長論短,□□□□,將貽笑大方。」缺空的詞語可以
是 (A)引喻失義 (B)指鹿為馬 (C)指皁為白 (D)不言而喻 (E)
片言折獄。
13.下列何者正確 (A)古代人臣言事於君,稱為上書,漢定上書為章、奏、表、議四
種: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請,議以執異 (B)三國志,晉陳壽編次,以曹
魏為正統 (C)黃花岡烈士事略序乃國父作,為說明文,亦為應用文 (D)記述
其人生平梗概之文,別於正式之傳狀,名曰事略,為記述文 (E)鄒魯撰有游俠例
傳等書。
14.下列敘述,何者為正確 (A)崩「殂」,死也 (B)「陟」罰,升也 (C)諮「諏」, 訪問 (D)「簡」拔,約束 (E)「闕」漏,言行。
15.下列敘述,何者為正確 (A)不「效」,則治臣之罪,任務 (B)興復之「效」,成功 (C)「攘」除奸凶,排除、消滅 (D)自「課」,試也 (E)不「毛」,土也。
16.下列成語解釋,何者為正確 (A)作姦犯科:作壞事 (B)陟罰臧否:賞善罰惡
(C)計日可待:有志竟成 (D)躬耕隴畝:親自耕種田畝 (E)開張聖聽:宣揚教化。
17.下列成語解釋,何者為正確 (A)猥自枉屈:引證譬喻,不得其當 (B)引喻失義:委曲貶低自己的身分 (C)斟酌損益:估量事理而予以興革 (D)亡身於外:為國家效命於疆埸 (E)不求聞達:無意於功名富貴。
18.下列敘述,何者為正確 (A)「中道崩殂」,「中道」指中途,「崩殂」指失敗 (B)「亡身於外」之「亡」,同「忘」 (C)「恢弘」,擴大 (D)「陟罰」,賞罰 (E)
「臧否」,善惡。
19.下列敘述,何者為正確 (A)「有司」,軍事 (B)「簡拔」,選拔 (C)「布衣」, 平民 (D)「聞達」,不得志 (E)「傾覆」,欺詐。
20.下列敘述,何者為正確 (A)「攘除奸凶」意謂消除曹魏 (B)「興復之效」意謂復興漢室的任務 (C)「深追先帝遺詔」意謂深切追念先臨終之遺命 (D)「不知所云」意謂不知為了什麼 (E)「危急存亡之秋」意謂勝敗的重要因素。
21.「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A)全句意謂:賞罰分明,力求公正 (B)「府中」乃指地方行政區域 (C)「陟」,音 ,意為遷升、獎賞 (D)「臧否」,音 ,即善惡 (E)「異同」乃屬雙義仄用例,亦即偏義複詞,偏重「異」意。
22.出師表 (A)漢定上書為章、表、奏、議四類 (B)「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
小,悉以諮之」意謂諮諏善道,察納雅言 (C)「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諮之」係
諮將軍費禕 (D)「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痛恨桓靈也」意謂誡勉後主
親賢遠佞,勿蹈後塵 (E)前出師表作於建興六年,距三顧茅廬達二十一載。
23.出師表 (A)「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意謂士為知己者死 (B)「臨崩寄臣以大事」意謂顧命託孤之事 (C)「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意謂內憂外患,國之存亡未可知 (D)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執異,議以陳請 (E)「開張聖聽」之「聖」,指劉備。
24.出師表 (A)「攘除奸凶」之「奸凶」,指曹魏 (B)「以傷先帝之明」之「明」,指創建王業 (C)「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亡身於外」意謂文武爭馳 (D)「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意謂再三派人前往迎聘 (E)「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意謂開張聖聽。
25.下列五句,皆有「云」字,何者與「汝非徒身當服行,當以訓汝子孫,使知前輩之風
俗云」「云」字意義相同 (A)由是狂名振一時,至比之王鐵鎗「云」 (B)今當遠離,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C)獨高其義,因以遺於世「云」 (D)余宗 老塗山,左公甥也,與先君子善,謂獄中語,乃親得之於史公「云」 (E)「于嵩,貞元初死於毫、宋間。嵩無子。張籍「云」。
26.下列「」內之字,何者為虛數 (A)母「九」死流離,無其遺孤,至於成立 (B)「三」折肱而成良醫 (C)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D)霾兩輪兮縶「四」馬 (E)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27.下列何組兩兩相同 (A)恐託付不「效」;不「效」則治臣之罪 (B)三「顧」臣於草廬之中;環「顧」國內,賊氛方熾 (C)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長煙「一」空,皓月千里 (D)「夙」夜憂勤;「夙」興夜寐 (E)先帝不「以」臣卑鄙;悉「以」諮之。
28.詞語異同 (A)「作姦犯科」與「無所不為」均指為非作歹 (B)「亡身於外」與「視死如歸」均有不恤生死之意 (C)「斟酌損益」與「躊躇不決」均有猶疑之意 (D)「猥自枉屈」與「紆尊降貴」均有禮賢下士之意 (E)「妄自菲薄」與「崖岸自高」 均有自大之意。
29.詞語異同 (A)「陟罰臧否」與「信賞必罰」均指嚴刑峻法 (B)「夙夜憂勤」與「朝乾夕惕」均指早晚勤勉不休 (C)「三顧茅廬」與「握髮吐哺」均有禮賢之意 (D)「諮諏善道」與「察納雅言」均指廣開言路 (E)「不求聞達」與「無意仕進」均指竭智盡忠。
30.詞語異同 (A)「引喻失義」與「先利後義」均指見利忘義 (B)「不宜異同」與「不
辨彼我」均指一視同仁 (C)「計日可待」與「為期不遠」均有不久之意 (D)「優劣得所」與「因才適任」均指各依才能,授予官職 (E)「攘除奸凶」與「棄甲曳兵」均指消滅奸惡之人。
31.下列成語,何者可用來比喻「自卑而不知自重」 (A)妄自菲薄 (B)自維譾陋 (C)
自慚鳩拙 (D)自暴自棄 (E)自矜自伐。
32.下列成語,何者可用來比喻「胡作非為」 (A)不知所云 (B)滾爪爛熟 (C)倒行逆施 (D)目無法紀 (E)作姦犯科。
33.下列各項中的成語,從結構方式看,完全相同的有 (A)青出於藍 (B)舍生取義 (C) 誨人不倦 (D)作姦犯科 (E)厲兵秣馬。
34.下列那一組詞義相反 (A)「三顧茅廬」與「降尊紆貴」 (B)「計日可待」與「遙遙無期」 (C)「夙夜憂勤」與「翫歲愒時」 (D)「不求聞達」與「高舉遠引」 (E)「自慚鳩拙」與「深自期許」。
35.下列那一組詞義相反 (A)「眾口鑠金」與「曾參殺人」 (B)「墨守成規」與「自我作故」 (C)「抱薪救火」與「揚湯止沸」 (D)「妄自菲薄」與「夜郎自大」 (E)「未雨綢繆」與「亡羊補牢」。
36.就下列成語中選出正確無誤者 (A)三顧茅盧 (B)三薰三沐 (C)降尊竽貴 (D)生芻一束 (E)握髮吐哺。
37.就下列成語中選出正確無誤者 (A)涉罰臧否 (B)作姦犯科 (C)放辟邪侈 (D)暴唳恣睢 (E)推敲琢磿。
38.就下列成語中選出正確無誤者 (A)斟酌損益 (B)揆度優劣 (C)夙夜憂勤 (D)計日可待 (E)推心置腹。
39.詞語異同 (A)「早晚」與「次第」均指時候 (B)「聞達」與「軒冕」均指顯貴 (C) 「不毛」與「下地」均指瘠土 (D)「戮力」與「并力」均指同心協力 (E)「傾覆」 與「致果」均指成功。
40.詞語異同 (A)「斟酌」與「掣肘」均指牽制 (B)「驚鈍」與「樗櫟」均指才劣 (C)「雅言」與「讜言」均指正言 (D)「臧否」與「陟罰」均指善惡 (E)「布衣」與
「卑首」均指人民。
41.詞語異同 (A)「不效」與「不就」均指不成功 (B)「諮諏」與「詔命」均指君上
的命令 (C)「自課」與「自反」均指自我省察 (D)「損益」與「興替」均指得失成敗 (E)「鼎立」與「躓踣」均指失敗。
42.下列詞語,何者可用來形容「衡量」之意 (A)聞達 (B)斟酌 (C)度量 (D)預支 (E)權衡。
43.下列詞語,何者可用來形容「失敗」之意 (A)敗北 (B)傾覆 (C)攘除 (D)躓踣 (E)否剝。
44.下列那一組詞義相反 (A)「崩殂」與「死亡」 (B)「疲弊」與「罷困」 (C)「有司」與「布衣」 (D)「簡拔」與「黜退」 (E)「傾頹」與「興復」。
45.下列那一組詞義相反 (A)「驅馳」與「攜離」 (B)「布衣」與「黔首」 (C)「恢弘」與「擴大」 (D)「亡身」與「忘身」 (E)「陟罰」與「賞罰」。
46.諸葛亮 (A)早孤,隨叔諸葛玄避難荊州 (B)隱居隆中,自比管仲、樂毅 (C)劉禪繼立,封亮為武鄉侯 (D)諡曰忠武 (E)晉陳壽編次其文為諸葛氏集。
47.諸葛亮 (A)前後出師表,東坡譽為「簡而且盡,直而不肆」 (B)與李密陳情表、韓愈祭十二郎文並稱三大抒情絕作 (C)亮所為文,直追三代,了無遜色 (D)清張澍輯錄有諸葛忠武集 (E)晚年復歸南陽,憂時憂國而逝。
48.出師表 (A)以老臣及師保之口敘寫 (B)前出師表作於建興五年,後出師表作於建興六年 (C)文中勸後主尊賢納諫 (D)與陳情表、祭十二郎文號為三大抒情絕作 (E)文中稱先帝凡十三次,語語懇切感人。
49.昭明文選 (A)凡三十卷 (B)事出於沈思,義歸於翰藻是為選文標準 (C)按時代先後編排 (D)現有最大之文學總集 (E)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著。
50.昭明文選 (A)原名叫文選 (B)選錄秦漢至齊梁間之詩文 (C)唐李善與五臣為之注,以五臣注音訓最詳,最富盛名 (D)為古今最早的一本文學總集 (E)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所著。
51.國學常識 (A)古文辭類纂為清姚鼐編纂 (B)昭明文選選文標準為「事出於沈思,義歸於翰藻」 (C)明茅坤編唐宋八大家文鈔,而定唐宋八家之名 (D)王 安石編有唐百家詩選 (E)曾國藩編有經史百家雜鈔。
52.後漢書 (A)體仿班、馬而精審過之 (B)首創獨行等傳 (C)取材以劉珍東觀漢記為主 (D)梁劉昭取司馬彪續史記之文以成八志 (E)記載年代自漢武帝至漢獻帝。
53.國學常識 (A)春秋為編年體之祖 (B)史記為紀傳體之祖 (C)漢書為斷代史之祖 (D)資治通鑑為通史 (E)漢書、後漢書一記西漢、一記東漢事。
54.史書 (A)正史都為紀傳體 (B)隋書經籍志在目錄學上,極為重要 (C)唐書為眾修史書之始 (D)金史末附金國語解一卷 (E)後漢書八志係由梁劉昭所續成。
55.國學常識 (A)昭明文選本三十卷,李善析為六十卷 (B)後漢書以劉珍東觀漢記為主,並採群籍以成斯書 (C)釋名以同聲相諧,推論稱名之由,析名物之別,辨典禮之異 (D)古文辭類纂為清方苞著,選文以謹嚴稱 (E)樂府詩集為郭茂倩編,上起陶唐,下迄兩宋。
56.諸葛亮 (A)字孔明,作前出師表,文中稱先帝凡十三次 (B)曾躬耕於岳陽,由於徐庶之推薦,劉備遂親詣茅廬,凡三顧 (C)諡忠武,後主封亮為武鄉侯 (D) 自比管、樂,是政治家,也是軍事家 (E)前出師表的主旨是尊賢納諫,親賢臣,遠小人。
57.句法與修辭 (A)表以陳請,出師表亦屬此類 (B)出師表通篇以「親賢臣,遠小人」勗勉後主,而以討漢賊、復舊都自誓 (C)文中稱先帝凡十三次,蓋以老臣兼師保之口吻敘寫 (D)本文「不宜異同」之「異同」二字,屬偏義複詞,只有「異」字之義 (E)出師表勸劉備尊賢納諫,作於準備出兵曹魏之前。
58.課文與文體 (A)「黃花岡烈士事略序」與「桃花源記」同屬序跋體 (B)「教戰守策」與「出師表」皆為人臣進呈君王之作 (C)「劉老老」「靈丘丈人」與「左忠毅公軼事」皆為寓言體記敘文 (D)「祭十二郎文」與「祭妹文」皆為散體祭文之上品 (E)樂府詩多長短句而李白「長干行」儼如一首五言古詩。
公告版位
本網頁圖文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當即改善,聯絡信箱 david3942yahoo.com.tw
若要閱覽更多的經典書籍或文章,請由右側之推薦連結至各網誌即可,如有任何意見請利用迴響或電子信箱來信指正 .
- Aug 22 Sat 2009 23:19
出師表 練習題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