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蒙大意 練習題

甲‧單一選擇題

1‧「今教童子,必使其趨向鼓舞,中心喜悅,則其進自不能已。」意謂(A)教學生要鼓舞激勵他,才能不斷進步(B)童子要靠他自己君倍努力,才能勝過別人(C)教學生為善,必須以身作則,他才會心悅誠服(D)使學生有快樂的人生觀,做事才能奮勉有成。A

2‧「譬之時雨春風,霑被卉木,莫不萌動發越,自然日長月化。」意謂(A)春風送暖,百花爭妍,風光美好(B)兒童要具有像春天的花草一般可愛的本性(C)對幼童要實行春風化雨般的溫和教育(D)環境優越,草木才能生長茁壯。  C

3‧「凡此皆所以順導其志意,調理其性情,潛消其鄙吝,默化其麤頑。」此語意在說明教導幼童要(A)呵之護之(B)飭其時習(C)順性化成(D)戒其惡性。  C

4‧「大抵童子之情,樂嬉遊而憚拘檢」,「憚拘檢」意謂(A)不願被查驗課業(B)害怕遭受責打(C)怕受拘束管制(D)討厭工作。  C

5‧由本文可知,先王立教之微意在於(A)誘之詩歌,以發其意志(B)導之習禮,以肅其威儀(C)諷之讀書,以開其知覺(D)順導其意志,調理其性情,以潛消其鄙吝,默化其麤頑。  D

6‧「故凡誘之歌詩者,非但發其志意而已,亦以洩其跳號呼嘯於詠歌,宣其幽抑結滯於音節也。」可見歌詩的功用不包括(A)消磨精力(B)誘發聯想(C)抒發心志(D)宣洩情緒。  B

7‧「如草木之始萌芽,舒暢之則條達,摧撓之則衰痿。」其喻意是(A)在陽光下,幼兒成長得較快速(B)教導幼童不可壓抑其情性(C)教育是人倫的根本(D)教育多術,運用存乎一心。  B

8‧「若冰霜剝落,則生意蕭索,日就枯槁矣。」「生意蕭索」意謂(A)生機衰退(B)生命垂危(C)生意清淡(D)景色蕭瑟。  A

9‧「窺避掩覆,以遂其嬉遊。」意謂(A)躲躲閃閃溜到戶外去遊玩(B)掩飾過惡,嘻笑以對(C)伺機躲避,遮掩真相以便得以玩耍(D)見師長則假裝讀書,背後則戲耍不讀。  C

10‧「設詐飾詭,以肆其頑鄙。」意謂(A)胡作非為,不知上進(B)掩飾惡行,極其頑劣(C)設下詭計,四方行騙(D)鬼話連篇,中傷師長。  B

11‧「導之習禮,以肅其威儀;諷之讀書,以開其知覺。」意謂(A)引導他們學禮,以端正他們的威儀;背書給他們聽,以便啟發他們的智慧(B)教導他們習禮,是為整肅他們的儀容;諷勸他們讀書,是為了觸發他們的靈感(C)引導他們的良知(D)指導他們習禮,是為了整肅他們的儀容舉止;勸導他們讀書,是為了開拓他們的知識。  D

12‧「日使之漸於禮義而不苦其難。」意謂(A)一天天使他們接近禮,卻不覺得照禮義難以達成(B)每天把他們沐浴在禮義教化中,卻不會感到禮義難懂(C)每天讓他們受禮義的薰陶,卻不感到禮義之人難尋(D)每天使他們受禮義浸染卻不感覺困難。  D13‧「入於中和而不知其故。」意謂(A)用中正平和的態度教導他們,卻忘了古人施教之法(B)學生們進入中正的境界,而忘記了他們從前的惡習(C)學童的性情進入中正和平的境界,卻不曉得為什麼會這樣(D)內心變得中正平和,卻不知原先他們學前的凶心暴性。  C

14‧「彼視學舍如囹獄,而不肯入,視師長如寇仇,而不欲見。」此語意在(A)責備教師不能主動親近學生(B)批評教師不懂得約束學童(C)指出世俗的教師都縱容學童的叛逆行為(D)說明教師的粗暴行為將造成學生的抗拒。  D

乙‧多重選擇題

1‧書與人(A)楚辭章句,屈原撰,其中除收有屈原自己作品外,尚有宋玉、景差之作(B)袁枚,字子才,人稱隨園先生,著有小倉山房詩文集(C)王陽明,明浙江餘姚人,倡知行合一之說,主心性之學(D)漢書,東漢班固撰,為與史記齊名之通史,唐有顏師古注(E)典論,書名,曹丕撰,其論文一篇,乃我國文學批評之祖。  BCE

2‧理學(A)為儒學與禪學結合所產生的學派(B)以研究心性義理為主(C)宋代有濂洛關閩四派(D)朱子集宋理學之大成(E)程朱理學與陸王異趣,與道學亦大不相同。  ABCD

3‧作者志業(A)王守仁以「學行繼程朱之後,文章在韓歐之間」為立身處世之道(B)歐陽修嘗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C)諸葛亮曾向蜀漢先主表示:「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D)蘇軾晚年築室潁濱,自號潁濱老,讀書學禪以終(E)司馬光自言:「吾無過人者,但平生所為,未嘗有不可對人言者耳。」  CE

4‧課文、作者與交遊(A)白居易與元稹為友,從琵琶行中可見兩人交誼(B)歐陽修知貢舉,拔取蘇軾、曾鞏,使當時文風一變(C)王守仁與陸九淵交稱莫逆,同主心性之學(D)曹丕典論論文中,論及孔融、王粲、陳琳、除幹、劉楨、阮瑀、應瑒等建安七子(E)鄭康成事扶風馬融,曾注解周易、尚書、毛詩、儀禮、禮記等經書。  BDE

5‧王守仁(A)嘗居會稽山陽明洞,故學者稱陽明先生(B)倡知行合一之說(C)弟子偏天下,號為姚江學派(D)與陸九淵同時倡心性之學,故並稱陸王(E)諡文成,文集稱王文成公全集。  ABCE

6‧下列引號中的字,何者兩兩異同?(A)日使之「漸」於禮義;「漸」不可長(B)不切時「務」;其「務」體吾意(C)是「蓋」先王立教之微意也;「蓋」嘗試論之(D)入於「中」和而不知其故;「中」也養不申;才也養不才(E)故特叮嚀,以告爾「諸」教讀;舉直「諸」枉。  DE

7‧下列五句各有一「已」字,何者意義相同?(A)只覺得這個人「已」癱下來(B)其進不能「已」(C)雞鳴不「已」於風雨(D)始為籬,「已」為牆(E)亦不能為五百人立傳,滋可痛「已」。  BC

8‧訓蒙大意(A)「抑揚諷誦」,「諷誦」指背誦(B)「麤頑」之「麤」通「粗」(C)「揖讓」指賓主相見之禮(D)「訓蒙大意」之「訓蒙」是指教導蒙昧不智之人(E)「霑被卉木」,被,覆蓋。  ABCE

9‧下列解釋,何者正確(A)訓蒙大意:「歌詩以發其意。」意謂借詩歌代替文章來表達意念(B)正氣歌並序:「白間短窄。」意指門戶又窄又矮(C)訓儉示康:「先公為群牧判官。」的「先公」意同左忠毅公軼事:「先君子嘗言」的「先君子」同義(D)諫太宗十思疏:「載舟覆舟,可畏惟人。」「人」應為「民」字避唐太宗名諱而改寫(E)宮之奇諫假道:「晉不可啟,寇不可翫。」「翫」,忽視。  CDE

10‧下列何者是同義詞?(A)「周旋」與「應接」(B)「蒙樨」與「蒙蔽」(C)「偷薄」與「輕浮」(D)「繩墨」與「準則」(E)「拘檢」與「約束」。  ACDE

11‧下列何者為詞義相反?(A)「萌動發越」與「生意蕭索」(B)「時雨春風」與「循循善誘」(C)「潛移默化」與「揠苗助長」(D)「永以為訓」與「永矢弗諼」(E)「沉潛反復」與「含英咀華」。  AC

12‧下列成語解釋,何者正確?(A)日長月化─天天生長,月月變化(B)沉潛反復─深入思考,再三探討(C)偷薄庸劣─才能低劣(D)句讀課倣─讀書吟詠(E)周旋揖讓─進退應對,拱揖辭讓的動作。  ABE

13‧下列成語何者可用以形容「教導化育」?(A)時雨春風(B)春風化雨(C)利益均霑(D)萌動發越(E)甘雨隨車。  AB

14‧詞語異同(A)「庸鄙之見」、「一曲之見」均指淺俗之見(B)「日趨下流」、「日就月將」均表同一意念(C)「生意蕭索」、「槁木死灰」均指毫無生氣(D)「周旋揖讓」、「應對進退」均指應對禮節(E)「記誦詞章」、「句讀課倣」均指死記書本。  ACD

15‧「現在教育的重要課題是如何改良入學考試,你卻急著變更考試時間,實在是□□□□。」缺空的成語可以是(A)不切時務(B)不合時宜(C)不識之無(D)不分輕重(E)捨本逐末。  ABDE

16‧「一到春天,草木□□□□,展現一番新的氣象。」缺空的成語可以是(A)欣欣向榮(B)萌動發越(C)萌孽始生(D)柳暗花明(E)光明磊落。  ABC

17‧「教育之功,使學子□□□□,入於中和而不自知。」缺空的成語可以是(A)抑揚諷誦(B)趨向鼓舞(C)肆其頑鄙(D)日長月化(E)潛移默化。  BDE

18‧「常常運動,筋骸□□,可以避絕風霜雨霜之侵害。」缺空的詞語可以是(A)強健(B)固執(C)固束(D)壯碩(E)麤頑。  ACD

19‧「現在教導學生重在順導其意志,以□□威迫,已難功效了。」缺空的詞語可以是(A)鞭撻(B)箠笞(C)檟楚(D)顛沛(E)戒尺。  ABCE

20‧「張生早年讀書於諸子百家,無不貫穿,而篤信宋儒,□□於程朱之學。」缺空的詞語可以是(A)沉潛(B)窮究(C)反復(D)沉漸(E)沉溺。  ABCD

21‧「□務體吾意,永以為訓。」缺空的詞語可以是(A)希(B)其(C)願(D)祈(E)倘。  ABCD

22‧訓蒙大意(A)是一篇教條式的文章(B)文中指示施教者「當以忠孝仁愛、禮義廉恥為專務」(C)文章乃明武宗時,作者巡撫南贛時作(D)作者認為「古之教者,教以人倫。後世記誦詞章之習起,而先王之教亡」(E)選自王文成公全書。  CDE

23‧王守仁(A)字介甫,諡文成(B)晚年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側,自號陽明子(C)正德十三年平定閩境寇亂;十四年,又平宸濠之亂(D)自幼潛心儒學,直承宋朱熹「心即理」的觀念係統,提出「致良知」與「知行合一」的學說(E)其學說別立一宗,號陽明學派。  CE

24‧王守仁與陸九淵(A)王,稱陽明先生;陸,稱象山先生(B)王曾貶龍場驛;陸曾與朱熹論辯於鵝湖(C)王重道問學;陸重尊德性(D)王,明代人;陸,宋朝人(E)王,有王文成公全集;陸,有象山語錄。  ABDE

25‧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唐韓愈師說認為「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B)宋曾鞏墨池記認為王羲之傑出的成就,非精力自致(C)宋王安石遊褒禪山記借記遊指出讀書為學應持「深思慎取」的態度(D)明吳敬梓范進中舉以詼諧滑稽的手法,刻畫學子熱中科舉功名以及世人趨炎附勢的醜態(E)明王守仁訓蒙大意是上對下的訓示文,也是作者論兒童教育的重要文章。  ACE

26‧明代文人(A)劉基,字伯溫,號誠意伯,擅長於寓言(B)宋濂字景濂,學者稱潛溪先生,受命總修元史(C)方孝孺,字希直,學者稱正學先生,以明王道、致太平為己任(D)袁宏道,字中郎,號石公,長於小品文及山水遊記(E)王守仁,字陽明,平朱宸濠之亂,封新建伯,後因征廣西,受傷而卒於途中。  BCD

27‧下列敘述何者正確?(A)岳陽樓記雖題名為記,實為慰謫及自寫胸懷而作(B)諫太宗十思疏乃勸太宗為國當積德義,屬上行公文(C)晚遊六橋待月記雖題稱「六橋」,實為自寫晚赴西湖賞月之景(D)訓蒙大意認為近世之訓童樨者,其作法都是「驅之於惡;而求其為善」,故事與願違(E)詩經蓼莪乃孤子哀痛親恩難報,全篇運用「比」法寫作。ABD

28‧(甲)醉翁亭記(乙)訓蒙大意(丙)晚遊六橋待月記(丁)秦士錄(戊)左忠毅公軼事(己)始得西山宴遊記(庚)陳情表(辛)出師表。以上八篇文章,依其產生時代之先後排列,下列那些選項是正確的?(A)(甲)(乙)(丙)(丁)(戊)(B)(庚)(己)(乙)(丁)(丙)(C)(辛)(庚)(己)(甲)(丙)(D)(己)(甲)(丁)(乙)(戊)(E)

(庚)(辛)(己)(甲)(戊)。  CD

29‧理學(A)又稱性理學、考據學、宋學(B)北宋理學以周敦頤為創始者(C)北宋理學集大成者為朱熹(D)陸九淵宗孟子,為學主「重於思」(E)明代中葉王守仁建立「致良知」與「知行合一」,乃儒家篤行之發揚。  BDE

30‧章法與修辭(A)訓蒙大意一文以古今對比,明示施教方針(B)「順導其志意,調理其性情,潛消其鄙吝,默化其麤頑」是排比句(C)「是蓋驅之於惡,而求其為善也」是反詰句型(D)「鞭撻繩縛,若待拘囚」是譬喻句(E)「日使之漸於禮義而不苦其難」,「苦」,名詞作動詞用。  AB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vid394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